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谱写敬老颂歌
——记陕西省南郑县中心敬老院

2017-11-22 02:27熊举华李宝泉
中国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敬老敬老院中心

■熊举华 李宝泉

用爱心谱写敬老颂歌
——记陕西省南郑县中心敬老院

■熊举华 李宝泉

日前,陕西省南郑县中心敬老院又一次为年近八旬的五保老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在他们的撮合下,先后已有6对五保老人喜结连理。多年来,中心敬老院不但悉心照料老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深切关心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让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终于在生命的金秋时节,步入了婚姻殿堂。

南郑县位于秦巴腹地的汉中市,全县56万人,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8.9万人,是典型的“养老大县”。五保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人群的供养难度较大,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南郑县中心敬老院坐落在阳春镇付家河村,隶属于县民政局。于2009年9月动工修建,2011年5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760万元,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院已集中供养(入住)农村五保老人821人,分散供养1259人。全县现有五保供养机构14所,分别为县中心敬老院1所、区域敬老院5所、镇级敬老院7所,招商引资新建民营养老公寓1所,共设立床位1610张,从业人员79人。

步入南郑县中心敬老院,你可以看到:院内环境优美、窗明几净,老人们鹤发童颜、笑语阵阵,碧水桃花相映趣,风拂菜园自飘香。目前,南郑县中心敬老院已成为全市一流,全省有名的敬老机构,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2011年3月的一个下午,一个由25人组成的队伍,在刚刚建好的县中心敬老院内集合,他们中有退伍军人、下岗工人、餐厅厨师、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民政局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们是第一批进驻中心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拓荒者”。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仅用短短1年时间,他们就实现了“三个从无到有”:既配套设施从无到有,生活设备从无到有,操作规程从无到有。

他们从慢慢摸索到建章立制,从固化流程到熟练操作。这一年,他们成功的照料了228名五保老人。从端汤熬药到洗衣叠被,从日间照料到夜间巡查,他们用爱心和执着,谱写了一曲敬老的颂歌!

中心敬老院的工作进入正轨后,如何发展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敬老院,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一是提升硬件条件,加强中心敬老院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把中心敬老院建成全市设施一流的敬老机构。二是向外发展,在全县按地域划分,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成五大区域性敬老院。

中心敬老院提出“多元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的口号。2011年建院伊始,配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该院集思广益,多路聚财,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力度。经过五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了敬老院寝室、餐厅、医务室、卫生间、健身室和娱乐休息室。每栋楼都设有健身房和太阳能浴室。每个房间配有室内广播、烟感器、紧急呼叫器。摄像监控系统达到全覆盖。各类项目的建成投用,提高了供养机构的服务保障水平,增强了居住老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区域性敬老院建设上,他们不断加强项目建设力度。五年间共投资2018万元,先后建成了青树、黎坪、法镇、新集黄官区域性敬老院和高台护理分院,建筑面积合计 15661.5平方米,共入住五保供养对象 268 人。针对县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实际,积极推行“民办公助,公建民营”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了陕南如家老年公寓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投资498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集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于一体,预计2017年8月开院。积极争取省民政厅项目支持,投资4800万元,建成陕南军休干部疗养院。使全县形成了“一中心、两重点、五区域”的养老格局。

县中心敬老院一直注重队伍建设,坚持规范化管理,倾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服务团队。一是推进制度规范化。先后制定了《卫生检查制度》、《五好房间评比制度》、《安全值班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15项制度规定。通过抓制度落实管理,不断推进服务规则标准化。无论任何时候走进中心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厨房一尘不染、房间整洁干净、被褥整齐划一、物品摆放规整。二是安全教育常态化,敬老院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对院民广泛宣传防火、防水、防电和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三是从业队伍专业化。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2011年至今,已累计派出了50余人(次),分6批次前往西安、北京等地,进行了院务管理、医疗护理、消防安保等知识的培训学习,增强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逐渐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管理服务团队。

2012年7月9日,南郑县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由于河水倒灌,中心敬老院一楼房间不同程度进水,敬老院迅速组织了抗洪队伍。首先将受灾院民搬至二楼居住,利用抽水机将院内的积水抽出,紧急抽调外单位医疗人员加强院内医护力量,还组成了“党员突击队”负责昼夜巡查警戒,实行24小时灾情监察。由于将值班室和工作人员的宿舍全部调整给五保老人们居住,院领导和工作人员就把“宿舍”搬到单位的皮卡车上,7天困顿不堪的“蜗居”,就是七天毫不退缩的坚守,也是对老人们生命健康的郑重承诺。

他们还组成了一支20人的“孝心服务队”,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兴趣差异和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保姆式的“一对一”服务。为每位老人建立个人档案,记录老人的生日、习俗、亲友关系及联系方式。敬老院坚持为每位老人过生日,对有智力障碍或不清楚自己生日的老人,就选择“五一、七一、十一”等特殊节日,为他们摆上集体寿宴。

在日常护理中,敬老院做到了“三好”:吃好、住好、护理好。每周食谱由院长亲自拟定,两周为老人换洗一次被褥、一周换洗一次内外衣。经常组织老人们到健身房、娱乐室活动,教老人们跳健身操、定期播放电影,组织老人打麻将、下象棋,让老人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对患病老人由专职护理员亲自看护,料理起居,并单独做病号饭,送到老人床头。

对于即将离世的老人,中心敬老院争取多方支持,专门建立了护理分院,设立了“临终关怀室”,为老人准备寿衣等临终用品,让他们的人生在安静、祥和中划上圆满的句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两千多年前,天下大同的梦想,在今天逐步实现。这种梦想与向往,就是南郑县中心敬老院的员工用实际行动做出的最好诠释与回答。

猜你喜欢
敬老敬老院中心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拗九敬老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既要靠近制造中心,也要靠近科研中心 人工智能如何“聪明”地行进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敬老院的微笑
先定中心后搭配
火场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