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自主解题,找寻“灵光一闪”

2017-11-23 13:07曹春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7期
关键词:指数函数做题基础知识

曹春燕

高考中有一句话,“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高中数学考试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分高的会特别高,分低的又会特别低,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方面数学题答案唯一,方法也是固定的几种,所以常出现特高分,另一方面数学题变化灵活,逻辑思维强,又常出现特低分。为了让学生都能学会自主解题,找到学习数学的关键所在,笔者依据数学的特性,做了如下分析。

一、学会对比,融会贯通

很多人觉得数学难,难在很多难题太过复杂,综合性强,其实在笔者看来,学生觉得数学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数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基础知识光熟记是不够的,必须透彻明了其内涵,知道其理论来源,知道其用途去向,如此才能在做题时有效管理知识储备,理清解题思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通过对各个知识体系及新旧知识的对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在教苏教版高中数学《对数函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我引用了前面学习的指数函数进行对比,事实上,教材将这两章放在前后承接的位置是有其目的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关联密切。由于这两章内容在做题时数形结合法是非常常用的方法,以下就简要介绍如何用对比法教授学生画对数函数的图像,我们知道,指数函数y=ax必经过(0,1)点,则作为反函数的对数函数y=logax必经过(1,0)点。当a>1时,y=ax是增函数,且x→-∞时,y→0,x→+∞时,y→+∞,于是作为反函数的对数函数y=logax,则是当a>1时,y=logax也是增函数,且x→0时,y→-∞,x→+∞时,y→+∞,再根据函数y=ax的图像特点,不难画出a>1时y=logax的函数图像,至于画出0

学习数学讲究基础知识需了解的透彻而全面,不能有盲点,通过对比法能将孤立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形成整体,使学生解题时能够快速从脑海中取用所需知识。

二、逆向思维,别出心裁

高中数学中,解答题和证明题占有极大比例,且也往往是高中数学的难点,这类题结构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看清解题思路,更有难者,明明每个条件都表达的清楚明白,却又很难互相关联,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时候,数学中的一种方法往往能奏奇效,那便是逆向思维法,首先思考若想得到答案或证明结果,需要什么条件,而若想得出这个条件,又需要别的什么条件,一步步逆推,直到出现题目中给出条件。

为了进一步讲解逆推法的使用方式,下面以一道题为例证进行阐述,题目如下:若a>0,b>0,且2c>a+b,求证

。这道题粗一看要证明的结果颇为复杂,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要由所给条件得出证明结果实为不易,那么既然要证明的结果比较复杂,我们能不能让它变得看起来简单一些呢?通过观察可知,要证明 ,只需证 ,既证 ,既证(a-c)2 a(a+b),因为a>0,又可简化为2c>a+b,恰是给出的条件,很多同学求出这一步便已结尾,其实到这一步为止,证明还没有终止,因为我们并不知晓c2-ab≥0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便不能将其开根,由上面的证明知2c>a+b,于是 ,所以c2>ab,所以c2-ab≥0成立,到此,证明完毕。

事实上,数学中还很多优秀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解题思路,像反证法、数形结合法便是解数学题惯用的有效方法,本文谨以逆向思维法为例证进行讲解,望读者能够举一反三,广开思路。

三、不时归纳,形成习惯

在数学界有一种方法一直饱受争议,那便是“题海战术”,有人用此法后成绩突飞猛进,事倍功也倍,有人用此法后辛苦异常却是不见成绩提升,事倍功半。有人说这是因人而异,有的方法就是适合一部分人,却不适合另一部分人,但笔者认为,其主要缘由在于有的人做题后善于归纳,能从题海中有所收获,有的人却沉迷于做题时所带来的用功的“快感”中,做题而不总结,虽努力却收效甚微,成绩自然难以提升。

比如,我在教高中数学时,常鼓励学生做题时将那些会给自己带来启发的题记到一个本子上,做题之余将本子上的题多次复习,做到烂熟于心,这样一来,学生做题就不会只是为了做题,而会有意的去寻找“有意义”的、能够提升自己解题技巧的题,日积月累下来,学生见遍了各种解题技巧和新方法,做题时就能快速将几种解题方法在脑海中进行对比,找出最佳的解题思路,那么,怎样的题才是有意义的题呢,笔者以一道题为例证阐述如下:

已知a、b、c∈R+,a+b+c=1,求证: 。

证明如下,因为a+b+c=1,所以,

即可得出最终证明,事实上,这道题远算不上难,但其可贵之处便在于启发性,我们作证明题时,证明结果的数字不一定就只能是数字,还可以转化成其他等值的符号,同样相反也是一样的道理。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数学学不好源于脑子不好使”,这实是一种对数学的误解,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智慧,只要用恰当的方法,再辅以辛勤的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数学科目上的优秀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學)

猜你喜欢
指数函数做题基础知识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清律的基础知识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