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的应用

2017-11-26 10:51梁金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应用

梁金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的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关键词】小组合作 物理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59-02

在我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上,主要应用了“五步导学”模式,分别是“预习、探究、巩固、提高、总结”。而在我的课堂上应用的“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巩固提高”这三个环节中都用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其中“互助探究”环节是合作学习的明显体现。因为在物理课堂上实验较多,而书中大部分规律和结论都是由实验得出的,毕竟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除了把书中必要的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外,有时还需要把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但是,若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实验,获取每个数据,课堂教学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既保证了教学任务完成,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在物理探究性实验中。因为它可以引导着学生每一步要做什么,最终要得出怎样的规律和结论。例如在分组实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中,实验台上会给出很多种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学生一看那么多的器材就可能有不知道该选什么,该从哪着手的感觉。这时,导学案中就可设计一些提示性问题: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就会突然想到“压力大小”。因为在第一步“交流预习”环节中学生只要课前看书并完成导学案问题的话,这个空一定能填上。之后学生就会从“压力大小”这一关键词选取合適的器材,当然不同组会选择的不一样。有的会选不同质量的钩码,有的选不同大小的铁块,或者选其他不同质量的物体。这就要求这个小组统一实验器材,由组长参考组员的意见决定用哪一种方案。教师从旁指导,或给些参考性建议。

在实验过程中组内的组员分工要明确。我课堂上的实验小组是这么设计的:指挥者(一般由组长担任)、操作员(最少两名组员)、记录员、观察员。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而且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担任不同角色,创造多种实验方案,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每组的实验流程,可以及时更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方式和细节,也可以记在心里,等最后总结阶段时作为案例在课堂上讲解。也要观察每组各自组员的配合默契程度,实验过程中组员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后反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实验完成,并由记录员记录数据后,就进入到小组讨论并总结实验结论或规律的环节中。最后小组统一结论,举手示意,并由组长或教师指定组员回答本组统一后的结论。如果该组实验有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可以让其他组指正。该组回答完毕后可以让其自己说出这么操作实验的优点,教师也可指出哪些是需要其他组借鉴的地方,哪些需要改正。

在“巩固提高”环节中会设计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需要小组讨论完成。同样,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巡视时要仔细听每个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参与其中提出见解性建议,也可以把值得全班探讨的问题默记在心里,在最后评价中指出并由全班同学共同解答。当然每个组针对问题解题的方式会有不同,教师可以在参与小组讨论时与他们交换意见,指出不足和错误,也要把该组的优点记在心里,以便最后总结时供全班参考。在总结时也要把各组不同的意见放在一起供大家讨论,每个组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意见,最后由教师采纳最佳的答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并表扬和鼓励。也要把没有被采纳的其他答案中值得借鉴的部分指出来供大家学习,也要表扬和鼓励,以便下次讨论时该组如何把握思路和改进方式。

教师应该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辩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启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总之,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都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总体课堂上一定要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新课改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自己。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应用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作文评改“五步曲”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