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对策①

2017-11-27 00:15刘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韧带部位关节

刘洋

(黑龙江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对策①

刘洋

(黑龙江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拳击作为格斗型运动项目,在比赛的模式以及训练方法上存在的很多致使运动员身体出现损伤的因素,而受伤对于经常参与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经过专业人士统计,拳击训练中较为常见的损伤种类是挫伤、扭伤、擦伤等。这些损伤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在赛场上,都比较常见。但是还有一些不是很常见的损伤,如局部关节脱臼或是损伤。但是这种类型的损伤一旦出现给运动员带来的后遗症却是不可逆的,尤其青少年,所以拳击教练一定要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教会青少年如何在训练与比赛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 拳击运动员 损伤 预防措施

随着人们对运动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大,拳击这类格斗型运动项目也开始广受关注。并且由于其赛场上激烈的对抗性以及观赏性,一直被人们视为勇者之间的对抗。但是这项运动一旦出现较大的损伤情况,势必会让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与未来发展受到阻碍,本文将会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以及保护措施进行列举,仅供参考。

1 分析运动员的损伤类型

1.1 损伤的部位分布

为了让本次调查的结果以及数据具备说服力,此次找了50名拳击运动员参与实验测试。测试的结果是这50名运动员身上的损伤得到统计以后一共133处,为了更为直观地对伤口进行查验,我们对伤口的种类进行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其中上肢的损伤的数量为111例,占据总数量的83.4%;面部的损伤的数量为22例,所占的百分比为的10.4%;下肢损伤占据的比例为6%,一共有8例。从这组数据可以观察到的结果是青少年在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中中容易受伤的位置主要分布在上肢以及头部。导致这个结果出现的原因是这项运动在比赛过程中对于运动员可以击打部位以及获分技巧上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便是运动员如果在比赛中击打到对方的面部以及头部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所以运动员在基础的训练中会着重对这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击打到其他部位机会相对较少。青少年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为了对使用的技巧以及方法进行训练,头部以及面部基本上每天都会受到成百上千次的击打。所以这些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1.2 损伤性质上的判断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在进行日常的训练时,教练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会在训练中加入一些激烈程度不亚于正规比赛条件实战,这些条件实战的演练会在实际操作中给运动员的面部以及上肢等部位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一般情况下,这些损伤大多为闭合性质。原因还是拳击比赛中的得分规定以及特点决定的。所以这些得分较高的部位受到的暴击率也普遍较高。如果此时运动员受到的损伤程度较轻,受伤的部位会只是出现一些红肿或是淤青的现象。但是如果受伤部位受到的击打幅度较大,红肿部位可能直接出现一些挫伤的特点,挫伤在康复中需要的时间也较红肿长。

其次,最为严重的损伤应当是韧带拉伤,这种损伤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因为我们身体上的关节处较多,身体调节支配关节时就需要得到韧带的协助。所以一些运动员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一旦技术动作不够规范、用力过猛、或是动作的幅度过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运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中韧带拉伤的修复时间长,同时,青少年由于年龄上的特点,比较好动,一旦在休养或是参与训练期间动作幅度过大,没有多加注意,就可能就会延长损伤修复需要的时间,甚至导致损伤成为旧疾,无法根治。

无论是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还是成年运动员在参与拳击训练或是比赛时,都可能出现一种名为“假兴奋”情绪状态,导致这种情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运动员在赛前没能将自己紧张的情绪进行良好的调节,就直接导致了在执行训练以及比赛的技术动作时出现动作不准确或是变形的情况,这个问题的出现就会直接导致运动员的关节出现一些技术性的损伤。为了防止“假兴奋”情绪给运动员正常训练带来困扰,因此教练在组织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日常的技术性动作训练时,一定要带领运动员做好提前的预热准备活动,要给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动作进行观察,防止运动员由于出现“假兴奋”的情绪,对自己或是对方身体造成较大程度的伤害。也为了防止运动员这种情绪波动对自己带来的损伤,教练要在比赛或是训练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心态进行稳定,尽量安抚运动员的情绪,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控制力上不如成年人,此时需要带队的教练投入更多的精力,让拳击运动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

2 拳击运动中损伤的预防措施

2.1 预防脑震荡

由于拳击运动比赛的打击目标主要控制在头部,因此运动员产生轻微脑震荡的现象也会较为普遍,针对该现象我们在日常训练当中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防护训练。其中对技巧的训练应该有所加强,如击打脚步的练习、闪躲方式的练习、抗打击时手的位置的练习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有效的降低头部的损伤,从而预防轻微脑震荡的产生。

2.2 加强正确技术动作的训练

按照损伤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挫伤和扭伤,这两种伤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动作不到位引起的。根据实际调查显示,一部分运动员由于防御技术不到位,且攻击盲目,没有严格的进攻方法,因此会被对手找到弱点进行致命的打击,从而造成一定的损伤。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动作的不规范,也会产生关节部位的扭伤。因此要加强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训练,强调攻防兼备。

2.3 强化自我医务意识

由于拳击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自我医务监督也是很有必要的,是运动员预防和治疗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有伤,要及时治疗,调整训练,不要延误。运动员要积极地配合医生的工作,尊重医生的意见,共同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4 针对易受伤部位进行强化训练

针对拳击运动员损伤率较高的特点,应对其进行易受伤部位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对头和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提高防护能力,降低薄弱部位的损伤程度。在进行指、腕、关节韧带防护训练时,需要对关节的稳定性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强化指、腕、关节韧带周围肌肉的锻炼。通过加强对技术动作的训练,预防挫伤和扭伤,利用沙袋进行击打和抗打击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损伤。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以及预防对策的论述,可以发现的是拳击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受到的损伤基本为组织挫伤或是韧带拉伤,这些损伤有大有小,需要的康复时间也存在差异。为了防止前集训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受到程度较大的运动损伤,教练应该对运动员的操作技术以及动作幅度进行科学的指导,同时要在训练过程中让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比赛或是日常的训练当中更要多加注意,防止产生过多的损伤影响赛场上的成绩发挥。在日常拳击技术动作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该有意识的对自己动作幅度以及精准性进行规范,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

[1]魏东.浅析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J].赤子(上中旬),2014(24):327.

[2]熊兆荣.云南省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3(26):234.

[3]霍鹏翔.优秀拳击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的生理评价[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234.

[4]顾海卫.新疆15-17岁拳击运动员骨发育调查[J].辽宁体育科技,2012(2):51.

[5]张震,郭志军.优秀拳击运动员邹市明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1):56-57.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14

G80-32

A

2095-2813(2017)11(b)-0014-02

刘洋(1979,4—),男,黑龙江双鸭山人,本科,黑龙江省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拳跆部部长,研究方向:体育科研。

猜你喜欢
韧带部位关节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关节才是关键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几种保守治疗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