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挖掘文本深处内涵

2017-11-23 20:39周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内涵高中语文

周畅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尝试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促使学生用比较生活的方法,在唤醒生活经验、认识自我的同时阅读文本;中探寻人文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情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创意,产生阅读动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的寓意。

【关键词】文本阅读 内涵 高中语文

学者陶行知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在教学中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其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深入阅读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促使学生积攒语文知识,掌握文化内涵。教师在高中教学中要将文本作为载体,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究文本深意,形成积极的审美价值观,感受文本内蕴。

一、比照生活,认识自我

优秀的文本应该彰显生活的本质,应该让阅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自我的影子,能通过阅读文本起到认识自我的效果。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本都展现了生活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这些文本中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比照自我生活,在感受人生的同时感悟文本。

在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观察自己家人和周围邻居的生存状态,探究每一个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移植到文本中进行思考,探究作者如何在剧本中展现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学生在学习时提出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呢?”在指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联系生活,思考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矛盾关系,而后将自己的感悟放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文章中不少小细节展现出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有情感,如当周朴园得知鲁侍萍来自无锡时,自然回想起了和鲁侍萍在无锡的交往,这说明其心中还有对方。但是当其得知鲁侍萍的真实身份后,态度立刻发生变化,转而质问鲁侍萍是否另有企图,这表示其内心已经异化,和感情相比,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金钱和地位。

语文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原则,要让学生从其熟悉的生活内容出发,带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课堂活动。这正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自我感知,提升思维能力。

二、探寻人文,感受情趣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中都展现了人文气息,能让阅读者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情趣。在教授这些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主动探究其人文底蕴,并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给其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找到认知的切入点,说出自己从文本中感受度到的人文内容,进而促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锦瑟》是李商隐的诗歌,这首诗歌看似是咏物诗,但实际上却暗含其他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李商隐的诗歌,尤其可以探究其无题诗的特点,思考李商隐在诗歌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人文韵味。有学生在分析《锦瑟》后发现这首诗歌中借用了大量的典故,同时还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等手法,展现出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意象。而作者并非只是将这些意象简单地罗列起来,而是通过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表达对自己逝去青春的追忆,体现出对于人生的感慨之情。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种诗歌创作手法,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进而促使学生诗歌品鉴的全面提高。

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的主题内容设置专项练习,并将练习的重点投入到文本的人文性方面,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思想情感。这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在不断深入挖掘之中,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发展创意,内生动力

在鼓励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挖掘其中的精华之处,找到其中值得探究的“点”,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更具有创意的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增强内生动力。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詳细介绍了人们对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看法,罗列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在客观分析的同时也谈了作者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教师在教授本文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仿造作者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各自提出看法。如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修建仿古建筑作为游乐场所,这种做法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了讨论中,有的认为这是一种好事,能够给人们提供游乐场所,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但是也有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某些古建筑具有特殊意义,如圆明园等,仿造其修建娱乐场所实际上是对历史的侮辱。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综合各种意见,如何尝试举例说服他人,其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要促使学生有创意地学习文本,教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主动调节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创造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促使学生主动拓展思维,令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度内涵。比照生活,探寻人文,发展创意等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韵味,感受到阅读文本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内涵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挖掘习题的内涵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