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24 04:55张威,夏迎秋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办学学院专业

张威,夏迎秋

摘要:独立二级学院作为我国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目前的办学模式,致使地方高校的二级学院进一步发展存在着显性或者隐形的障碍。各个高职和技术专科学校介入高等教育领域,地方高校在经济方面存在着压力,导致地方高校二级学院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招生生源、就业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措施。针对地方高校的具体问题,为二级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些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发展障碍;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009-03

一、独立二级学院的定义和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不足,而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普及化政策导致独立二级学院的产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规模增大,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潘懋元认为天津师范大学是民办二级学院的创始者。1992年,该校成立了民办性质的二级学院——国际女子学院,创办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当时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思潮的影响,试图探索师范院校办非师范专业的道路,另一方面是为了筹集资金,缓解办学资金紧张情况。其后,上海也出现了若干所由公立本科院校与国内外机构合作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如上海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与纽约费城商学院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费城商学院等,这些学院的兴起主要是顺应了当时上海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其特殊背景。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受到普遍关注[1]。

二级学院的大规模发展还是在1999年后,为了贯彻高校扩招政策,同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公立普通高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兴办民办二级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过渡阶段。

随着独立二级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呈现,为了规范高等教育管理和教育体制,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同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完善,教育部从教育战略角度为出发点,同时进行了具体的调研和实践考察,认识到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教育质量和管理体制的不足和欠缺。在综合各方面建议的前提下,2003年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作为加强二级学院管理、规范二级学院办学活动的基本政策。

《若干意见》中对独立二级学院进行了确定的定义:二级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院校按照独立的管理机制、新型的教学模式承办的本科层次的具有独立法人的本科学院;对独立二级学院的独立性质进行了确切的定义:首先,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次,独立学院具有自身办学校园和办学设施,进行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再次,独立学院必须进行独立招生和颁发自身独立的毕业证书;最后,独立学院应有自身独立的财务和管理预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设施。

继而在2008年4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起点,《办法》有3个关键词:“民”、“优”、“独”,其中,尤以“独”最为关键。“民”即指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的民办属性,因此应按照国家民办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优”即指进一步强调优质教育资源可参与独立学院的举办,促进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总之,根据新的规定,独立二级学院主要是以依附的普通公办高校的师资和校园文化积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殊历史阶段,以民办性质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教育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之间矛盾,同时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单独办学模式。[2]

二级学院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引入国外私立办学模式,依靠我国公立办学资源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如何管理和运作,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强国的命运,也关系到我国进一步增强人口素质、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课题。

二、独立二级学院办学过程中的欠缺

1.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地方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地方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可以这样认为,地方高校对高等教育和促进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高校数量庞大,而教育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独立二级学院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高校高考扩张办学资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此外,地方高校独立学院也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但是,由于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存在着一些线性和隐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将来或许进一步激化矛盾,会对独立学院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生源质量和数量问题。办学初期,二级学院凭借其依托的优势师资和教学资源,在招生质量和规模上发展迅速,同时也为国家在教育投资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导致二级学院发挥优势、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辉煌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二级学院办学初期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低于国家一本、二本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能够在自身负担一定教学经费的前提下,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生活轨迹。其次,二级学院的产生及学生的招生,不但为学生本身得到高等教育获取机会,同时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提供了一定帮助,所以,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二级学院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二级学院的办学优势已是今非昔比,尤其二级学院学费增高,规定了自身的毕业证书,同时“计划生育”导致高考人员数量减少,使得二级学院生源呈现减少趋势,而地方二级学院在生源质量和数量上,遭受的冲击会更大。

(2)毕业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多数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相同,缺乏市场挑战性和实践性。由于二级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同时,国内大部分高校优良教育师资存在不足,教学现象呆板化、延迟化;这些教育不足导致二级学院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存在劣势。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基础知识较差的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本科生不可能在各个专业领域和非二级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具有一样的竞争能力。

因此完善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是必须的,如何进行完善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开设就业形势好、专业较新而对地方的建设有利的(新)专业是值得调查和思索的[3]。

总之,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办学模式还如初期那样开展下去,最终将导致由于学费较高、就业压力过大以及地方高校资金的短缺,将会与高职学校、民办学校以及公办专科学校在生源方面有一场竞争。这将会对日益增多的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本科生扩招比例的下降,这种现象也会对地方高校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对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发展的一些思考

鉴于地方独立二级学院办学时间段、发展存在突击性,因此,独立二级学院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高等教育生源逐渐迈出高峰时间段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进入限制阶段,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独立二级学院的管理机制和办学理念,对于地方独立二级学院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地方企事业对人才的需要有调控作用。[4-6]

1.转变办学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二级学院办学应以“职业教育为本,技术掌握为要”;但是,鉴于市场机制调控的变换角度快,如果单纯从市场机制角度重新对独立二级学院办学进行整改是不现实的,毕竟教育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进行独立二级学院办学,尤其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法上,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在评价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的前提下,对独立二级学院专业教育逐步调控和完善。在独立二级学院专业教育的调研和适应过程中应该注重职业化和技术精细化,这不但能解决二级学院办学的不足,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必要的技术型人才储备。

2.校企或校地联合培养人才。全国地方高校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短缺,导致办学压力加大。而各所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如果能以优势学科为基础,完善学校和企业关系,使得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时,在立足自身的同时,着眼市场现状,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高等院校在提供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为促进二级学院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教育基地。在实际教育中,可以聘用企业工程师或者一线技术人员参与二级学院学生的培养。

在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城市、县逐渐确立了产业园和科技园功能区,相对来讲,大陆县级企业技术知识不足,存在诸多技术问题,独立二级学院应该调研各个地方产业园和科技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针对性地确立办学专业和教学内容。如果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地方企业中存在的专业不足提供服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知识“书本化”和基层企业生产“粗糙化”的现象。

需要注意,在高等院校和地方建设的合作过程中,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地方建设人才需求的培养过程。同时,在培养的技术和理论型人员进入社会后,还需要进行跟踪调研,不断获取培养的人员在一线和现场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为后续专业办学提供一定的实际调研信息积累。

四、总结

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独立二级学院的建设和改革是势不可当的,也是迫在眉睫的。进行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二级学院针对性、专业性的改造。地方高校独立二级学院是我国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独立二级学院办学应该坚持和遵守国家的办学政策;同时加强市场调研,强调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和地方产业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逐步完善自身在培养技术型和职业型人才方面的办学机制。

参考文献:

[1]左惟,胡汉辉.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83-85.

[2]朱慧新.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实现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學版,2001,(4):61-63.

[3]潘懋元,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变化与走向之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1,(1):16-19.

[4].来茂德.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2.

[5]朱慧新.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实现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4):61-63.

[6]宋秋蓉.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现代化,2004,(2):70-71.

猜你喜欢
办学学院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