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强:糖尿病与视网膜病变

2017-11-24 13:49
齐鲁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眼底病玻璃体持续时间

原公强,现任山东省眼科医院眼底病外科主任。师从我国著名眼科专家董晓光教授进行眼底病专业的学习和研究。200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担任眼底病科主任职务,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973、十五、十一五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級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3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肥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超过4亿。患者长期的全身内环境紊乱状态,造成眼部、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是这一疾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最严重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可造成视力不可逆性丧失。DR根据病变程度分为非增殖期DR和增殖期DR(PDR)。威斯康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isconsinEpidemiologicStudyofDiabeticRetinopathy,WESDR)指出,DR的发病率与糖尿病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糖尿病持续时间少于5年,17%的患者发生DR,糖尿病持续时间15年以上,有超过90%的患者发生DR,糖尿病持续时间35年以上,超过67%的患者发生P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非增殖期通常是没有症状的;因出现症状就诊时,病变多数处于不可治或治疗效果较差的时期。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尤为重要。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以上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均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由眼科医师在散瞳情况下进行间接眼底镜或前置镜检查是目前筛检DR相对可靠并且最为简便的方法。如发现视网膜病变,则应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FFA能够检查出眼底镜下不能发现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眼底镜下没有阳性发现的患者,约有21%FFA检查可见阳性改变。OCT检查可以追踪了解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变化。

对于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将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全身疾病控制稳定,口服改善眼底微循环药物进行治疗,并定期眼科复诊,观察眼底病情变化。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除需将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全身疾病控制稳定,口服改善眼底微循环药物外,还应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减轻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防止新生血管增殖。目前对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除进行上述治疗外,还需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玻璃体内积血及视网膜前新生血管增殖膜。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可以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造成视力完全丧失。

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如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在眼科的广泛应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促进眼内新生血管消退,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前应用,可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

防胜于治,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键在于人们要懂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精神紧张。合理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将血糖水平控制稳定,并定期到医院进行筛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眼底病玻璃体持续时间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激光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眼底病的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
细节护理对眼底病患者的实施效果及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中老年白内障合并眼底病临床分析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
极寒与北极气压变动有关,持续时间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