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探讨

2017-11-26 10:51徐旻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摘要】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肩负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的重要使命,而当下,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的职业胜任性与经济社会需求尚有不小的差距,最为尖锐的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就是针对这一瓶颈的有效破解。本文以现代学徒制为研究对象,就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以期通过该模式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现代学徒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2015jyxm568)和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项目“财务管理专业”(项目编号为2016tszy017)。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31-02

根据会计人才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企事业都很难从高校录用到与其满意的员工,同时每年高职院校大量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理论教学及场所与实际工作及情境相分离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上述割裂问题,该模式也是国际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以学徒(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培养为重点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课程为纽带,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教师、师傅的言传身教为途径,真正做到既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学到精湛的技术技能,真正突破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招工难的两大问题,是学校培养标准和社会用人标准深度融合的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二、会计专业发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原因和意义。

会计实习环节是对会计理论的深化,能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但由于会计岗位涉密性较强,很多单位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生,顶岗实习单位少、而且岗位更有限,会计专业实习大多流于形式,所以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更多的是依赖校内实训,但因院校经费投入、场地和师资资源限制,实际受众面和效果不够理想。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理论和手段也日新月异,原有的校内仿真实训软硬件也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在此背景下,实施现代学徒制就成了必然选择。

1.现代学徒制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所以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只有在真实的会计实践中才能得到学习、锻炼和提高。

2.现代学徒制可满足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高職院校在校教育是一种统一化的通识教育,很难满足不同单位及会计岗位的特殊需要。而现代学徒制的身临其境培养是一种个性化的训练,通过学校的通识教育和实践的差异化训练,达到专博结合,满足了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3.现代学徒制可以缩减企业对新进员工入职培训负担

由于会计部门是企业核心部门,敏感性强,任务重,技能要求高,用人企业希望新进员工能尽快适应角色并开展工作,尽量缩减其入职培训的时间和成本,通过现代学徒制对毕业生的提前介入训练,增强了其实操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三、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及困境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的深度融合,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会计专业在践行中,除了存在当下学徒制推进中普遍困境,还存在着一些特殊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愿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如下。

1.会计岗位的特殊性

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要有合适的企业愿意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但由于会计岗位的涉及到企业核心数据和商业机密,再加上对学生出错或外部偷猎等潜在风险,影响到企业管理和利益,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

其实中小企业才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主体,岗位主要分布在出纳、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报表和纳税申报等岗位。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是通用类会计人才,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理论,实训环节和安排不足。培养的学生岗位操作性和适应性较弱,学徒时对中小企业服务和贡献较差,对中小企业参与的吸引度不够。

3.会计专业师生比失调严重,学徒制管理资源不足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校企双方加强学徒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由于会计专业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青睐和偏见,招生量大,但师资编制严重短缺,而企业会计人员数量就更有限,又忙于本职工作,导致对学徒培养和管理的资源不足,增加了企业管理负担和顾虑。

四、会计专业发展现代学徒制对策

1.国家加大政策法规支持

政府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和宣传积极影响,弘扬企业牵手高校、服务社会的优良风格。同时,建议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对参与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保证专款专用。而对高职院校,政府可以根据院校学徒开设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数、参与学生和教师人数、吸引企业数和开展效果,按照标准给予补贴,促进各企业和各高职院校良性竞争,保证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

2.创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因企业会计信息的涉密性、会计业务的复杂性以及规模的可容性等问题,企业积极性缺乏,严重影响着校企深度合作。在现代学徒制实合作中,企业提供了实践岗位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高职院校也要发挥自己师生优势,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向企业提供财务咨询、财务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理财和税收筹划等,并做好学生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准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增强学徒制的优越性,吸引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学徒制。

3.改革校内管理体制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基于此,校内教学管理体制要灵活、多样,增强教学管理模式的柔性,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研究并制定校企师资(师傅)共同指导、管理和评价机制,确保双元育人质量。

4.创新课程设计

为确保实施进程和效果,校企应共同探讨制定“会计专业现代性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调动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开展会计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要求企业行业参与专业设置和建设,根据学徒制进程,校企共同探讨制定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将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标准和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5.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等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合作体系

由于受到招生和学生家长青睐、偏爱,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庞大,而企业会计岗位的涉密性和规模的可容性以及潜在的外部偷猎等问题,企业参与量和积极性有限,相比之下会计师事务所和代理记账公司则能提供更多、更广的会计辅助岗位,所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和代理记账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6.开展学徒制试点班

由于会计专业和岗位的特殊性,在推行現代学徒制时,可以先成立一个试点班并制定其人才培养方案,待其运行后,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推广实施。在试点方案的模块中要做好师生的筛选、师傅的选拔、三方合同签订和责权利的界定、校企协同培养管理、理论学习和学徒时间安排(包括寒暑假)、校企考核和资金配套等安排,同时加强过程监督和总结考核等台账记录,切实把会计专业学徒制试点和推广落实到实处。

总之,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培养模式,要做好教学与生产的耦合,培养体系与职业标准耦合、人才质量与岗位需求匹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为解决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困境,破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的尴尬局面提供了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1]梁小红.会计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

[2]曾繁森.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合作问题的研究[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3]徐培江,张洪安. 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作者简介:

徐旻(1979.02.11—),男,汉族,安徽潜山人,就职于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会教育。(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