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潜规则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2017-11-25 02:03闫群力北京海淀
清风 2017年1期
关键词:潜规则规矩规则

文_闫群力_(北京海淀)

破除潜规则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文_闫群力_(北京海淀)

“潜规则”这个词,多年来逐渐流行开来且迅速走红甚至有人专门出书立著专论潜规则。从表面看“潜规则”名不正,言不顺,拿不上台面,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在现实生活与实际工作中潜规则却如网似雾,五花八门,甚至无处不在。在明规则与潜规则“博弈”中,前者一旦败下阵来,后者便会急剧扩散,迅速渗透。无论是商场、官场、赛场、考场乃至酒场,潜规则都能无孔不入。这些不成文的“惯例”,自然而然“约定成俗”,就像一只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的无形“黑手”笼罩、控制和支配一些人的言行举止、交际往来,而且大有成为“显规则”“硬规则”之势。如果有人打破潜规则,不按潜规则办事或按潜规则办了事却捅破“窗户纸”,撕破“遮羞布”,扯下“假面具”,就会被视为“另类”“异类”,不仅要遭人白眼、冷眼,受到莫名其妙的打击,甚至很可能陷入困境、绝境,被人排斥。

破除“潜规则”需要“立规矩”

必须选出政治素质过硬,有责任、有担当,勇于遵守规则,抵制潜规则的干部,这是破除潜规则的基础。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官场中“裙带风”“关系网”“逆淘汰”尤其是“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多发,导致“前腐后继”,使得官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一些地方曾流行一些当官、升官秘诀:“年龄是个宝,能力作参考,关系最重要。”这里的“关系”实为潜规则。过去常有人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在流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实际上是讲“有人”至关重要。“跑部钱进”,求人或为人办事给“红包”,拿“回扣”,要“提成”,收“好处”等,也是潜规则表现。还有屡禁不止、严刹不住的吃喝风、送礼风、奢靡风,大家都这样,你不这样绝对不行,往后可能寸步难行。

要破除潜规则,首先要破除官场潜规则。在选人用人上,必须选出政治素质过硬,有责任,有担当,勇于遵守规则,抵制潜规则的干部,这是破除潜规则的基础。如何才能选出合格的干部?必须打破原来一些地方“劣币驱逐良币”坏规则,立起能选出合格干部的“好规矩”。

“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制定或修订一大批党内法规。例如,2014年1月4日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人任用工作条例》,2015年7月中央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特别是2016年8月30日中办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干部审核程序,明确规定“凡提四必”,即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重点审查干部档案“三齡两历一身份”。

2016年12月4日中组部印发《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又重申“凡提四必”。同时规定“三个不上会”“两个不得”“五个不准”等。在此之前中组部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提出“四不得”“五个一律”“十个严禁”。

在领导干部考核上,有的地方长期以来以GDP为唯一指标,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民众利益大搞面子工程,常见“大高楼”“大工程”“大项目”及“大手笔”“大规划”“大蓝图”,“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这些都是一些地方官场的现实反映和生动写照。

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必须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等取人偏向。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指出,今后选人用人不能再唯GDP,唯分数,唯学历,唯年龄。这“四唯”“四不唯”,确实说到“点”上,捅到疼处。

事实上从十八大以来在选用人才上已经逐渐改变“四唯”现象。如在年龄上打破常规,开了先河,不搞一刀切,有的已年近六十还受到重用提拔,这在过去难以想象。在学历上也不再强调“一律”提什么级具有什么学历。而是量才使用。特别在经济指标唯生产总值的思路、理念、举措方面破除陈规戒律,不仅要求自然环境绿水青山,同时强调政治环境更要山清水秀。

破除“潜规则”需要“讲规矩”

