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2017-11-26 10:51李白璐方一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李白璐 方一舟

【摘要】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过去孔子历尽千山万水去传授学术,到现在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可以说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还对世界的文化导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儒家美学思想对于书法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润物无声的,因此,需要我们细心去研究、去考察,才会明白其中的真谛与哲学。

【关键词】儒家美学 思想看法 艺术影响 思考领悟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儒家美学思想视角下的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研究”的研究论文,课题编号:YS1554。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83-01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有着儒家思想的影子,历代文人墨客几乎都是儒家学子,他们有着丰富的课本知识,也从小学习书法艺术。因此,笔者认为去探究儒家美学思想是有必要的,也是可以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有着功不可没的成就与影响。书法的意境美正是由于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在儒家思想对书法的渗透当中,已经有着十分悠长的历史,也对书法理论奠定了基础和熏陶。从此,儒家文化与书法艺术二者互相捆绑,形成了书法艺术的繁荣与流行的局面。

一、儒家美学思想对书法影响的发端和其自身的书法体系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赵壹曾经就撰写了《非草书》,着一篇文章就体现了对于儒家美学思想的跨时代非凡意义,它就代表着儒家学术对书法艺术采取了主动攻势,并且在一步步渗透中。这一篇著作对书法的具体内容以及整体布局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红极一时。单从政治角度出发,在那个时代,汉王朝刚刚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励精图治,力求打造一个华夏盛世的局面,因此当朝的执政人采用“文治”的方法,对当时的群众们进行知识的普及以及对书法艺术鉴赏以及撰写的增强,就对儒家美学思想融入书法当中起了推波助澜的良好功效。虽然当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让文字以及诸多的文化瑰宝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但是随着后世逐渐地加强对文化创新以及艺术发展的重视,总体而言,儒家美学思想都以一个积极的姿态在影响着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的创造与繁荣。

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中许多的文官都是经过儒学的熏陶最后走上为国家安危而时刻担心的政治道路上,他们都怀揣着一颗儒学学子的心去面对政治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赵壹的这一《非草书》中,就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他明确地表示:“草”是无益于当代的文字创作以及书写还有对艺术品质的鉴赏的。他一直在书中强调着儒学思想的重要性,只有将儒家美学思想融会贯通地掌握,才会创作出更加生动、富有内涵的书法艺术。

二、儒家美学思想对书法家的生命人格具有指导作用

儒家一直十分重视“礼”,在许多的著作中,都表达了儒家美学艺术对书法家的生命人格具有观照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如其人”,一个人的品行、思想、观点往往就能够通过书法这一媒介传达出来,并且具有真实可靠性。扬雄在《法言》 一文中,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并且清代的王妤曾经就说过:“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这种正大光明的气概就可以通过他的笔墨而展示出来。传统的儒家思想一直要求“仁治”,并且倡导社会上的良好价值取向,比如:尊老爱幼、爱国敬业以及踏实勤奋等。书法当中还有许多的金句都表达了这样的理念和思想。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美学都是体现着对于书法家的生命人格的尊重以及良好的指导意义,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带动书法家,让每一位舞文弄墨的普通人都能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并且不走歪路、光明磊落。那么如何才能够写好书法,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呢?唐代的虞世南就给出了答案,他在自己撰寫的《笔髓论》 中曾经指出过:“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只有在书写过程中,气定神凝、心无杂念、平静祥和地撰写,才能够写出更加优秀的书法文字,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也无形地融入了儒家的美学思想进去,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成为一笔世界性的宝贵财富,提供了文化栖息地以及灵魂的洗涤感。清代的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一文中也表示不同的书法家因为其性格不同也决定着他的书法创作流派不同:他认为在笔墨之间,其实可以观察到人的气象,也就是说品格,书法也可以这样来判断一个人,考察一个的行为修养问题。比如说,李白在生活中就是一位十分正派并且豁达爱自由的人,他写出来的文字就是流露着仙气的,以及那种飘逸的画风让人看后大呼:快哉快哉。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从中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书法就是这样一门结合着“天地万物、人伦修养”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三、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中庸审美影响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它并非像某些国家一样,十分的争强好胜、追名逐利,而是寻求着一种中庸的思想。其实,中庸并非是坏事,相反,这是一种处事的人生大智慧。古人有云:“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国家将要兴盛,必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必有不合理的情事出现。从诚心上领悟道理,叫作天性;从明白大道去涵养诚心,叫作教化。这种大智慧并不是随便鲁莽行事就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淀与沉下心来学习,才能够做到中庸的态度与学问。当前的儒家美学思想也是对纵观书法艺术的中庸审美影响重大,宋代的朱文长曾经在自己的《续书断》 中留下了千古绝唱:“手与神运,艺从心得。”这种美是浩大的,更是一种中庸思想里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思想提升。元代陈绎曾学者也在《翰林要诀》一文中强调了,在笔墨之间以及书法的创作当中,纸上的文字是变幻无常的,这也是作者心情的改变和情绪上的波动。

不同时代的人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以及文化艺术形式,在晋人的文化里他们“尚韵”、唐代的民众则“尚法”、宋代的居民喜欢“尚意”,这些不同的风格构成了这几千年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的总体轮廓。

四、儒家美学思想在陶瓷书法上的体现

陶瓷书法地媒介是陶瓷。陶瓷书法因为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釉下书法、釉上书法。它在展现书法艺术美学地同时,还同时展现了陶瓷语言地工艺之美。而在陶瓷上使用书法,一开始多为记录陶瓷制作地年代,多具有明确地目的性。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多注有“乾隆年制”等类似的底款。从清代督陶官唐瑛开始,陶瓷上的书画结合开始变得普及。陶瓷书法表现的美学价值,是现代社会的心理学观念、社会价值观、哲学观的重要体现。现代儒学家徐复观认为,“志”是形成最终乐章的精神,是呈现某精神主体地人格主题。书法则更能直观地表现作者创作时的情绪和诉求,将个人的人格精神通过书法作品的“志”来呈现,时而具有阳刚之气,时而具有阴柔之美;时而抑扬顿挫,时而细水长流。

参考文献:

[1]谢丽霓.萧然物外 自得天机——傅山的书画[J].沧桑.2016(04)

[2]陈元龙.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2)

[3]张纵.论17世纪启蒙思想家傅山的艺术审美理论及书法艺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4]宫鸿友.“四宁四毋”书论非止言书——试论傅山“四宁四毋”论的政治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