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探究

2017-11-26 08:40上海市普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王佳文
办公室业务 2017年21期
关键词:智慧型图书馆员馆员

文/上海市普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王佳文

现代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探究

文/上海市普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王佳文

本文介绍了智慧图书馆以及智慧图书馆员的理念,并阐述了现代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在此服务模式下所开展的多元化服务内容。而智慧图书馆员搭建起了读者与智慧图书馆的沟通桥梁,因此对图书馆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型服务模式

如今智慧图书馆正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随着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图书馆的理念与实践已经在国内外图书馆界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而智慧图书馆所带来的智慧型、创新型的服务体验也将更好地促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

(一)“智慧”理念。在2008年11月,IBM率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即将新一代的IT技术投放到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给人们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不同物体装配传感器,并联接成一个“物联网”,再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字信息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联接,以达到智慧状态。在“智慧地球”的理念提出后,随之产生了各类的“智慧”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人群、智慧企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等,并日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二)“智慧图书馆”概念。欧美等地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曾率先提出并实践了“智慧图书馆”的理念。2003年,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在Rotuaari项目中提供一项名为“SmartLibrary”的服务。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图书馆学者们就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加拿大渥太华的多数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及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智慧图书馆联盟”,只需一个搜索引擎,读者可以浏览所有联盟成员的信息和文献。至此,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界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从技术层面转向管理、服务和智慧社区建设,深入到智慧图书馆的本质层面。在近年的中国图书馆年会等学术会议上,王世伟等专家学者初步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当一个公共图书馆既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又重视用户的知识服务和公共文化的社会与环境担当;既重视文献资源的智能管理,又将读者参与式的互动管理与服务等融入其中,并将以上要素作为共同推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并追求更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时,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可以被定义为“智慧图书馆”。

(三)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员构建了智慧型图书馆,通过他们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更好地展现智慧型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使政府决策者们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图书馆所发挥出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1.智慧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熟悉馆藏、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充分利用云技术,为读者推送所需信息资料。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和真正的“信息导航员”。具备与读者沟通的技巧,真正了解读者的需求并有所反馈。2.智慧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1)综合能力。作为图书馆员,其基本功便是掌握和熟练运用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理论和技术,熟悉并了解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触类旁通。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2)人文素养。智慧图书馆员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在交互作用下开展创造性工作,即对待图书馆业务所具有的真挚热忱、创新突破,乃至可以升华为工匠精神的工作状态。(3)学习能力。学习是不断进取向上的过程,要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将其与自身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能力得到提升。格物致知后致用,因此对馆员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想要在今后工作中有所建树和突破,学而时习之尤为关键。

二、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人与物的互通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人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与人的网络数字联系;其内在特征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在笔者看来,智慧型服务模式中应包含馆际的联盟服务,面向市民的读者服务以及面向馆员的培训服务。

(一)馆际的联盟服务。在大数据时代,读者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体现在全面性、及时性以及便捷性。目前图书馆的馆际联盟服务主要体现在馆际互借,在实际的操作中因受人力、物力、空间影响,仍存在局限性。惠及的读者仍是极少数的专业人群。现在的读者需要不受时空限制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的载体已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建筑物,而是可以依托于各类多媒体设备如智能手机等易于携带。因此现代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馆际协作交流,建立信息化集群资源,让各年龄阶层的读者都能“触”手可及。在日常工作中,常有读者咨询数据库的使用、报刊资料查询等,而各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以及数据库资源都是有限的。若能在保留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同时,将各馆的馆藏数据统一建立成一个云数据平台,当读者需要获取资料时,可通过馆员的授权进行查询和有偿的下载打印,免得读者来回奔波。对于一些无法自助查询的读者,智慧图书馆员则可发挥作用,为其提供检索服务。此外,借助云数据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可推送图书馆的活动信息,包括阅读推广、亲子教育等,现已能实现在线预约、报名功能。不仅让读者及时获取资讯也降低了图书馆的宣传成本。

(二)智慧图书馆内的多元化服务。现代的智慧型图书馆已趋向于集科技型、创新型、数字化等多元的综合体,而智慧图书馆员承担着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作用。智慧型服务的主要任务是以人为本,第一时间了解读者需求,各项服务必须立足实际,体现便捷性、高效性。信息资料服务:每本图书贴上射频标签(RFID芯片)后,基于RIFD技术和设备的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已在多个地区的图书馆业务中运用,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顺架、查找、馆藏盘点等功能。一张小的芯片使得图书管理更为系统化、有序化、易操作化,让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多地运用专业知识为读者开展服务。同时读者在图书馆的自由度和舒适感也会上升,提升获取资料的准确性、快捷性,避免读者的盲目寻找。多形态的阅读体验:目前除了纸质图书外,电子书、手机小说等已占据了读者的许多碎片化时间,且年龄覆盖面由低龄儿童至老年读者。图书馆作为书籍收藏的场所,也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馆藏不仅需要购置实体书,电子书、数据库、媒体交互平台等也应逐步融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文化惠民工程:依托政府支持及各类社会资源,开设“父母课堂”“亲子文学”讲座、“城市文学”讲坛等特色讲座等阅读推广活动。文化服务平台: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场所,其功能正不断拓展延伸,除阅读服务外,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普陀区图书馆的青少年智能图书馆,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了科普乐园。让学生在科普实践的同时,还能在图书馆寻书求解,寓教于乐。

(三)智慧图书馆员的培训服务。面对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智慧图书馆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对智慧图书馆员的培养尤为重要。1.引进专业人才。作为智慧图书馆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能够有创造性的思考和总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开展继续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员也应配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可根据馆员的个人情况,开展补缺型继续教育、更新型继续教育、拓展性继续教育。3.轮岗实践工作。在不同岗位、兄弟单位间进行轮岗实习。汲取他馆的优秀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并将其运用到自身工作中。4.激励性措施。对于馆员采取激励性措施,激励馆员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突破,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三、结语

开展智慧型图书馆服务,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图书馆成为每位读者终身学习的家园。而开展好这一服务模式,同样离不开图书馆馆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新。通过智慧型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郭玲.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发展探要[J].图书馆学刊,2013(9).

[2]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

[3]蔡莉静主编.图书馆读者业务工作[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158-167.

猜你喜欢
智慧型图书馆员馆员
基于智慧教室功能建构及其建设思考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上海“十四五”大力发展智慧型基础教育
做一位智慧型班主任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