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
——流光溢彩一福地

2017-11-22 04:01蔡萌王群存
今日海南 2017年4期
关键词:万宁旅游

文|本刊记者 蔡萌 王群存

万宁
——流光溢彩一福地

文|本刊记者 蔡萌 王群存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恰此时节,记者一行来到海南东海岸、地处北纬18.8度“黄金度假带”的万宁探访。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是万宁之名的由来。寄托着“万方安宁”的美好祈愿,万宁一直在海南的发展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仙山佛国”东山岭更被视作海南佛教发源地。今日万宁,政通人和,物阜民康,但城市发展仍面临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等诸多瓶颈,迫切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万宁特色的科学发展、崛起之路。

近年来,万宁提出了“滨海花园城市、清新度假胜地”的发展目标和以现代农业、新兴工业、旅游服务业、海洋经济产业为重点的“四轮驱动”产业发展战略。新的时代背景和机遇下,这座古城会流溢出怎样的光彩?将如何“东山再起”?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记者此行所为。

绿:最是一年春好处

绿,这是万宁留给许多游客的初印象。

万宁的绿在生态——走入兴隆热带植物园,犹如打开了一部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百科全书,名优稀特,令人目不暇接;沿凤凰山徒步而上,形态各异的古木老树遮天蔽日、盘根错节,神秘而悠远;登高远眺石梅湾的万亩青皮林,苍翠连绵,让人疲倦顿消。

万宁的绿在农耕——50多万亩的槟榔林,用大片笔挺的绿解释了何谓“海南槟榔半万宁”;6000多亩咖啡园郁郁葱葱,香飘万里;1266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沐浴着北纬18度的暖阳,生机勃勃,道出“长寿”的奥秘。

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成就了万宁的“绿”;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依托绿之底色,万宁素有我国“长寿之乡”“咖啡之乡”“槟榔之乡”的美名。然而,先天优势上的“绿”却并非“万能”:本土槟榔产量大却集中在粗加工,经济效益不高;曾经盛极一时的兴隆咖啡,名气逐渐被福山咖啡后来居上;依托绿色生态而兴的旅游度假区也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难以适应市场新需求……

“万宁旅游犹如一艘巨大的航母,航行了近30年,鼎盛时期曾搭载着7个景区和近200家酒店扬名海外;但它体量大,不利于转弯,应变性较差。”万宁市旅游委主任陈宏跃道出了万宁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这也是万宁整个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面临的艰难挑战。“万宁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低海拔热带雨林,达6万多亩;有6个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66.8%以上。”万宁市委书记张美文多次强调,“绿”是万宁的宝贵资源,必须要持续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绿色万宁。由是,记者看到,多轮产业驱动带动下,万宁浓墨重彩写就绿色文章:

——槟榔产业增产增效,诺丽果精深加工从无到有,振兴兴隆咖啡计划启动,柠檬、菠萝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本地常年蔬菜自给率达80%;

——万宁槟榔城、后安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启动建设,口味王槟榔东澳分厂等6个规模以上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本土加工企业从无到有;

——打造热带雨林旅游新产品,兴隆热带花园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百花园等成为旅游经济新增长点,为万宁全域旅游搭起支点;

——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开展污染治理和防治,完成绿化宝岛造林4253亩,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以上……

“牢固确立绿色崛起理念,进一步提升万宁生态环境的鲜明优势和响亮品牌。”“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为着力点,持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去年底,张美文在中共万宁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

如果说,让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是今后5年万宁奋斗的绿色目标,那么,“四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战略则让人们更加清晰、明确地看到了万宁以本地资源和要素为依托,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崛起的线路图:未来5年,万宁将继续做精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以打造槟榔、咖啡等“王牌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扶持兴隆热带花园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旅游驿站”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培育壮大新型工业,加快万宁槟榔城、后安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建设……

