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认同感培养为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2017-11-26 10:51张慧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

张慧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一个热点,思想品德课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而国家认同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应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样强调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核心素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关键词】国家认同感 核心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83-01

国家认同感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国家认同感是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在多民族国家,为保持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关键,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家认同感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笔者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核心素养教学中国家认同感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逐渐积淀而成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公民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传统教学观念的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鼓励学生死记硬,只为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忽视应重点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忽视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国史国情,树立民族统一和团结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导致在不少学生缺乏民族责任感、归属感。

首先充分利用时政热点。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如在学习“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时,组织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体会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增强国家认同感,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为国家意识,最终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如爱护国旗、国徽、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等。

其次,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教师应总结教学经验,结合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学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织学生参观郑成功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培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提高学生国家意识。再如,在学习“传承创新中华文化”时,带领学生参观本厦门市博物馆、方特梦幻王国主题文化公园、观看《闽南传奇》,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加深国家认同感,提高学生国家意识,从而提高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提高政治认同感

要想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让学生肯定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发自内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肯定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如,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知识点时,应用知识导图引导学生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记录片《我们的三十年》节选,开展《发现我身边的生活变化调查》,通过直观的感受和客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对于我国建设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感悟改革开放的成就,提高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再如,在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设计让学生观看《厦门金砖会议宣传片》,感受改革开放后厦门的变化、厦门的美好;组织学生到环岛路义务捡垃圾,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学生提高政治认同感、国家认同感,自觉承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责任。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

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学生经历“亲身体验-反思-沉淀-形成”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是效果显著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加大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教育力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国家责任感。

如在学习“民族精神”时,节选女排夺冠、郎平讲话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女排用顽强的意志直面挫折,为国争光,帮助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并将视频中的主人公穿插在课程学习的始末,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

四、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高度重视实践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提高学生国家认同感,感受法律的权威性与威慑力,感受社会道德的强大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素材源于社会生活。而课后作业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工作。如,笔者准备布置学生去看《战狼2》,要求学生写观后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度挖掘影片中的作为中国公民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受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优势、国际责任。然后带领学生在课上分享交流,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还会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提高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張志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5.

[2]田建军.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6.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