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7-11-26 10:51张昕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转变的启蒙,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积极性低落等特点,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受教育积极性与进取心,以相对开放与欣赏的角度去认识自我并主动挖掘自身的潜能,塑造积极行为,并保持持续的向上心态,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对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体系建设 积极心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6C0104)。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19-02

一、引言

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隶属于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五年制高职所面向的学生为具有三年初中文化知识的初中毕业生,年龄段多为1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初中毕业生通常正处于青春期敏感时段,这些学生在初中教育时期通常学习成绩一般,是班级中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与同龄的学生相比起点较低,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端正,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当他们步入五年制高职教育时,其心理上为对未来发展是迷茫与彷徨的[1],若是五年制院校无法给予其明确且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自身的惰性而放松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缺乏进取心与积极的学习动力,得过且过地度过五年高职教育生活,而当面临高职毕业与人才市场求职时,毫无疑问又将成为求职者中的弱势群体[2]。因此,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受教育积极性与进取心,帮助其充分认知到社会的竞争与压力,树立正面向上的职业意识,形成积极人格,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有限,如果人们能够把注意力放到积极的角度,那么人们的心理就不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反而能够从积极的心理中激发出自身实际或潜在的力量与动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人,通过引导人们辨别积极情绪,挖掘个体中潜在的或实际固有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并培养积极情绪为主导性心态,在日常工作、恋爱、运动和抚养子女方面使用积极心理,于个人来说会对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形成积极正面的情感与评价,实现快乐的、好的、有意义的工作与生活,并从中赢得幸福感;于社会来说,个体积极心态会烘托与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减少社会的犯罪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基于积极心理学进行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原有作为弱势群体的自卑感与得过且过的心态,以相对开放与欣赏的角度去认识自我并主动挖掘自身的潜能,塑造学生的积极行为,使其保持持续的向上心态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树立正面向上的职业意识,形成积极人格,把握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在五年学习受教中坚定目标,将积极的心态转化为不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与持续创新能力的行为,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职业规划主导力,为未来的求职奠定良好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一)教师队伍建设

在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中,教师队伍建设可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高职院校管理层,其应当强化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积极投入课程教学所需的经费、人员、硬件设施、制度政策等。第二梯队为课程讲师,讲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其与高职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最为紧密,与学生之间已经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与依赖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信任感以及其对学生各方面优势与状态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课程内容设置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初始认知职业、“社会人”、求职等关键词的启蒙课程,五年制高职学生多为16岁左右的青少年,初始接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会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为“课程导读”、“了解自我”、“认识职业”、“感知社会”、“职业规划”等模块。在课程导读阶段,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授高职教育的社会意义以及重要性,转变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弱势群体而对高职教育产生的自卑感,并通过导读帮助学生了解五年高职教育毕业生的优势以及发展前景,树立学生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信心与自豪感,初步树立职业生涯与职业意识。此外,认识职业阶段应当向高职学生全面介绍实际社会中对该类职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需求,学生在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后方能在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后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3]。在感知社会阶段,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活圈仍围绕家庭与学校,社会接触度有所不足,五年制高职教育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余兼职的方式帮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辨别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判别自身适宜的职业层次与职业领域,并在职业规划阶段形成适合自身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教学方式

课程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应多采用小组研讨、个人经验分享、分组调查、心理测评、案例分析、毕业生访谈等方式,增加教学与受教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此外,五年高职教育可以提供丰富优质的专业实习机会,让学生亲临社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得到工作业绩与工作幸福感。

(四)课程考核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可以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简历、创业计划书等形式开展,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提交高质量的考核文案,并在课程完毕后采用跟踪调查的形式继续跟进学生的动态发展。

(五)教材改革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是学生初步接触职业、社会的重要参考,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可以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段多为16岁左右,其大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端正,侃侃而谈、枯燥无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无法真正使学生感兴趣、愿意投入精力深究。

四、结论

积极心理学会帮助人们对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形成积极正面的情感与评价,实现快乐的、好的、有意义的工作与生活。在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形成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与人生觀,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惠芬.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4,(20):65-69.

[2]李晓欣.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02):47-49.

[3]陈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职业,2013,(05):71-73.

作者简介:

张昕辉(1973-),女,辽宁鞍山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