红:百般红紫斗芳菲

万宁是一片有着红色记忆的革命热土。

被誉为“万州八景”之一的六连岭是琼崖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一个缩影。1957年,朱德元帅为六连岭革命根据地题诗:“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忆往昔,看今朝。而今,红色在万宁不仅仅是一种革命记忆,更是热情、活力、拼搏精神的象征,活跃而生动地集中体现在万宁文体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上。

沿和港大道长驱直入,穿过和乐镇的标志性新牌楼,一片平静开阔的港湾随即映入眼帘,这里是万宁的港北小海,每年有两场声势浩大的龙舟赛在此进行。“早来一个月,这里就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了!”一位符姓渔民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今年农历二月二,国内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的中华龙舟大赛在此鸣枪开赛,吸引上万人前来观赛、游玩。

百舸争流风潮涌,千帆相竞逐浪高。“活力”——这是万宁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一块招牌,中华龙舟大赛、国际冲浪赛、环岛自行车赛、海帆赛、海钓赛……依托每年举办的各类品牌体育赛事,万宁有效地推动了休闲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在第八届中国体育营销论坛年会上,万宁借全方位开展的体育赛事对提高城市形象的显著作用,获得2012年度十大体育营销城市称号。

“万宁的体育产业能够做起来,主要得益于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推动起来相对容易。”万宁市副市长王如龙对记者说。他所说的生态资源,是指万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条件为发展各类海上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场地”,而人文环境则与万宁人热情、爽朗、勇往直前的天性密切相关。

竞技的热浪红火了万宁,不断彰显出万宁作为“体育之城”的魅力,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浓郁的区域文化、特有旅游资源向世人展示:

连续多年举办中华龙舟大赛首站赛事的和乐镇迎来了新机遇,激发了新活力,2015年被授予“中国龙舟小镇”称号,成为海南文化体育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举办过多项世界级冲浪赛事的日月湾不久前再获青睐——中国极限运动协会国家冲浪培训基地落户于此,在不断培育本土冲浪赛手的同时,“世界冲浪胜地”品牌效应日渐显著;环岛自行车赛客观上推动了万宁的公路建设,兴隆国家绿道被誉为中国“环境最好、景色最美、风情最特”的一条绿道,健康绿色骑行在当地已渐成风尚;连续几年的海钓比赛直接促使万宁海钓产业初步形成,目前万城乌场港、和乐港北港、后安、东澳等地已经组建了十多家海钓俱乐部,有望成为国家级海钓基地;借皮划艇马拉松赛、海帆赛等赛事东风,石梅湾的美名享誉岛内外,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万宁旅游新名片……

“品牌赛事的举办,一是提高了地方知名度,二是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三是提升本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四是带动了当地的消费。”王如龙如是总结。他表示,万宁将紧盯国际化战略,结合本地实际将“体育”做好做深。“一方面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体验;一方面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如俱乐部、本土运动员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体育产业在万宁落地生根。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资源的合理性开发,让百姓获益。”据悉,今年和乐镇有望发展一系列龙舟主题设施,拉长龙舟文化产业链,同时引进旅行社等市场经营主体进入,让当地群众增收;日月湾将建成以冲浪为主题的风情小镇,配套冲浪展览馆、餐厅、冲浪主题酒店等基础设施,满足培训、会议、新闻媒体发布、饮食和住宿等多方面需求。

文体赛事规模、档次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让人在领略万宁生态宜居、绿色崛起之外,更看到其火红、热情、开放的另一面城市形象。“今后还要依托各种赛事推动万宁各项工作的开展,紧紧围绕‘建设滨海花园城市、打造清新度假胜地’的目标,为人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张美文表示。

蓝:海上明月共潮生

万宁的海纯净、深邃、广袤。

277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109公里长的外海海岸线,75.9公里长的内海海岸线,10多个优质海湾、两个神奇的内海、7个风光旖旎的岛屿和半岛,几十个星罗棋布的礁石岛……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即便在沿海城市中也是难能可贵。南起石梅湾北至大花角的旅游公路,串连起万宁的“一线两海五岛十海湾”,带动日月湾、石梅湾、南燕湾、神州半岛、保定湾、山根湾、山钦湾等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

