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需要什么样的传统文化

2017-11-23 16:42王婷朱小巧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化周博园中国戏曲

王婷+朱小巧

让国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与公众的亲密接触中得以创新。

2017年国庆黄金周,北京丰台园博园,近20万名游客参与了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作为传统戏曲在今日中国的一次重要展示,除了广泛的群众参与,以传统戏曲的活态传承为目标的系列活动也积极地开展起来。

西方文化的冲击,流行文化的洗染,作为典型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正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休闲形式争抢用户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以地方戏大面积消失为表征,中国传统戏曲走到“生死存亡”的关口。毕竟,人们对于戏曲变革创新的要求,早已不像几百年前戏曲一家独大、统领文化市场时那么强烈,因为他们有更多、更容易获得、更愿意迎合受众需要的选择。

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许多地方戏的追求,然而中国戏曲如要真正传承乃至发展,仍然要不断贴近公众,不断涌现出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这样能够让戏曲进入公众视野的“大事件”。而戏曲周也在三年时间里,从一个区域性的戏曲活动成长为国家级戏曲文化盛会,生动阐述了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赢得关注。

把“传统”演绎为“现代”

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设置了全球京剧票友大赛,并在国内设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五个分赛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报名方式,一个月内有近万人报名,最终90名票友进入园博园决赛。

除了专业、准专业内容,在北京园博园,呈现最多的还是传统戏曲现代化、国际化的努力,是老幼皆宜的浸入式戏曲体验。比如首创的戏曲花车,让传统戏曲更加“洋气”——20辆主题鲜明的戏曲花车还伴随近千人的巡游方阵。为了在网络上吸引年轻人,组委会还与瞭望智库联合推出《中国有戏》动漫H5,将传统戏曲与潮流动漫相结合,发布3天内点击量就超过了2000万。

在独具地方特色的园博园,北京园、江苏园、晋中园等10个地方展园,共演出210余场以《黄叶红楼》 、 《天仙配》 、 《牡丹亭》为代表的京剧、北京曲剧、昆曲、评剧、豫剧、黄梅戏等十几个地方剧种,加之王丽京、盛国生、卢雪文等国家级名角出演,使游客不出北京就可领略中国各地的建筑、园林与戏曲文化。

与现在流行的“亲子主题”相呼应,文化周也设置了主题为“趣味·互动·体验”的戏曲互动游乐区,包括趣味童心游乐区,集中设置脸谱彩绘、戏装体验、戏曲印象照片打印、戏影彩贴以及VR虚拟现实戏曲换装体验等项目。

台前是丰富精彩的戏曲展示,其后也有战略性的深刻思考。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同期还举办了主题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戏曲大会,邀请国内外戏曲界知名专家与京昆和稀有剧种等代表一起,就戏曲的活态传承与发展展开对话和交流,搭建戏曲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高端平台。

传统戏曲为什么“难”

“传统戏剧从形式到内容总体来说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产物,这是一种时代的美学追求,与当时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现在中国进入到一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就与传统戏曲拉开了距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文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传统戏曲到现在有生存发展的危机,这是最主要的根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国戏曲是无法分割的两个关键词:要想传承,就必须有创新,才能让这个古老而庞大的传统文化门类得以保存并再次焕发精彩。这不仅指稀有的地方剧种,也适用于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评剧五大传统戏曲剧种,

比如根据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组委会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题为《互联网世界的傳统戏曲文化图景》的大数据报告,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存在缺失,与评书等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相比也处于劣势。

“戏曲观众的主体还是中老年人。但是经过戏曲人不断努力,加上国家的大力倡导,比如戏曲进校园,争取年轻观众进剧场,以及通过各种媒体的立体宣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高校学生开始喜欢戏曲、走进戏曲。”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绍军说。

对于中国传统戏曲,当下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如何让人们更多接触,从而加深了解和认识。而现实情况是,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文化娱乐产品和休闲方式的增多,使年轻人接触戏曲的机会减少。

北京需要富于创新的传统文化

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这样的大型活动,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泛的、长周期的平台,让公众充分接触传统戏曲、乃至“体验”传统戏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贾旭东表示,戏曲文化周的集中展演对不同的戏曲形式是一个互相交流切磋的机会,“对丰富戏曲本身的发展,对于戏曲这种传统文化的创新,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北京园博园举行中国戏曲文化周,最大程度地展示了传统文化之美。

位于北京丰台区境内、永定河南岸的园博园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包括不同特色的五大核心展区: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生态展园和国际展园。而数十座传统展园,凸显了中国各地的建筑和园林特色。

“戏曲文化周在园博园的北京园演出了曲剧《黄叶红楼》,演绎晚年曹雪芹在西山黄叶村回顾荣华浮生的人生感悟。其实景演出、时空交错、戏中戏的方式,很有新意和深意,几可与青春版、园林版的苏州昆曲《牡丹亭》类比。”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华斌表示,希望园博园进一步打造中国戏曲的“小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更具人气,实现中国戏曲的良性循环。

而回到北京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出发点,正是利用北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深厚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特别是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由此,才能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北京需要更多的戏曲文化周,让国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与公众的亲密接触中得以创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周博园中国戏曲
江苏徐州:实景剧展示汉文化之美
油菜花艳引客来
参观园博园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中国(深圳)内衣文化周报导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一骑绝尘园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