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近代云南社会思想的转型

2017-11-25 01:41金东平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同盟会军政府共和

金东平

辛亥革命与近代云南社会思想的转型

金东平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建立了起民主共和政府,成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云南,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也在全国革命热浪的影响下,在革命派多年的宣传和不懈的努力下,10月9日在昆明城中爆发了重九起义,很快就结束了满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建立起了民主革命政权。辛亥革命对于云南社会思想的近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管是革命前同盟会在云南的组织和宣传活动还是革命后军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都对云南的社会思想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辛亥革命 云南 社会思想 转型

近代化主要指的是由传统的帝制王朝向独立的共和国家转变,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转变;社会形态上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在社会思想上由传统的封建保守思想向近代科学民主思想转变。其中,社会思想上的转型在近代化过程中有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中国社会思想上的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的涌入而开始的,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渐次推行,中国社会思想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愈加地深刻。

一、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成立

云南革命党人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成立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积极在各地发展会员并建立各地的分会。云南留日学生代表杨振鸿、吕志伊、李根源、赵伸、张华澜五人作为同盟会的发起人一起加入同盟会。[1]此后,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和同盟会总部关于积极发展会员、健全同盟会地方组织的指示,在吸收了一部分云南籍会员的基础上,在1906年初,同盟会云南支部正式成立,并推举吕志伊为支部长,云南留日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2]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成立,使得云南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发展。1906年开始,回到云南的杨振鸿等留日学生,先后在云南各地成立了“公学会”“滇学会”“兴汉会”“誓死会”等,通过这些组织去联系、团结广大群众,开展革命活动。[2]1908年起,同盟会在云南相继发动了河口起义、永昌起义等几次大规模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后都归于失败但意义重大。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醒,为重九起义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创办《云南》杂志

云南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思想宣传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创办进步报刊或者在进步报刊上撰文警醒国民、揭露各帝国主义列强对云南及全国的侵略,这些进步刊物成为民主革命思想在云南广泛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在1906年初,在日本留学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李根源、杨振鸿、罗佩金等人受到孙中山、黄兴的邀约并进行谈话,孙中山认为“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侵凌之下,易于振动奋起。故筹办云南地方刊物为刻不容缓之任务。”并表示:如果他们遇到困难,“可随在为之帮助,有事共同商量。”在这些人的积极努力下,4月,《云南》杂志社在东京正式成立,10月就出版了创刊号。刊物以积极宣传民主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为宗旨,并广泛且深入地阐述同盟会的革命主张。自从《云南》杂志创刊后,就很快担负起在云南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责任,并成为云南各地革命者的舆论中心。首先,杂志以大量的篇幅揭露英、法等帝国主义侵略云南的现实罪行,号召云南人民起来斗争。其次,杂志猛烈抨击清政府的残暴、腐朽和媚外卖国的方针,号召人们起来将其推翻。再次,《云南》杂志还根据当时革命者的认识水平,大力在群众中宣传他们关于国家、人民、主权、民生等方面的理论和主张,以民主主义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最后,《云南》杂志还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云南,宣传家乡的名山大川,把爱国和爱家乡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2]辛亥云南起义的成功,全省光复,得《云南》杂志宣传之力甚大。

三、革命后的社会改革

辛亥革命是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在云南的一次重大实践和云南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起义成功后,很快成立了云南军都督府,民主共和思想成为都督府公开提倡的思想。军政府成立后,对云南各界发表的声明中,宣告云南起义的宗旨是铲除封建专制政体,建设“善良国家”,并努力使“汉、回、满、蒙、藏、彝、苗各族”结为一体,维持共和政权,以期望能“巩固民权,恢张国力”。军政府成立后,宣布的施政纲领中:首先就把国名“中华民国”,突出共和民主思想。其次,定国体为“民主共和国体”,明白无误宣示云南军政府的民主共和味道。再次,军政府内“设参议院、参谋部定为、军务部、军政部”等部门,分别管理全省各项事务。另外,宣布军政府旨在“建设主义”,以期能够联合中国各民族“构造统一之国家”,从而能“改良政治,发达民权”,以达到“汉、回、蒙、满、藏、夷、苗各族视同一体”的目的,以建立起独立富强的近代民族国家。最后,建设顺序是,先由军政时代过渡到约法时代,最后达到民主宪政时代。以上几条,作为新成立的军政府的施政大纲,并宣布将来全国统一政府成立后,再按照政府的统一之命令办理。在军政府的竭力推行下,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另外,新成立的军政府还很快实施了一系列的共和民主制度下的行政改革:一、政务方面,更新人事,精简机构,撤换前清贪官污吏,任用进步人士,并强化政府权力,统一全省县治。二、财政方面,整顿财源,废除苛捐杂税,裁设浮冗机构,以节省开支。厘税归公,杜绝贪污腐败。并开设富滇银行,筹集资金,设会计检查厅,监督政府预算等。三、在实业面,军政府设立省模范工厂,在各地设立劝业道,并整顿商品陈列所,努力开拓市场。采取措施,积极发展全省的铁路、公路、航运、邮政等各项交通通信事业。在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军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整个云南的社会气象也就焕然一新。

此外,军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在教育方面,在军都督府下特设学政司,对传统书院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在清末的基础上新增新式学堂102所,在全省普及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提倡科学,阐明自由平等人权等,这使得云南封闭落后的的思想文化状况大为改观。在社会方面,提倡创立报馆,宣传政府措施,传播社会新闻,《滇声报》就是云南光复初开办的一个新闻报馆。此外,社会习俗方面也有了一些改革,如创立“天足”会禁止妇女缠足;提倡剪发剃头;禁止吸食鸦片;破除封建迷信;改良制服等等,使得当时社会气象大为改观。在思想道德方面进行了“道德革命”,并对传统儒家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进行了猛烈抨击,废除各种旧礼俗、旧习惯等。辛亥革命后云南社会发生的上述变化,充分显示了当时社会思想领域正在进行的近代化转型,也有力促进了云南的近代化进程。

辛亥云南起义被视为云南近代社会思想转型进程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和催化剂,它的发生,奠定了云南现代化起步的基础,它使20世纪的云南的社会思想界发生了一次历史巨变,这次巨变,既是云南早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云南近代化真正意义上的基础和助推器。

[1]张天放,刀安仁.回忆辛亥革命时期云南的杨振鸿[J].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第21页.

[2]云南省历史学会,云南省近代史研究会编.云南辛亥革命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1(10).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

金东平(1992-),男,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云南近代史。

猜你喜欢
同盟会军政府共和
共和都市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与军政府关系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美担忧特朗普内阁成“军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