深化支付清算改革 维护支付体系安全

2017-11-21 08:33
紫光阁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网联机构金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均强调了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性。“网联”正是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网络支付行业推进规范化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将对中国支付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刊专访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董俊峰。

◎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网联的建立背景和定位。

董俊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网络支付模式、场景及技术持续创新,在便民生活、促进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我国网络支付交易总规模达1639亿笔,交易金额近100万亿元,年增速超100%,实时交易峰值创世界纪录。

同时市场也伴生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直连,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并自行跨行清算等问题乱象,导致信息碎片化,海量资金难以监管,诱发资金挪用、洗钱、诈骗等违法行为,以及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竞争失衡、客户信息泄露、交易类型变造等问题,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习总书记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强调维护金融安全、加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管理等指示要求,指明了国家金融改革方向。为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2016年国务院部署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也会同14部委推动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强化机构经营监管,推行备付金集中存管并建立网联平台。同年10月,人民银行正式批準网联平台建设工作。

网联平台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非银行支付机构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建设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提供统一公共的转接清算服务,实现资金清算的集中、透明和规范化运作,提升清算效率,降低连接成本,助力资金流向有效监控和行业长远良性发展,是人民银行针对新兴金融科技领域,统筹考虑金融创新发展与强化金融监管的重要安排。

◎ 记者:目前网联平台的工作进展如何?后续将有哪些计划?

董俊峰:网联平台从2016年秋季开始筹建,于2017年3月31日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启动试运行。并于6月30日,正式启动实际场景交易的转接清算业务切量。

按照人民银行“银支付〔2017〕209号”文要求,网联平台正全力推进银行及支付机构的接入和切量工作。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9家大中型支付机构已完成接入,相关银行、机构覆盖的业务量市场占比超90%。目前已有超过400家商业银行以及接近全部网络支付持牌机构启动平台接入工作,有效覆盖市场既有银行及支付机构渠道。

平台计划于2017年底实现200家银行及40家支付机构的接入,接受人民银行主导的技术、业务验收,保障2018年6月30日前将所有直连模式下的网络支付业务切转至网联平台处理。目前平台每日最高交易切量规模已超过5000万笔。平台已顺利组织多轮次巨头支付机构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参加的真实生产环境高并发峰值联合生产压力验证,为逐步切转处理原有直连模式全量网络支付交易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已于8月22日召开公司首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并于8月29日完成工商注册。

◎ 记者:网联面对网络支付新兴领域,作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都有哪些建设特点和经验?

董俊峰:面对急迫且复杂的改革需求,网联兼顾央行有效监管和市场“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在建设理念、技术模式、标准规范、治理运营等多方面务实创新,树立清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推进范例。

一是理念新,整合复用,汇聚行业先进力量。网联平台充分倚重支付机构现有成熟业务、技术、人才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携手共建、汇聚英才、博采众长。共吸纳8家机构20项成熟系统组件;先后有30家支付机构近200名专家现场参与建设。保障平台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充分激发调动市场自身改革潜力。

二是技术新,统筹兼顾,融合前沿先进技术。面对中国网络支付海量高并发挑战,网联平台系统经行业顶级专家共同设计,采用先进的分布式云架构体系,三地六中心多点多活,实现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高扩展以及高可控和高数据一致性的全面高标准。并采用组件模块化、一体化以及敏捷迭代、灰度升级的前沿开发模式。2016年12月,平台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获得一致认可,也体现了新时期金融科技领域改革的前沿性和引领性。

三是标准新,标准先行,构建规范体系保障。网联平台建设过程中,由行业机构共研共商共议,构建统一、公正、可行的标准规范体系。截止目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经发布了网联平台最新版本的业务规则及技术标准,保障业务平稳过渡与正常开展,并推动实现市场统一规范化运行,有效健全市场规则,强化行业纪律。

四是治理新,行业共有,搭建市场化运营机构。以市场为主体,监管协调为指引,由近40家市场业绩、系统重要性及战略意义突出部委专递的代表性支付机构参股,股比超过60%,体现市场主导地位。同时人民银行相关下属机构市场化出资入股并按法人治理通行方式参与决策。兼顾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监管审慎管理,保障防控系统性风险。

◎ 记者:作为网络支付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网联的建设对行业发展将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董俊峰:网联平台的建设对于促进网络支付行业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并更好支撑金融经济运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是提高行业整体生态的公平性。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意义在于向市场提供统一公平的行业服务。前期我国网络支付市场竞争格局失衡,网联平台的出现将填补相关清算基础设施的空缺,成员机构只需一点接入即可通过中心化、无歧视性的转接服务共享基础渠道资源,平抑各机构后台清算渠道起点差异,改变渠道资源过度博弈的不良现状,促进机构回归支付本质,专注前端产品及模式的合规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体验,为商户及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构建更加平衡的市场生态,切实提高行业整体的公平性。

二是降低金融创新“负外部性”。以网络支付领域为代表,金融科技在推动创新和提升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指一方主体的行为造成其他主体的额外成本,并无法获得相应补偿)。例如,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具有账户和交易数据显著优势,互联网金融机构优势则在于行为和场景数据。两相侧重导致数据各自垄断、割裂、不透明,不利于国家数据统筹治理,对消费者也有失公平,并带来数据属权争议。而网联通过中心化、集约化运作,提升清算效率,降低行业整体成本,并有效汇集行业数据,强化支付清算体系的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帕累托改进”。这一创新制度安排将促进行业专业化分工,使得支付服务、信息服务、清算服务以及银行账户服务有效分离侧重,构建更加良性、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显著降低市场“负外部性”。

三是保障行业运行标准规范的安全性。我国网络支付机构前期分别与银行多头连接,体系复杂并割裂,蕴含显著的安全和风险隐患。网联平台建设将安全性和风险防范作为关键侧重点,提供客户信息极高标准的保密措施和防火墙机制,数据提取挖掘严格参照国际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不出现违法违规外泄。同时架构设计保障系统高可用性,最小化系统运行风险,并助力实现支付资金流和信息的可追溯,有效监控支付体系运行,立足行业信息中枢强化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构建金融“双反”重要抓手,为央行等部门有效监管提供必要的载体和工具,强化金融监管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防控系统性风险,成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关键力量。

四是推动金融科技转型升级的演进性。网联平台是中国也是全球第一个100%采用分布式云架构体系的大型清算基础设施,改善了目前网络支付领域系统散落、技术与风控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范围和能力难以统筹把控的现状,向全行业提供高标准基础系统支撑。平台近期完成的联合生产压力验证中,3地6中心、多账户类型全面检验,为平台实现既定高性能设计指标提供坚实保障。网联平台的前沿技术实践也将成为国家金融科技体系架构转型的先导范例,并积极培养输出分布式架构技术人才,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应对金融科技领域新业态、新技术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联机构金融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下网联车辆自适应巡航状态安全估计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网联辅助驾驶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交通与汽车的智能化融合:从ETC到网联汽车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