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协作式教学在《材料加工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探讨

2017-11-26 10:51左寒松安俊超廖桂华徐向辉张俊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左寒松 安俊超 廖桂华 徐向辉 张俊红

【摘要】《材料加工基础》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主要教授常用金属材料的制備方法、成型加工、强化工艺、改性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基础知识。该课程涉及专业领域宽,覆盖专业知识多,加之原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致使实际教学效果较差。本文尝试将参与-协作式教学方式引入《材料加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且有助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加工基础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洛阳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15JY-003、15JY-014和JY17-42等项目的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37-01

引言

《材料加工基础》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使学生习得广泛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常见金属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技能,进而能根据目标材料性能、结构与应用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制备加工方案和方法。以此为引导,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材料制备的专门技术,为其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以及未来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1]。

二十世纪末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服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服从人才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2]。同时,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加工领域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和学科的交叉,相关研究领域越来越拓宽[1]。与此相对的是,《材料加工基础》现行教学内容相对静止,实践教学环节落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方面差距较大。加之实际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严重制约了教学内容、效率和效果的优化与提高。

本文针对本课程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将参与-协作式教学方法引入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开发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规律的新型课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落在实处。

一、参与-协作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参与-协作式教学是将两类先进教育理念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协作学习小组为形式,师生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交流意识和沟通能力[3]。将“参与-协作”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材料加工基础》课堂改革中,旨在比较“参与-协作”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改善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参与-协作式教学法在《材料加工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在参与-协作式教学模式中,常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启发式或讨论式提问等多种灵活手段。

1)任务小组单元,培养协作能力

在参与-协作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小组成员针对某一中心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授材料常用连接技术相关章节时,授课教师提前下发小组任务主题“金属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要求各小组做到学习、理解、讲清,而不能单单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复述。各小组成员利用参考书籍和互联网等各种有效资源,准确而迅速地确定了主题内涵和分析角度。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范围更广的外延内容和支撑材料,锻炼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各小组成员讨论后达成统一意见及讲述方案,各组各确定一代表对本组观点加以讲述。在讲述过程中,其他组成员就其观点进行踊跃提问,由讲述代表或其它成员逐一解答,并展开深入讨论。最后,授课教师总结补充,引导学生加深对材料常用连接技术等相关知识点的认识。 可见,小组讨论法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又使学生体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想,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案例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以精选的实际案例来说明所讲述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实践环境与素材,使学生快速掌握理论并与直接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授自由锻及其工艺等锻造加工基础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方式演示中信重机锻造车间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的工作过程,介绍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对大型锻件的急迫需求,讲解自由锻的概念及其特点。又根据中信重机集团某一型号超大型铸锻件实际生产过程,讲述自由锻件生产的基本工序,并深化学生对自由锻锻件缺陷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的认识。通过教学过程,可较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或讨论式提问法,引导独立思考分析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针对特定主题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对理解有而偏差甚至错误的学生要给予正确引导。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对于知识要点要给予强调说明。例如,铁碳合金相图为本课程学习难点之一,钢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和应用常令学生混淆不清。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可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研究表明,在《材料加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应用-协作式教学方法是可行的,该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相互沟通、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全面总结等综合能力与素质,还注重发挥学生在授课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很好地锻炼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鹏,李卫,张治国,等.材料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探索[J]. 广东化工, 2016, 22(46): 173.

[2]程巨强,惠增哲,刘志学.材料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J]. 中国冶金教育, 2013, 6: 1-3.

[3]王彤.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M].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 365-37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