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舞台美学

2017-11-25 01:41寅葛继利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国民歌民歌美学

王 寅葛继利

浅析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舞台美学

王 寅1葛继利2

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在我国历经了千年的发展,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焕发着新的生机。现代音乐教育中开展了系统的民歌教学,为培养优秀的民歌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主要分析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舞台美学。

民歌教学 舞台实践 舞台美学

劳动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民歌,从西周时期的《诗经》到北宋时期的《乐府诗集》,随着时代的变迁,促使诗、乐、舞的相互融合,也推动了民歌艺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对民歌舞台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国民歌教学中舞台教学的现状

民歌主要是通过民族语言来传唱的一种歌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问题,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歌曲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例如藏族人民生活在西藏高原,藏族歌曲多韵律悠扬且音调较高;而傣族人生活在云南,傣族歌曲多旋律优美且节奏舒缓。民歌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通过最朴实的歌唱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1]。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歌教学也成为现代音乐高校中的一门课程,并且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舞台实践教学中摒弃了民歌唱法和门派方面的不同。但是在现代的民歌教学及舞台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忽略了舞台表现能力,且盲目追求利益之下,将民歌艺术进行改编,导致民歌失去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

二、美学教学对舞台实践的影响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民歌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自然也要注重艺术审美的提升,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学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民歌主要是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的音乐艺术。不同地方的民歌有着不同的歌唱形式,虽然唱法不同,但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民歌往往带有地区和民族的特征,因此在民歌教学中应当注重歌唱的民族特点,强调歌唱技巧在舞台实践中的合理利用,训练学生的发音与调韵尤为重要。此外,中国是一个语言众多的国家,不同语言的歌曲能够传递不同的民族的文化[2]。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和气质也是影响演出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表演《青藏高原》的时候,表演者身着藏族服饰,伴随着高昂的歌声,不禁让人联想起青藏高原广阔的天空和藏族人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要想在舞台中更好的演绎歌曲,需要科学分析民歌中所包含的音乐审美以及情感,结合自身对歌曲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表现民歌。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精神需求都在随时随地的发生变化。民歌是对特定生活的反馈,其更是社会的主旋律,不同时代产生的歌曲各不相同,而相同的歌曲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变化。

三、如何在舞台实践中凸显舞台美学

(一)加深对作品的了解与认知

一首歌曲是由歌与曲组成,其表达了作者对人或事的情感,因此在演唱一首民歌前,需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相关作品进行了解,这对是否能够顺利演唱具有重要影响。对作品的深入了解是民歌舞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例如著名民歌《映山红》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优美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喜爱与不忍离别之意,并且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3]。

(二)充分利用想象

充分利用想象是在演唱民歌时的重要技能,演唱者可以根据歌词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脑海中浮现出想象的场景,并将自己带入歌曲中,让自己成为民歌的主人公,从而更加生动的演绎作品,若能够将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头脑中想象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则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主体。在面对新的作品时也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联想,并通过自身的想象来更好地诠释音乐。生活经验以及各种情感的体验越丰富,联想的速度也就随之提高,对作品的诠释也就更加深入。

(三)继承、借鉴与创新

中国民歌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的借鉴与创新,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例如民族声乐艺术不但吸收和融合了传统戏曲、曲艺的表演形式以及演唱风格,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美式唱法的发声方法。在民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创新舞台艺术的表现方法,包括光影效果等。例如在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就有大量运用舞台LED屏幕显示各种自然的变化,使得表演具有民族色彩,同时具有现代的特征,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不同时代出现的敏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而通过再创造将过去的作品与现代精神融为一体,借鉴西方音乐的发声方法和表演形式,能够更好地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有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并且将推动我国民歌艺术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在民歌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民歌的审美取向以及艺术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舞台素质、加强对民歌的学习,对于更好的舞台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1]黄坎文.谈民族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改研究[J].北方音乐,2015,23(23):100~102.

[2]董华.将陕北民歌搬上艺术舞台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音乐,2015,21(3):162~164.

[3]许迪迪.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6,23(16):214.

(作者单位:1.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2.四川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民歌美学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纯白美学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妆”饰美学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