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延续性的效果研究

2017-11-26 10:51吴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锻炼大学生

吴兰

【摘要】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国民素质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还是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在之后的15年,将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阶段。本文基于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的体院锻炼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健康中国 大学生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86-01

要想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健康是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也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标志之一,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健康领域发展迅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乡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相关问题。

一、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

(一)课外锻炼活动的开展情况

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外活动的开展。目前高校中的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有运动会、每周的体育课、学校的体育训练队以及学生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尽管看起来种类比较多,但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及锻炼强度都远远不达标。

大部分学校的早操是针对大一的学生,大二年级以及大二以上的年级由于课业学习等其他的安排,所以时没有早操的安排。而仅仅依赖学生的自觉性,通过自觉性来进行早操锻炼的是不现实的。其次是学校各种体育项目的专业训练队,这部分训练是针对专业性的同学的规范化训练,因此能够参加的同学又是比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部分训练只能通过学校的业余俱乐部或者是学生的课余锻炼,比如篮球和羽毛球,以及跑步等项目。通过对某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1]。

通过问卷调差,发现早操在大部分高校中难以得到落实。尽管这是保证高校体育锻炼最普遍有效的途径。这一结论在调查问卷中同样也可以得到落实,调查中抽样的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不参加或者没有早操锻炼的。参加学校各种体育项目的专业训练队的学生不到百分之十。此外,参加学校的业余俱乐部或者兴趣小组的也是少之又少,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都是通过篮球,羽毛球等业余体育活动。但是这部分的活动只是随机的,时间以及强度都是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因此也是不稳定的。那么,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无论是时间还是强度都是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的。体育锻炼的时间普遍比较低,并且身体素质都很难达到指定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自身的坚持,体育锻炼或者健身俱乐部,很明显这一部分的学生群体,是有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高度的自律精神。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很少或者不经常参加锻炼,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对于平时高校中规定的体育课程则是只为了单纯通过考试,对于课堂中学习的基本体育锻炼技能和素养并没有完全掌握[2]。

(二)锻炼积极性有待于提高

对于平时高校中规定的体育课程则是只为了单纯通过考试,对于课堂中学习的基本体育锻炼技能和素养并没有完全掌握。同样,对某高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能够得出相关的数据,大概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少于两次,除了体育课几乎没有其他的体育活动,而这其中又有一大半的同学锻炼时间是不足三十分钟的。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需要每周至少三次的体育锻炼,每次的体育锻炼至少要三十分钟以上,才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符合身体的机能需要。

这一点可以在专业的数据中得到证实。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可以发现,尽管中小学生体质数据中有所回升,但是根据数据报告可以发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仍然堪忧,处于下滑的状态。和2005年时调查的数据相比,在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以及爆发力等各个方面的测试值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这一现象在男生和女生中都是如此。

二、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

(一)学校和教师的恰当引导

学校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严格贯彻健康中国的教育理念,要切实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学生为主体,对体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必须按照国家对于体育课程的标准,严格保障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保证合理的体育课程时间安排,保障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达标。同时,学校需要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和严格的考核制度,保障“健康中国”的理念在高校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开展。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合理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可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把这种“健康中国”的理念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终生受益。同时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了解“健康中国”的内涵所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能够积极锻炼体魄,健全人格[3]。

(二)高校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在高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障大学生合理的锻炼时间。由于高校中的课程安排,大学生的体育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所以建立课余体育活动的平台就非常必要。

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并且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能够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并且将其计入学分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进行不同级别的分组,这对高校来说也是一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并且這种体育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够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自身条件进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加强了身体素质的锻炼。

同时,也需要规范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学校的执行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专业的数值和操作规范进行。在进行相关的测试之前,必须对测试人员进行一个系统而又专业的测试。了解其操作流程,以及其中的操作方式,并且在测试中能够严格执行。进而为数据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以便更好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提高,这为确保国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也为健康服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科技水平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也为健康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之后的15年里,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阶段。在健康中国这一背景下,高校必须充分重视这一主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把这一理念与自己紧密结合,全面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贾腊江,张晓斌.健康管理在高校社区中的实践与探索[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103-106+112.

[2]张永光,王晓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几个理念转变[J].卫生软科学,2017,(02):3-5.

[3]郭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路径[J].健康研究,2016,(06):601-604.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育锻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