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探讨

2017-11-26 10:51申美娟王素芬李婉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

申美娟 王素芬 李婉丽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办高校作为新型的社会办学力量,其中办学定位是民办高校的顶层设计,关系到高校发展的全局。本文以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为突破口,在整理、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 办学定位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38-01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办学质量也有一定提升,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众多民办本科院校中有的发展迅速,成为行业佼佼者,有的原地踏步,问题重重;还有的关门倒闭,无奈地退出了竞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本科定位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分析

(一)民办本科院校对学校定位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民办本科高校在定位上存在一定错误认识,出现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也不够,更有甚者定位不准确。在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办学定位对学校发展十分重要,一所学校如果办学定位准确,就可以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因素,在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前提下,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定位不准确,它就一定办不好。

(二)大多民辦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准

民办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上缺乏理性思考,有一定的盲目性。定位偏差具体表现用四个字归纳起来便是:“高”、“大”、“全”、“同”。“高”,就是办学目标定得过高,例如有的学校办学时间短,但却把办学目标定为北大、清华标准,还要一举进军研究生教育。“大”,是指办学规模过大,没有考虑自身院校的软硬件设施和专业适应性,盲目扩大招生人数。“全”,是指在专业设置上门类求全,没有考虑到本校师资规模与师资知识结构,贸然开设各类专业学科,力争办综合性大学。在承办者眼中好像把学校办学定位定得越高、越大、越全就越能彰显实力雄厚,显得高大上。如果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冒进,这样的办学模式风险会很大。

二、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考虑的因素

(一)民办本科定位需考虑社会的需求

民办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地方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相匹配。民办高校办学应充分考虑地方和社会区域经济的需要,体现发挥服务地方的功能。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因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相吻合,在培养人才方面同质化严重,它直接导致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比较难找到一个适合的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比较难地找到合适岗位的人才,这就是结构性矛盾。消除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优化教育结构,高校办学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达到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满足服务对象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二)考虑自身发展的优势

民办本科高校较传统的公办大学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当今高等教育供不应求,教育市场信息不对称,公办高校改革又十分滞后,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民办本科高校以市场为导向的负债经营和规模扩张等商业模式运作,将发展的“危险”转为为“机会”,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每所民办本科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优势,有的学校具有区位优势,比如所处的区域有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的优势,有些高校有专业方面的优势,学科设置合理,学校就业率高。有的则以拥有较高的师资力量取胜等,这些都是学校的办学优势所在,更有高校以上优点具备不止一条。

民办高校确定办学定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个过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做出动态调整,逐渐靠近办学目标。民办本科办学定位的确立既要考虑到自身的办学实际,又要符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广泛调研、精准论证、大量征求意见,并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

三、民办本科高校发展出路

(一)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提倡走差异化路线

首先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不能违背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是共性问题,可以在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和模式上充分发挥自身个性。近几年随着高考生源的下降,公办本科学校的招生已经“吃不饱”,民办本科高校的生存也面临着危机,如果大部分民办高校一味追求大而全,势必造成教育的趋同性。有专家预测未来有一半民办高校面临着转型或淘汰,高校的转型是办学理念的转型,民办教育较公办教育以及各民办本科高校之间都要突出差异化,避免趋同化。在面对教育服务对象上,在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上都要进行错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市场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服务层次、不同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民办本科高校学科结构需符合社会需求

学科建设最能彰显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全面发展的龙头。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式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民办本科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优化学科设置,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自身建设好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因为区域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结构设置需要接地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种类。民办本科院校在公办本科院校的夹缝中生存,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及科研水平等很多层面较公办院校是弱势,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在自身强项上突出学科亮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教育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双师型”教学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途径。 校企合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有力平台。在民办本科院校中,通过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企业业务骨干来学校做兼职教师,赋予其一定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从而给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帮助学校专任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实践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同时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增添了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另一种作为学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长效机制方式是由学校层面选送优秀专任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或者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顺应当今社会经济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民办本科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立足发展现状,找准自身定位,把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为己任,客观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正视自身劣势,评估外界威胁,把握发展机会,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我国加速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和满足人们多样性的教育需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雄伟,高耀明.民办高校学术职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1):62 -69.

[2]李秀天.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8:52-55.

[3]俞瑞钊.走自己的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5.

作者简介:

申美娟(1982-),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服务贸易,国际运输与物流等。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