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视角下创伤事件的回溯与评析

2017-11-26 08:40南京邮电大学张毅华
办公室业务 2017年21期
关键词:模板情绪家庭

文/南京邮电大学 张毅华

原生家庭视角下创伤事件的回溯与评析

文/南京邮电大学 张毅华

原生家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影响着人的一生,在这个隐形的巨大“能量场”中,我们每一个个体是如何被塑造成型,又是如何反塑造而做最真实的自己?笔者试图从原生家庭的视角探究其对大学生性格塑造、人格养成、情绪管理、人际互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寻一条通往高校教育管理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可实践路径。

原生家庭;创伤事件;原生情结;原生模板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正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制度性的研究转向了更为人性化的研究,从宏观层面的研究转向了微观层面的研究,从研究管理主体转向了研究客体,因而大学生的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成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这使得原生家庭视角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相结合成了一种可能。原生家庭既是自我投射下的标签与记忆,也是模板与模式习得和传承的源头,原生家庭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既可以传递新生命与美好,也可以复制旧病毒与垃圾。原生家庭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和系统。原生家庭里习惯性重复的时候,实际上是受模板的影响。

一、原生家庭及原生情结概念

(一)“原生家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提出来的,指的是个体从小生活成长的家庭环境。其在“萨提亚模式”的构建中提出了“原生家庭”的概念,她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都与原生家庭有着割舍不掉的关系,一个人情感的最初体验源自于家庭,而家庭的独特体验成了其对社会关系的最初认知,进一步影响到成年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鉴于此,萨提亚模式的继承者之一鲍恩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家庭成员在思想、情感与行为上都与家庭系统存在关联,幼年时代与原生家庭未解决的冲突不会因为距离上的分开而消失,空间上的距离仅仅是一种“情绪截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脱离。自主性和独立性差的人往往与家庭之间不能实现“自我分化”,从而很容易导致这类人社会功能不良。

(二)在问卷调查中,笔者选取处于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共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选用基于访谈研究自编的原生家庭卷入问卷,以及关系评估量表,以学生独立作答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模板之所以形成是由于个体在社会化的原生家庭中所参与、观察、经历的原生事件,被以符合自我需要的方式解读之后并打上标签,放入情感记忆里最后形成原生情节。这是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几乎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国人对原生家庭的依恋都很深,但“原生情结”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人一生永远的避风港。人最终还是要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每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各自从自己生长的家庭里汇聚到大学校园都带着不同规则,有自我反省和觉察能力的人会对这些模式进行积极修改取舍,转化创新,最终形成适应大学生活的规则。

二、创伤事件案例评析

1.13年前云南大学的马某为什么最后把宿舍里嘲笑他的人都锤杀了,他的自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一个沉默缺乏沟通的父亲,一个自怨自艾只会向隅而泣的母亲,年幼无知的弟弟妹妹,经济方面沉重的压力等等,可以说宿舍同学对他的无视和隔离仅仅是压垮马某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二十几年来长久的负面情绪在学校宿舍里找到了一个爆破口,他也曾努力过,考上了让人称道的名牌大学,但是校园的书香养分没能滋养他干涸的心灵,反而因一些小事让他的心理情绪更恶化了,导致了最后发生了那样的悲剧,至今想来还是让人唏嘘。

2.好的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不仅能给予孩子积极恰当的回应,而且有充足的耐心允许孩子发展出社会化的部分,比如在儿童期的排泄训练中,有的母亲非常有耐心地等待孩子,直到他自己不需要纸尿布,而有些父母则急于训练孩子的自主排便能力。荣格将大多数的心理问题归结为某一原型没有得到良好发展而受到阻碍,由此精神系统做出自我调整而表现为神经症或别的问题。案例中表明,孩童在被过早训练排便能力的时候是体会不到家长的理解和尊重的。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约有至少60%的大学生认为其在幼年时代受到过来自家庭的不尊重对待。而这些原生事件又很可能会无意识地被学习、被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模板,在潜意识的引导下被外化沿袭。如果在原生家庭中主要体会到的是父母之间冷漠、疏远、相互指责、互不信任的家庭氛围,孩子就容易变得刻薄、冷漠、退避、自私、怀疑和缺乏爱。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容易被情感所驾驭,行为缺乏理智的判断,更多基于自动化的情绪反应,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感情和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黏附和纠缠,面对压力情境时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偏执和恐惧。

三、原生家庭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路径

(一)善于表达爱,也善于表达恨,都是良好沟通的开始。情绪的反复压抑所造成的能量内向供应会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也只有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被导正以后,一切才会就位,经济、健康等等问题都会被解决。而大脑就像是一个讯息传递站,它传递思想感觉到思想层。一个家庭和谐的人可以影响身边更多的人。事实证明,大部分德智双全的大学生在接受访谈时都非常乐意提起自己的家庭,以及他们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他们在谈论这些话题时情绪活跃,滔滔不绝。仿佛想要和你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和家人在一起的所有快乐时光。

(二)从来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如果我们还有原生家庭模式的自动化反应,就说明我们还有痛点存在,原生事件未还原,还有标签没有清除,还有我们认为合理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现在遇到的人与事映射了我们的类似过往,触动了我们的心理痛点。我们若是不进行及时清理,就会不断投射,不断向外抓取去填充心理黑洞区。因此,原生家庭视角的分析不是用来批判和怨恨原生家庭。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是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因此我们可以尽力为后代创造一个无毒无害的原生家庭,但是无需将上一辈的问题来作为我们拒绝成长的借口。正确的做法是与原生事件和解,并不断完善自我认知,惠泽后代,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三)心理内在小孩的成长需要和情绪年龄的成长同步。二十多岁的年龄却还是只有十来岁的情绪就不行,我们对情绪的认知要时刻保持内省,因为所有情绪的背后都有一段情感记忆。自我实现者,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一个自由自在的儿童创造,它是再发的,是一种摆脱了陈规陋习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天真构成的。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都是和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原生情结有关。每当自己对某些事件或情境产生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时,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别强烈又一再出现的情绪很可能就是你的心理痛点。这种反应的背后一定有原生事件因素存在。接受当下,抛掉自以为是的投射和标签,进行原生模板梳理,就能重新调整自我的认知方向。

[1]陈会昌.社会性与人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刘畅,伍新春,陈玲玲等.幼儿父母的原生家庭对其协同教养的影响:人际间变量及性别一致性的调节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6):74-80.

[3]袁晓娇,方晓义,邓林园等.原生家庭支持与干涉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242-245.

[4]张秀琴.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J].博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5]刘攀登.大学生亲子关系及其人格特征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原生家庭视角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2017SJB0090)】

猜你喜欢
模板情绪家庭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特高大模板支撑方案的优选研究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家庭“煮”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恋练有词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