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2017-11-25 01:41王志芳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联动机制培养目标

闫 涛 王志芳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闫 涛 王志芳

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新常态形式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迫切需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本文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创新创业 培养-就业 联动机制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度重视,国家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现状分析

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及活动,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师生重视程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设置不够科学[1]、课程体系单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2],不能与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和就业尚未形成很好的联动机制,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好。本文就创新创业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破解创业、就业等难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出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一)与时俱进,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首先,地方高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和服务对象,一般来说,地方高校基本都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此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的学生能够支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次,高校一定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综合考虑学校师资、生源、资源等实际情况,寻找他们融合的切入点,制定出最符合学校客观实际的培养目标。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当前,高校学生的培养还主要是以课程的学习为载体,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教学部门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一定要征询就业部门的意见,了解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当前社会所需和今后的就业前景,制定的课程体系必须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课程体系必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为一体的原则,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性特色,按照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等几个模块,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实践教学的要求高,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当前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尤其是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应通过与企业积极合作,遴选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引进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等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四)搭建类型多样的实践平台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以往的课堂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创业的实施都离不开类型多样的实践平台,因此平台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可通过以下方法加强学校平台建设。(1) 积极搭建校内创业园、创业孵化中心等实践平台,不断加强校内创业基地建设;(2)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将学生优异的创意或创业项目引入企业,利用企业的资金与管理,快速投入到市场中去;(3)学校成立专职部门,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对优秀的成果给予个性化指导和资金、场地支持,带动学校良好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

(五)加强制度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由于学生培养和就业分属不同部门负责管理,两者的沟通完全依靠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没有相应的反馈沟通制度,很多时候造成了学生培养与就业严重脱节问题,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当前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相关制度,尤其是涉及两个部门的沟通制度。将学生的培养与就业的沟通等相关事宜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建立及时沟通联动机制,这样才能使两者有机的协调起来,让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1]段婧婧.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地方高校创业创新类学分实施路径—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

[2]黄兴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本文系天津工业大学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5-2-67。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联动机制培养目标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
普通本科院校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以九江学院体育学院近三届毕业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