滨海旅游如火如荼,而更令人心驰神往的是那片“蓝海”本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万宁的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还要多,但2/3的海岸线尚未开发,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张美文曾多次阐释打造“蓝色万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乌场、港北、东澳、坡头……谈起万宁的海,万宁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凡如数家珍。他向记者介绍,目前万宁海洋经济产业规模还很小,产业发展以传统的渔业、捕捞业等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低,技术相对落后。

以远洋捕捞为例,港北、东澳、北坡、山根等地历来为产鱼区,但长期以来,万宁缺乏大吨位的渔船,制约了远洋捕鱼。为改变万宁无大船现状,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万宁市海洋与渔业局争取国家和市财政扶持资金1050万元,用于扶持万宁润发水产捕捞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建造大船,闯深海,逐步淘汰老、旧、差的小型渔船以及木质渔船,建造大型钢质渔船,到南沙、西沙海域进行捕捞生产。2016年,琼万渔00198、琼万渔00166两艘万宁籍605吨钢质渔船正式航行作业,打破了万宁无605吨铜质渔船的历史记录,为引导万宁传统近海向现代远海捕捞作业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再如水产养殖业,万宁海域有十几条淡水河注入,沙滩平缓,藻类多,养分足,非常适合水产养殖。“但养殖业每年创造出来的产值却与资源大不相符,尤其深海养殖是块短板。”林凡表示,近年来,万宁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为了做大和乐蟹产业,2016 年12月,万宁在小海养殖区启动和乐蟹生态产业园一期示范区项目,以和乐蟹育苗选种、生态养殖为核心,采用共生式、产业化、精细化的养殖方式,联动小海地区的生态保育,并通过当地自营、利益共享的方式改善当地民生,综合打造和乐蟹品牌和生态产业园的名片效应。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水产养殖的持续冲击,老爷海潟湖水体已经达到富营养化状态,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并整合、利用老爷海和神州半岛优厚的旅游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万宁将在此建设国家级海洋公园,发展海洋生态观光旅游、海上休闲娱乐,国家海洋局已对该项目规划正式做出批复。

“2017年,我们将继续抓好老爷海国家级海洋公园、新潭湾休闲渔港、和乐蟹产业园、大洲岛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和管理,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做大做强万宁品牌渔业,加大渔业资源恢复和保护力度,发展远海捕捞和休闲渔业,促进渔民转型转产转业。此外,万宁还将依托海洋资源,建设深层小分子海水淡化项目。”林凡向记者透露。据悉,距万宁80多海里处有深度3000米的海沟,在海平面负600米到3000米之间的海水处于小分子结构状态,可用于制药、酿酒、饮用、化妆用水等多方面。

海洋经济是一片名副其实的“蓝海”,其发展离不开本地资源和要素,离不开科技引领和创业创新,更离不开多方协同合作。林凡坦言,目前,发展海洋经济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执法难度大、力量薄弱等诸多难题,他呼吁更多人关注、关心海洋产业发展,共同托起这片“深蓝”。

记者手记:

多彩多情,万福万宁。绿、红、蓝三色并不足以呈现万宁这座古城的如诗美卷,但透过三原色的叠加可略览万宁之“多彩”。通过做优做精第一产业、做成做新第二产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万宁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通过农业、新型工业、旅游服务业、海洋经济产业的“四轮驱动”,城市特色更加凸显。万宁“十三五”规划提出围绕“六个万宁”加快发展,即绿色万宁、蓝色万宁、红色万宁、开放万宁、文化万宁和幸福万宁。而透过绿、蓝、红的三色,我们已然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文明、幸福的万宁。相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滨海花园城市、清新度假胜地”的发展目标即将成为现实,万宁这颗“海上明珠”将更加流光溢彩!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万宁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中轴线上第一桥
万宁2019健美赏HBWA榜单揭晓
小A去旅游
你真是个好人
万宁2017健·美·赏HBWA盛典精彩绽放
旅游
万宁中国 “晶肌源”系列内地首发 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美肌体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