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白皮书纠结看中国

2017-11-24 04:17李斯辛斌李司坤陈一甄翔
环球时报 2017-11-24
关键词:中国崛起秩序南海

●本报驻澳大利亚、新加坡特约记者  李斯  辛斌  ●本报记者  李司坤  ●陈一 甄翔

澳大利亚是从中国崛起中受益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面对中国崛起,它却始终抱着一种矛盾、纠结的心态和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这不,中国又在它时不时发作的“焦虑症”中“躺枪”了。

23日,澳大利亚政府发表14年来第一个外交政策白皮书。白皮书一面表示澳方“致力于同中国发展强大和建设性的关系”,一面渲染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并用膜拜的口吻呼吁美国维持地区存在,认为“只有美国的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应对国际挑战”。跟着美日赶时髦,澳政府在136页的白皮书中提到“印太”120多次。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概念明显有针对中国的意图。在南海渐趋平静的情况下,白皮书还就南海发出刺耳言论,称对中国的活动“格外关切”。

“承认中国崛起带来的经济收益,但同时又想让中国走开。”有澳大利亚学者这样描述白皮书反映出来的心态。问题是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美国,请别离开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外长毕晓普和贸易部长乔博23日共同发布了这份外交政策白皮书。白皮书以“机遇、安全、实力”做封面词,并在开篇直言:“强大的驱动力正在重塑国际秩序,挑战澳大利亚的利益……在澳大利亚整个战后历史中,美国一直是我们这个地区的主导力量。而今天,中国正在挑战美国的地位”。

在发布会上,特恩布尔说:“过去我们可以安全地假定世界以适合澳大利亚的方式运转,现在力量正在转移,规则和制度面临挑战。我们正面临空前的繁荣和机遇,但支撑这一切的以自由、规则为基础的秩序正面临比上世纪40年代它建立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大的压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我们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不是最主要安全伙伴的情况。”

“白皮书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的决策者发出一个清晰信号:不要放弃全球领导权。”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澳政府认为,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仍将是澳大利亚安全的基石,需要扩大和深化。白皮书写道,“我们认为美国参与并支持一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不仅符合自身利益,而且也符合更广泛的国际稳定利益”。“澳大利亚认为只有全球最富裕、最具创新性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应对国际挑战”。“美国长期强有力地参与国际体系是国际稳定和繁荣的基础所在。没有美国这样的参与,国际秩序的有效性和自由特征会削减”。

对于中国,白皮书表示,中国现在是一个主要的地缘政治“玩家”,有能力影响澳大利亚所有国际利益,澳大利亚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关系。2016年,对中国的出口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32%。澳大利亚愿意在中美之间发挥协调作用,“鼓励美国和中国保证他们之间的经济紧张关系不要助长战略竞争或者破坏多边贸易体系”。

不过白皮书同时表示:“与所有大国一样,中国将寻求影响该地区以推进其利益……许多因素显示我们将面临一个日益复杂和竞争的印度—太平洋。随着中国实力增强,调和不同战略利益会变得更加困难,各国之间因为贸易和其他经济利益还会出现紧张。”谈到南海问题时,白皮书说:“澳大利亚尤其关切中国活动史无前例的步伐和规模,澳大利亚反对把南海有争议的设施用于军事目的。在该地区其他地方,澳大利亚担心在东海和台湾海峡出现使用武力的潜在可能或者以武力相威胁。”

“澳大利亚希望美国制衡中国力量”,英国《金融时报》这样概括白皮书的内容。澳大利亚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富利洛夫认为,“白皮书是通过一种方式在说,没有人希望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下,北京应该遵守基于规则的制度”。“我们应该担忧中国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过去20年来,中国不可阻挡的崛起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这也是我们外交政策圈子严重焦虑的一个原因。白皮书也暗示了这一点,“礼貌地”指出澳大利亚和中国存在“不同的利益、价值观、政治和法律制度”。因此,“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你让我焦虑

相比直接提到中国时的“礼貌”,白皮书整体上营造了一种中国崛起下的焦虑感。与美日政府近来强调“印太”概念一致,澳方也在白皮书中抛弃了“亚太”的提法,而是强调“印太”概念,“印太”出现了120多次。

