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017-11-26 08:40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图书馆何伟毅
办公室业务 2017年2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

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图书馆 何伟毅

浅谈数字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图书馆 何伟毅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件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工程,在过去信息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往往通过纸质形式完成,共享工程的主要载体是各地的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的背景下,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图书为主的传播形式和固定的场所设施都阻碍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向更广阔范围进行传播。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必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要地位

数字图书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后的产物,它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完成海量信息的记录和传递。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长时间的推广,但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图书馆已经发挥了它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这也使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停滞。数字图书馆的诞生及建立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继续发展开创了全新思路和全新方法。

一、数字图书馆概念简析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后,互联网上所能够提供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我们只能通过图书获取的文化知识现在只要在互联网上点击鼠标就能够获取。这使得人们获取文化信息资源变得更加简单和迅捷,但是互联网资源的高速发展同样也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很多困扰。其主要表现在网络资源过于繁杂,信息与内容鱼目混珠,有效信息及无用信息完全掺杂在一些,人们有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分辨这些信息。另外当人们在无目的地浏览文化信息时很容易陷入无序化,阅读了大量信息却并未找到真正有助于文化知识提升的信息,这是不利于文化信息传播与共享的。数字图书馆是应用图书馆管理理念对网络文化知识等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及分享的一种方法,相关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从中选取有效信息及有利信息,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索引目录及搜索引擎,使得阅读者可以从纷杂的数字信息中迅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数字化知识资源,改变传统互联网信息零散和无序的状况,使得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二、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一)中国互联网覆盖全面。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五亿,而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亿,每天都有近一半的中国人利用互联网浏览各类信息并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及移动互联基础设施覆盖范围不断加大,不但广大城镇能够联通网络,很多农村也已经能够联通网络。而中国大部分科研机构及大学都已经实现了资源互通,并将本单位内部所拥有的文化信息资源转换成数字形式上传至网络,只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就能够初步构建完成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并通过覆盖全国的宽带网络、光纤网络与移动网络向全国进行有效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到数字文化资源。而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不断加大,文化信息资源也必将能够覆盖更多用户。

(二)电子出版物数量不断攀升。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信息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中国网民数量不断上升,传统的纸质图书和报纸杂志等文化传播形式逐渐被互联网文化及内容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将互联网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面对这种挑战,图书、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信息发行者也逐步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他们都逐步推出了纸质内容的数字版本,而国内外很多著名数字书库中也收集了大量的知识文化信息并在不断更新。这些有利因素都使得各类型电子出版物的数量在不断攀升,我们可以获取和浏览的文化信息资源变得愈加丰富,数字文化形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流,这些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数字图书馆应用方便快捷。当数字图书馆完成搭建后,我们搜索和获取文化信息将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即可搜索出大量相关内容,而通过限制条件的变化即可找到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搜索方式及资源获取方式将变得更加快捷,不但可以使用文字进行搜索,也可以利用图片进行搜索。而数字图书馆中的内容同样也将包括更多形势,文字、图片和影音资料都可以成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也有助于数字图书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服务。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面向全中国人民的一项文化资源普及及利用项目,而数字图书馆可以有效适应各类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方便快捷的特点也使得数字图书馆可以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很多不同,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很多传统图书馆中,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并不强,在为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不但未能充分了解读者的需要,只是遵照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而当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很难从图书馆管理者处得到帮助,很多图书馆管理者冷漠的服务态度和淡薄的服务意识使得图书阅读者对图书馆敬而远之,并不愿意到图书馆中借阅读书。在数字图书馆中,阅读者与管理者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文字形式完成,而数字图书馆不但能够提供较为人性化的服务界面,同时也可以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作出改变,当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通过留言或邮件等形式向管理者求助,而各种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者能够给阅读者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这就使得阅读者在文化信息资源理解上变得更加容易,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普及的难度也能够有所降低。

三、数字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应用

(一)数字图书馆可以整合互联网文化信息资源。中国互联网规模已经非常大,互联网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既有各个大专院校所提供的文化信息资源,同时也有科研单位及企业提供的文化信息资源,还有一些个人上传的文化信息类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互联网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数字图书馆框架,在框架范围内将各类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及处理,并发挥重点单位的优势,将互联网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同时也要将各地图书馆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不断更新和丰富数字图书馆中的内容。

(二)创建数字化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库。中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全中国人民获取更多他们所需要的文化信息,进而实现陶冶人民情操并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喜好,数字化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库在搭建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将各类型文化信息资源都收录至数字图书馆中,其中不但要包括文字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要包括美术、戏曲、文艺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三)拓展数字图书馆的覆盖范围。现有的数字图书馆所能够提供的主要内容都是与科学文化有关的内容,而在未来的发展及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拓展数字图书馆的覆盖范围,运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思维对各类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及整合,不但要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知识及科技成就等录入其中,同样也要将其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信息资源收入数字图书馆之中。数字图书馆可以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降低图书馆建设、图书管理及图书采购的各项费用,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加高效和经济的信息资源服务,有效改善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

四、数字图书馆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带来的影响

中国在2016年末共拥有各类型公共图书馆3431个,人均拥有图书0.7册,而每年选择到图书馆借阅数据的人数不到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同时各项调查数据都在表明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数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中国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举步维艰,很多县级以下的图书馆甚至多年未曾采购新书,而来到这些图书馆的读者更是寥寥无几。中国的文艺演出数量、博物馆展览数量以及相关收看参观人数均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中国的文化信息传播出现了极大阻碍。中国拥有非常灿烂的文化历史,而中国也曾创造出悠久的文明,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传播必将沉没于历史的长河,而中国人民如果不能够得到更多文化熏陶也将导致中华民族逐渐走向没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为了改善全国人民文化资源获取渠道的一项重要工程,数字图书馆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改进文化信息资源传播途径,改变过去只有发达地区人民才能够快速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现状,使得全国范围内的人民都能够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文化信息资源,而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偏远地区也能够被数字图书馆有效覆盖,彻底消灭中国的文化沙漠。数字图书馆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使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并在各个基层区域完成文化信息资源覆盖,真正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五、总结

数字图书馆可以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推广有效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1]吴高.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6(01):39-46.

[2]梁欣.移动数字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12(01):63-66.

[3]计俊.数字图书馆:消除数字鸿沟与信息资源共享[J].现代情报,2004(11):112-115.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
云制造模式下分布式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人力资源共享服务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