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策略分析

2017-11-27 17:29韩琴花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田径力量运动员

韩琴花

(宁夏体育运动训练管理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1)

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策略分析

韩琴花

(宁夏体育运动训练管理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1)

田径运动员训练是体育训练中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这项训练需要立足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以及田径比赛中各种要求,因此,这一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但是纵观各地区和各大高校的田径运动员训练现状,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全面培养。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负责训练的教练员没有抓住田径运动员训练的核心思想,没有能够立足于全面大视野的思维,应该说解决这些问题还需立足于实际,从运动员参加比赛各种能力要求进行着手。

田径运动员 训练 策略 心理 力量

其实田径运动员训练在各项体育训练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一种训练,因为这种体育训练涵盖了对运动员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对运动员爆发力、耐力、较强应战心理等各种能力的塑造。在进行相关训练时,一方面应该深入结合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应该将运动员参赛的各种能力要求纳入到训练策略的构思中来。但是从目前的大部分地区和高校的田径运动员训练来看,各个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田径运动员训练处于艰难的局面,因此,解决相关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训练策略成为了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学术界相关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亦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呈现,但是大多未能深入实际,笔者认为对有效策略的分析应该立足于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并对田径运动员在参赛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综合思考,这样才能寻找到有效的策略。

1 当前田径运动员训练中存在的失误

当前田径运动员训练收效甚微,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日常的训练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训练策略的失误,其中的失误大多是在制定相关训练策略没有能够以一种全面客观的大视野思维来考虑,而在切入角度上犯了片面化的错误。

从大部分田径运动员训练模式来看,许多教练员没有能够立足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往往在实际训练中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模式,即所有的运动员都是采用一样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当然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在于当代的训练制度,即田径运动员的培养呈现出批量化生产的趋势;另一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教练员没有能够深入实际的对每一位运动员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应该说“一刀切”的训练模式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这种训练模式不但对运动员能力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明显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长期发展。因为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基础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的系统训练又需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之上,所以,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模式往往会打乱运动员的系统学习,基础较好的运动员不能得到有效的能力提高,基础较差的运动员也不能得到全面的基础能力培养。

除此之外,田径运动员训练还存在着能力培养侧重失衡的现象,那就是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中接受的力量方面的训练更多一些,而心理方面的训练极其缺乏。很多教练员认为,田径运动比赛是实实在在力量的较量,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力量方面达到了在比赛中取胜则是必然的事。这种认识显然是极其片面的,其实很多时候力量型较量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上的强弱[1]。很多运动员为什么跑着跑着就放弃了,其实并不是其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其内在的竞争意识不够强,没有充足的自信。

着眼于训练中过度注重的力量方面的训练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那就是这一方面的训练亦有所片面化。很多教练员往往过度强调运动员爆发力的重要性,不但常常给运动员灌输胜负决定于开跑的瞬间,而且还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上。

2 立足个体的田径运动员训练策略

探讨田径运动员训练的有效策略首先应该立足于运动员个体实际情况上,杜绝“一刀切”的训练模式,对于田径运动员训练采用一种客观全面的大视野思维。

首先,教练员应该深入实际地了解每一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技能基础、领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发现他们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和短板。应该说这方面的深入了解是整个田径运动员训练的根本基础[2],只有做好了这一部分工作才能使其他的后续训练环节立足于客观实际。

其次,应该在了解每一位运动员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既要关注他们之间的共性,又要特别注重他们之间的个性。因此,在训练方法上既要有群体公共的环节训练,又要有为每个人单独打造的独特训练,应该说个性化的训练模式打造既能够使运动员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又能够使运动员接受到全面的系统训练。

最后,还应该根据田径运动员参赛的实际能力要求,进行重点的能力拔高训练,可以说参加比赛是田径运动员人生事业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运动员日常的训练必须以参赛能力要求为目标进行有效的能力匹配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才能增大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取胜机会。

3 立足于全面打造的田径运动员训练策略

田径运动员训练的有效策略打造还应该建立在对力量和心理两方面全面关注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明白单靠进行过多力量方面训练的运动员是难以在比赛中取胜的,因为往往是越到比赛时关键时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大。

因此,在进行田径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应该重点关注心理方面的训练。首先,应该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对于胜负的较量有着较强的欲望和动力,这样他们在比赛时流露出来的精神面貌就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容易能够区别生龙活虎的运动员和精神萎靡不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情况,所以,应该重点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和好战意识。其次,还应该重点关注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耐久能力。一方面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让运动员接受一系列的艰苦训练[3],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他们在比赛中的坚持意识和耐久能力,说白了就是能够坚持跑下去。

就力量方面的训练来说也应该秉持客观全面的思维,而不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爆发力的训练上,还应该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对运动员的力量分配能力、后期赶超能力、坚持力量发挥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进行重要培养。应该说力量型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一味迷信“爆发力定胜负”的信念是要不得的,毕竟比赛靠的是综合性实力。

4 结语

当前田径运动员训练中存在着各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田径运动员的有效培养。总的来看,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在训练中往往不根据实际,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忽略了个体的情况。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中往往过于注重力量角度的训练,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训练,使运动员在心理承受方面和竞争意识培养方面都极其缺乏,从而在进行的力量型的训练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往往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田径运动员训练的有效策略应该建立在运动的实际情况上,应该既要考虑到运动员之间的共性,又要考虑到每个人之间的共性,应该说只有立足于个体的训练才是全面客观有效的训练。另外应该打造心理和力量两方面的综合训练,全面培养运动员的应战能力。

[1]许大学.高校田径运动员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A].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5.

[2]詹建国.我国优秀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成绩分析与训练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6.

[3]陈小平.田径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的研究——对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的分析[A].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3.

G82.3

A

2095-2813(2017)06(b)-005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56

猜你喜欢
田径力量运动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运动员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