从中央开始,让讲规矩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循规蹈矩。调研要轻车简从,卖包子要排队,事无大小,皆是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开始,从自身做起,从中央做起,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形成了以上率下的良好政治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考察,不封路,不戒严,不警车开道,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一切从简,便行,受到老百姓高度赞扬。习近平同志到北京胡同里庆丰包子铺买包子,自己排队购买自己喜欢吃的简单可口的便餐,不铺张浪费,不奢华盛宴,引起中外媒体高度关注,赢得一致好评。事情虽小,但意义重大。从中央开始,让讲规矩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循规蹈矩。调研要轻车简从,卖包子要排队,事无大小,皆是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从我本人做起。”铿锵之语“打铁还需自身硬”,立下军令状“全面从严治党”。他说:“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做到。”“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最新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都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列为重点,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为关键,是紧紧盯住的“关键少数”,是要抓住的“牛鼻子”。

2016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这是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八项规定的拓展和深化,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意义重大,对全党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

过去每当“两会”(或其他各种类型的大会小会)召开之际,工作人员忙于置办商品、物品、礼品、纪念品,甚至为代表购买服装、道具等。十八大以来从上到下坚决转作风,转学风,转文风,大力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少开会,少发文,少报表,端正了党风、政风,树立良好社风、民风,效果明显,成效显著。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解放出来,一般干部从服务、服从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就连常常被文山会海打扰的市民也感觉轻松了很多。

过去治理公款吃喝风、耍酒风和送礼风,不知说了多少次,管了多少回,出台了多少规定,处理多少人员,但还是“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过去每逢节假日特别中秋、春节前,北京有一道特殊“风景线”,马路严重拥堵,几环路基本成了停车场,老百姓出行难上加难,叫苦连天,牢骚满腹,怨声载道。为什么事情呢?就是在这些“节点”,就有各路人马纷纷进京,大显神通,疏通关系,联络感情,请客送礼,争先恐后,“跑部钱进”。

破除“潜规则”需要“守规矩”

随着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党员干部被处理,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守规则将是今后政治生活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些文件规定总是用“原则上”“一般情况下”或“特殊情况下”等模棱两可的字眼,实际“原则上”就是无原则,只要有“特殊”,就走样、变味,强调“宽严相济”,执行起来却只宽不严。种种潜规则暗流涌动,就像洪水猛兽,泛滥成灾,搞得明规则、硬规则沦落成一纸空文,成为漂亮的摆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狠刹“四风”,曝光不留情,处理不手软,定期通报,不留情面,不给“面子”。例如第一个被点名道姓通报的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他本来带亲属游玩,也要地方接待,结果利用公款宴请陪吃者一死一伤,影响极坏。中纪委点名曝光,并对付晓光进行了严肃处理,一时间群众拍手称快,更有徙木立信之效。随着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党员干部被处理,广大党员干部由此深刻认识到,守规则将是今后政治生活中不得不养成的良好习惯。

目前“吃喝风”“送礼风”已基本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公务接待一切从简,过去整天忙于迎送往来、请客送礼的现象已大为减少。这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潜规则”“例行公事”逐渐被打破。例如,公务人员出差,何时到何地办何事等都规定得非常明确和严格,要事先写清单,报批表,出差在外不能擅自更改路线,更不能“顺道”观光游玩,住宿、用餐不能超标准,也不准回来捎带当地土特产,等等。过去这些“小事”根本不是“事”,也没人当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拳出击,重典治吏,严惩腐败,狠刹“四风”,在这种高压下,官场潜规则有所遏制、控制,搞潜规则的人有所收敛、收手。但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破除潜规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破“潜规则”,就要立“明规则”,行“铁纪律”,守“严法律”,彰显明规则的权威,充分发挥显规则对潜规则的约束功能。在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权人或特权阶层,没有“铁帽子王”“丹书铁券”。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应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消除潜规则就要根除官场陋习,消除官本位思想,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社会环境、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作者系中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监察专员)

猜你喜欢
潜规则规矩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当代女生交友潜规则
“按规矩办”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让规则不规则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女佣的规矩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