“忧心忡忡的澳大利亚该怎么应对一个强大而有诉求的中国?”《悉尼先驱晨报》称,这个关切正是特恩布尔政府发布外交政策白皮书背后的动机,“白皮书的核心就是澳大利亚对未来生活在强硬中国阴影下感到焦虑”。白皮书提出一个突破性的概念——搞平衡。这个搞平衡,不是在对美同盟和对华关系之间搞平衡,而是像经典的欧洲政治博弈那样搞平衡。也就是说,跟一些国家合起来制衡一个实力超强的大国。

文章称,白皮书并没有明确指出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国家应团结起来制衡中国不断上升的实力,不过暗示很明显。白皮书表示,澳大利亚将重点深化同两组国家的关系。一组是东盟十国,另一组是跟澳大利亚“思维相同的民主国家”,或者说就是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四国组合。

这两组国家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都不包含中国。

本月12日,在菲律宾召开东盟峰会期间,澳大利亚和美国、日本、印度一起举行“四方安全对话”,该机制也被不少分析人士视为旨在制衡中国。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也批评说,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无用”,卷入“四国同盟”只是为了遏制中国。

特恩布尔23日对此予以否认,称“没有人讨论遏制……我们与中国有着强大的贸易关系”。当天,被问及澳政府是否要跟其他国家抱团制衡中国时,澳外长毕晓普说:“我们要做的是制衡坏的行为,关键就是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我们敦促中方捍卫和巩固这种秩序。正是这种基于规则的秩序帮助中国崛起的,它也能帮助其他国家崛起。”

“我想提醒的是,我们所讲的战后规则和秩序应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而不是由任何国家自己单方面定义的。就中方而言,我们一向遵守的规则是基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而不是任何国家单方面定义的规则。”23日,在记者会上被问到澳大利亚白皮书突出“基于规则的秩序”相关问题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如此回应。他同时就南海问题表示,当前南海形势已明显趋缓趋稳。澳大利亚不是南海问题当事方,也反复表明其在有关领土主权争议上不持立场。我们敦促澳大利亚方面恪守承诺,停止在南海问题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既想要经济收益,又“想让中国走开”

这些年来,澳大利亚从中国崛起中捞了不少果子。2016年,中澳贸易额达到1078亿美元,澳大利亚顺差超过335亿美元。中国连续8年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按说,澳大利亚应该得便宜卖乖,欢迎中国崛起才是,可这个国家却显得很纠结,既想继续享受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又担心被中国所影响。

一名在澳多年的华人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澳大利亚身在亚太,以美国为主要盟友,奉行西方价值观,一直对中国有防范心理。而中国越强大,它的纠结、焦虑感就越强,担心越来越依赖中国。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不同,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已经习惯美国主导下的秩序,是这种秩序的获益者,希望尽可能地将这种秩序维持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近年不时传出所谓“中国影响力渗透”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知是为了博取眼球,还是表达“心声”。一些澳大利亚政客也经常围绕中国冒出不负责任的言论。今年6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特恩布尔曾在主旨演讲中宣称“有人担心,中国将会寻求实施当代门罗主义”。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又表示这一类比不恰当。今年3月,澳外长毕晓普曾在公开演讲中称,“中国不是民主国家,因此不适合担当地区领导者”。而在南海问题上,澳大利亚一直是跳得最高的国家之一。去年南海临时仲裁庭公布所谓仲裁结果前后,堪培拉第一时间宣布支持仲裁结果,宣称中国“必须执行”。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于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澳大利亚我们有个误解。其实,中国在澳大利亚的经济权重不够,我们只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用澳外长毕晓普的话说,美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经济伙伴。美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存量,两年前是一万亿澳元,而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存量是2000多亿澳元。从政治、安全角度看,澳大利亚对美国的依赖就更强了。

然而无论如何,澳大利亚的对华态度还是让人觉得“不厚道”。路透社23日援引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专家简·格利的话说,澳政府承认中国崛起带来的经济收益,但同时又“想让中国走开”。格利还表示,白皮书中少量提及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重点突出中国可能造成紧张局势升级,而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我们并没有拥抱未来,我们抓着过去不放,等于是只抓着救生衣而没有去构想打造新的大船”。▲

猜你喜欢
中国崛起秩序南海
南海明珠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南海农民赤卫军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秩序
心灵秩序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老师来审题
“中国崛起”内在逻辑与领袖抉择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