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中国干部教育的借鉴意义

2017-11-26 10:51谢大欣杨宗秀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干部教育问题对策

谢大欣 杨宗秀

【摘要】从物化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干部教育,主要存在受教育主体物化、教育者物化、教育目的物化、教育内容物化和教育方式物化等问题。可以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观念、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改进。

【关键词】物化理论 干部教育 问题 对策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物化理论视角下部分干部权力观异化与对策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廉政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一般项目,编号:2016UTLZB014。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03-02

第1章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中国干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物化的概念

卢卡奇对物化一词含义的描述,来自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思想和商品拜物教思想。卢卡奇认为,“由于这一事实,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而物化现象体现为活动的产物变成了某种自律的东西,反过来支配人、压迫人,让活动的人失去了主体的地位。

卢卡奇把物化现象大致归类于生产、政治和文化这三个领域中,由生产领域中的物化现象着手分析,然后把这种分析方法延续在政治领域,最后深入到文化领域、人的意识中去。

1.2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受教育者的物化

接受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的义务,也是必须的责任。但面对教育考评的压力,为了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干部不得已参加教育活动,把自己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愿主动消化吸收。此外,受教育主体趋向功利化和物质化,也使教育物化现象向未来延伸,把受教育看作提高自身素质异化为一种负担。

1.2.2教育者的物化

卢卡奇认为物化导致了人自身的客体化,让人的劳动力转化为可计量的商品形式。部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把教育看作一种谋利的手段。把劳动力转化为换取生存条件的商品。教育者为获得物质利益而付出自己的劳动力,造成劳动力物质化、商品化、去人性化和外在化,最终让原本属人的东西反过来制约人本身。

1.2.3 教育目的物化

我国干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干部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他们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做出贡献。但随着市场观念的树立,部分干部教育的目标发生了扭曲。干部教育的目标已更多地体现为追求物质效益,教育效果的评估也体现为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做贡献,根本目标已然变得模糊,忽视了个性化差异。在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教育目标的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下,受教育者被看作是机械的零部件,其情感和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把受教育者的内在的情感和外在体验相分离,将人从社会实践中抽离,挫伤了受教育者的创造性。

1.2.4教育内容的物化

干部教育被当作是与其他社会科学相类似的一般的知识性教学活动,用统一的标准和内容来进行干部教育活动,忽视了不同个体和区域、行业之间的差异,忽视了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我国干部教育主要以考核为指标,不得不利用“考试”这一手段来检验干部教育的效果,其他方面的测评和研究运用较少。干部不得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强行记忆,从而忽视了社会实践。很多干部的理论知识丰富却很难将之用来解决实际工作困难。

1.3中国干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卢卡奇认为,物化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社会现象存在,是特有的,普遍的和必然的。就干部教育的性质而言,干部教育的物化现象不利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1.3.1客观原因

在卢卡奇看来,现代大工业生产使劳动过程被分解为一些抽象的局部的操作。于是导致劳动工人与作为整体的产品之间的联系中断,劳动产品变为独立与人而存在的商品,成为一种社会的物,而人的劳动与人自身也被相应被客观化、成为一种商品。这种现象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中国有充分展示。因此,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干部教育问题产生的条件,干部教育领域的物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手段的运用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干部发展,工具理性取代了对价值的追求。干部教育的形式通过一些外在的、客观的物体表现出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选择性受限,从而降低教育质量。

1.3.2主观原因

人们生活在更加多元的时代,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可能使原本单纯且单一的生活的目的变成了不断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得到更大的权力等。加之干部平日忙于工作,在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的时候还需要参加干部教育活动,导致干部对教育的消极适应,把自己当作接受知识的接收器。而作为教育者将经济利益视为首要,将干部教育这一方式视为获取自身利益的手段,造成劳动力物质化、商品化。

第2章 中国干部教育的解决对策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消解受教育者主体异化

人不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人的发展也是干部教育的目标,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是干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真正体现出教育的社会价值,并发挥其教育意义。教育通过注重人的本性,坚持以人为中心,能够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性的思考,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接受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的义务,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2.2转变教育者思想,消解教育者主体异化

教育者的素质及能力直接影响着干部教育工作实施的效果。教育者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保持其自身目的的纯洁性,把干部教育活动视为发挥自身价值的途径。并且改变长期以来的在传统哲学教科书指导下进行的理论研究,改变将教育规律视为与人异在的客体,改变人们对社会规律的物化认识,逐渐消解“物”对人的压迫。

2.3树立效益优先的理念,消解受教育目的异化

干部教育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实现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统一,“需要在干部培训工作中,更加突出坚定信念的教育、更加突出锤炼党性的教育,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水平。使其能够学有所用,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干部教育工作要通过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内容的培养,综合运用各类等教学方法,增强干部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2.4完善考核机制,消解受教育内容异化

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形式进行改造才能克服物化意识。作为干部教育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该考察干部是否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利于其全面发展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因此,要真正克服干部教育内容的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应运用总体性思想把干部教育视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此逐渐消减对干部教育领域的物化现象,推进我国干部教育工作的有效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卢卡奇著.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俞吾金.实践诠释学——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与一般哲学理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谢大欣,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杨宗秀,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干部教育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新思路探索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