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7-11-25 01:41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专业课程院校

谭 洁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谭 洁

高职院校的核心存在意义,就是为社会各类行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和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全面推广沿用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事业也迎来全新的改革发展机遇,不过因为资金缺乏和理念落后,使得部分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诸多挑战困境。由此,笔者决定在客观论证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前提下,结合丰富经验探讨日后科学化的改革对策,希望借此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质量,避免和时代发展需求产生任何冲突状况。

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现状 改革对策

一、前言

尽管说我国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取得多重成绩,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加快高职教育改革进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改善实践教学质量等,不过因为承受陈旧教学理念和偏远地理位置等问题交织化影响,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持续降低,尚且没能衍生出完善化的信息化教学规范体系,值得今后予以全面改革修缮。所以说,尽快理清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实际状况,对于今后信息技术操作类人才全方位培养,以及各类行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值得广大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人才予以大力关注。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实际状况

(一)教学思路不够清晰

单纯透过信息技术教学动机指标角度审视,如今许多高职院校之间尚且未能达到一致状态,就算是相同学校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形式和目标处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如此一来,高职院校许多专业课程都将无法做到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衔接,不能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技术操作应用型人才。自从我国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各行各业都开始自觉强化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联系程度,其间对于内部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自然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要求。不过因为不同专业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水平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依照专业规范要求设置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亦显得十分紧要。如计算机专业主张强化信息技术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力度、文秘专业须着手完善办公型软件操作人才的培养体制,而财会专业则要竭尽全力完成数据处理和各类软件的教学改革事务。但事实上,高职院校既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体系,已然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规则产生强烈冲突迹象,使得许多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要点之后,不能及时地上机操作来进行自我检验,最终毕业之后则更加无法紧跟不同行业的改革发展步伐,就业前景岌岌可危。

(二)教学内容未能及时革新

国民生活质量飞速改善,现如今许多高职生几乎都拥有了个人电脑,因此在上课前期这类人群已然对计算机基础性操作要点和知识原理有所了解,应用水准亦出现持续上升趋势,此时如若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势必难以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再就是许多高职院校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经常会出现和中学、小学相互重叠的迹象,如部分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甚至长期拘泥于windows、word、网络技术等细节上,不能紧密贴合高职生独特的专业特性、学习兴趣,以及毕业后期的职业发展趋势。如若始终放置不管,则会令这类学生群体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骤降,最终教学效果变得更加不理想。

(三)教学引导模式不够生动灵活

正如上述内容阐述,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普及应用,许多高职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一系列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因为生源广泛问题影响,导致这类人群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准参差不齐,一度给高职信息技术课程高效率教学带来深刻的挑战危机,不得不引起院校领导和相关指导教师深入关注。再就是艺术、经管等不同专业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需求上也存在显著的分歧状况,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未能灵活地区别对待,最终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三、新时期下高职院校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合理化改革的对策

(一)结合高职生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层次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设计

因为高职生入学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参差不齐迹象,因此在日后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合理层次的教学引导体系设计,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如在入学后期第一堂课上,教师应该向学生阐明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前提下,向学生阐明各个知识点对他们今后就业的辅助作用,在不同岗位上应用掌握那些信息技术知识等,令各个高职生都能够提前对该类课程有着较为客观的认知。而后续的学习实践之中,教师可以考虑随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测试活动,确保客观鉴定经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质素之后,分别设计侧重化的教学指导内容。在该类教学模式支持作用下,高职生才能逐步强化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并且在教师引导作用在掌握更多且高端的计算机技术原理,避免在今后介入特定岗位时产生任何冲突迹象;再就是辅助教师全方位认证所教学生的整体状况,保证今后结合丰富实践经验贯彻预设的因材施教指标。

(二)健全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体系架构,发挥其余课程内容的横向交叉作用

课程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将直接决定今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因此,值得日后相关教学人员予以强烈关注和妥善处理。需要加以强调的是,课程体系的科学化设置,并非一味地将相关课程进行简易形式地堆积处理,而是要做到各类课程之间能够自然联系和交互式协作,进一步优化出一类整体架构。所以说,在开展这部分工作前期,要求工作人员在深思高职实际教育需求的同时,结合本校特色、专业设置模式、学生特征等细节,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内容和其余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梳理;再就是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兴趣偏好和今后具体的就业要求,进行富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设计。透过宏观角度观察,不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都应该竭尽全力贯彻落实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技能的准则;之后透过不同渠道强化各类专业课程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联系作用,进一步令信息技术可以更为自然有效地贯穿融入到不同专业课程之中,顺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意识,保证他们今后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三)沿用案例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手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首先,案例教学,即要求教师在全面遵循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各类高端技术手法和丰富实践经验,进行生动情境设计和典型案例演绎,方便学生进行相关问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行为过程。而在结合该类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设计期间,要注意突破以往知识点层次结构和单方灌输模式的束缚,换句话说,就是在尊重学生主体适应特性的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

其次,项目驱动式教学,则是鼓励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设计活动之中,其间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并且顺势培养起企业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此一来,不单单可以全方位拓展高职生的知识和视野范畴,同时还能够辅助他们明确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保证今后能够独立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研究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全面提升个人职业素养,进一步衍生出协作、沟通、创造等多元化的职业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改革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希望日后各类教学人员能够客观分析当前教学实况基础上,尊重学生主体适应特性,并设计出诸多生动的教学引导情境。长此以往,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意识,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指标之余,为社会各类行业领域培养输送标准型的信息技术操作应用型人才。

[1]奚天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曾亮.江西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谭洁(1983-),湖南澧县人,硕士,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高职生专业课程院校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职教强国背景下高职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