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小学篮球课堂“快乐体育”异化现象的审思①

2017-11-27 17:29罗文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快乐体育篮球教学内容

罗文清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对当前小学篮球课堂“快乐体育”异化现象的审思①

罗文清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传入中国至今,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前“快乐体育”在教学实践中却产生了异化现象,“快乐体育”被异化为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对此,首先必须认清“快乐体育”的本质,然后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管理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且不失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篮球的快乐而喜欢上篮球这项运动。

小学篮球课堂 快乐体育 异化现象 审思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引进于20世纪80年代,并很快形成一种文化思潮。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从时间跨度到实践范围以及影响的深刻性都超过其他体育教学思想。然而,快乐体育传入我国之后,却出现了异化现象,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1]。正确理解“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感受篮球课快乐的同时学会篮球的基本技能,把握快乐体育教学的“度”,科学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手段以及体育游戏的安排,是当前小学篮球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快乐体育”的本质

首先,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习惯、能力和主动学习积极性为教学目标,以感受运动乐趣和追求快乐的过程作为课堂保障原则,以个别化为主要教学方法,对竞技化教学内容进行改造的一整套教学策略、方法的理论体系[2]。快乐体育的真正实现应该愉快地去学习并运用所学到的内容,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并愿意主动学习,在提高运动技术的同时形成对该项运动稳定长久的兴趣爱好,最后形成终身体育观。

2 当前小学篮球课堂“快乐体育”的异化现象

2.1 课堂效果的过分强调与教学效率降低

有学者认为,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方法,“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是追求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并能充分体验运动的内在乐趣,以充满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为基点[3]。当今很多体育教育工作从事者认为,小学篮球课只要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快乐,体验篮球的乐趣,整个课堂充满欢笑声,使学生愉快地度过篮球课,达到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各种活动、游戏、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小学生的兴趣时间比较短,通过游戏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篮球课,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篮球的快乐,也就无法达到篮球课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培养学习者的意志品质,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的教学目标。

2.2 体育游戏的安排与本节教学内容脱节

无论是篮球课还是其他体育课,体育游戏似乎成了小学体育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个游戏,教学过程也会安排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体育课堂,减轻学生对篮球课的枯燥乏味感。但是很多游戏的安排和所要教的教学内容并没有什么相关性,常见的“老鹰捉小鸡、贴膏药”等游戏,这些游戏和篮球教学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且随意安排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游戏容易打乱学生学习篮球技能,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例如在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运动的时候受伤。因此,合理地安排体育游戏,强化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快乐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2.3 教师主导角色弱化与课堂组织管理错乱

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运动的受体,应让学生充分体验深层次的快乐感和成功感。但是在当前体育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贬低体育教师的关键作用”。如果一味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那学生最喜欢的上课方式可能就是自由活动,“放羊式”课堂也就难免会出现。 教师主导作用的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篮球技能,篮球技术难以得到提高,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篮球的快乐,“快乐体育”也就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愉快而并非体育的快乐。篮球课的组织形式、教学目标、课堂纪律也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4 学生心理感受过度推崇与教学目标偏离

当前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快乐体育”只要学生感到上体育课的过程快乐就行,将学生的心理感受推崇到极致,将体育课变为玩耍课,人为地降低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过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具玩的天性,那篮球教学课堂就会变成玩耍课。当学生对学习技术动作感到枯燥乏味或者累的时候,教师又想方设法用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心理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性,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体育课为了追求学生的愉悦而不要技术技能、不强调体质体能,从而使体育教学偏离主要目标,导致放羊式教学的产生[4]。”

3 对小学篮球课堂“快乐体育”的重新思考

3.1 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相协调

今天的学校体育,如果丢掉了“严”字,一味地换着方法吸引学生来学来练,教学技巧虽然会有长进,但教学效果未必就能达到预期,长此以往,学校体育岂不是舍本逐末[5]?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中太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被忽视了许多。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制力较差,是形成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小学篮球课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教授篮球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纪律性、意志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2 体育游戏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切合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训练任务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小学篮球课中,设计体育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遵循课堂的规律,切合体育教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有目的性。篮球课的体育游戏设计包括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球性、协调性、团队意识等篮球游戏。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的关联性,课程准备部分、教学部分、结束部分的体育游戏设计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在感受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能够学习所要教学的技能。注重体育游戏的创新,保证游戏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习效率。

3.3 体育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相交融

快乐体育教学应根据学习目标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 ,根据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传授篮球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培养篮球的兴趣爱好,为发展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终身体育目标打好基础。小学篮球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基本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注重细节。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基本技术动作的教授与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基本认识,让学生感受篮球的快乐不仅是在课堂上安排游戏来使学生在篮球课上感到快乐,而是要让学生在学到篮球技术并感受所学技术的实用性,取得成就感的基础上真正地爱上篮球这项运动,这也是教学内容及快乐体育的最终目标。

3.4 因材施教原则与个性发展相补充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在学习方法和思维、行为上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个体的天赋、性别、篮球基础以及个体对篮球的兴趣爱好差异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待性别差异的同时考虑男女生的性格不同,男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但是不容易管理,针对个性活跃,不好管理的男生应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充分利用。女生往往不太喜欢篮球这样同场竞技类对抗项目,很多小女孩不喜欢运动,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爱好比较困难但也很重要,教授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对于篮球天赋好并且有一定篮球兴趣爱好的同学和相对较差的同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要求上也应该区别对待,培养什么样的篮球人才,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学生都应该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同。

4 结语

在当今小学篮球体育课堂“快乐体育”已然成为一种体育课堂的重要理念,但是如何理解“快乐体育”的真正含义还需要广大从事小学篮球教学的体育教师审思。快乐体育应该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体育技能,体验体育的乐趣并培养兴趣爱好,尽可能做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和培养终身体育观。

[1]段旭光.快乐体育异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2):109.

[2]饶平,熊曼丽.对快乐体育的再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1(4):35-36.

[3]章罗庚.把握快乐体育教学的“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0(8):51.

[4]王莹侠.关于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可成长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3):70-72.

[5]罗永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110.

G807

A

2095-2813(2017)06(b)-010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05

罗文清(1993,8—),男,彝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篮球教学。

猜你喜欢
快乐体育篮球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如何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
足球游戏在高职足球课战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