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一滚到底”现象的批判与反思①

2017-11-27 17:29段运朋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

段运朋

(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25)

体育课堂教学“一滚到底”现象的批判与反思①

段运朋

(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25)

以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动作前滚翻“一滚到底”的教学现象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整体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低级重复、教学目标层次不清、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各地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落实存在差异等现象。基于这种状况,该研究认为:应该从国家层面上规范和统一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明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整体设置的思路,优化调控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分段设置和整体设置等。

大中小学 体育课程 整体设置

“一滚到底”是指在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直把体操前滚翻动作作为教学内容的教学现象。该现象表面反映的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一问题,其深层原因暴露的是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置,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没有对接,教学内容体系缺乏衔接,所谓的体育课堂设置也只是分段设置,体现不出体育课程的整体设置。通过研究希望能找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畅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整体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和衔接提供理论参考。

1 “一滚到底”的困惑

1.1 体育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不清晰及教学内容不完善

从刚开始的“强种强国”色彩的军国主义教育思想到后来引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再到新中国初期的“学苏批美”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大部分学习国外先进的思想,一直以来未能确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设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尚不明确。

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分散,自主选择性比较高,各学段学习内容存在重复现象,由于中小学阶段所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比较好,这也导致了大学不得不重复教授中学内容[1]。高中、初中和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中都存在全面锻炼身体、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基本知识、培养思想品德、陶冶情操等基本课程目标[2]。大学体育课程主要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尽管在某些程度上体育课程目标的衔接考虑了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但是依旧有以下几个缺陷:我国的体育课程目标太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地细化,往往以总体目标代替具体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设置总是过多地倾向于技能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对于具体的体育目标都包含哪些内容认识不够深刻,急需加强[3]。

1.2 各地方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存在差异及落实不力

缺少体育教学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要想很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可谓异想天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西部农村小学的器材达标率只有18.5%,中学器材达标率仅占16.5%,器材主要由学校出资购置,上级部门配置占26.7%,学校购置占66.7%,社会捐赠占6.6%,表明农村学校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学校器材来源单一,器材种类少[4]。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的教学条件的差异。我国还存在体育师资力量严重分布不均的情况,高校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体育师资力量充裕甚至过剩,科班出身的体育教师比较多,体育教学的开展比较顺利。在农村或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体育教师的数量和整体实力较差,甚至没有体育教师。

个别地方的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自身体育意识较差,在教学上一味追求升学率,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教师“放羊式”的教学方式视而不见,刻意缩短体育课程的课时,经常存在“体育老师有事来不了,这节课上数学……”等被其他科目霸占的现象。这些都导致国家颁布的体育法规未能及时有效实施,严重忽视了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直接造成体育教学不能落实到最基层,阻碍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

2 对于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整体设置的几点思考

2.1 明确大中小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在借鉴西方国家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指导思想及评价体系。通过长期地实施,反复地评价、修改,不断完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保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国家要明确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特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对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处理;再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和认知特点,搭建不同层次的教学衔接内容,避免低层次的重复现象。在最大化深入了解基层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最大范围覆盖基层学校,颁布统一化、标准化的体育教学内容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小学体育教育向中学再到大学体育教育的自然、顺畅过渡。

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目标既要有整体性的宏观设置,同时还要具备各个学段特有的科学合理的特点,体育目标的难易程度应依次递增。整体目标的设置要涵盖学校体育的大中小学各个阶段,颁布国家法律性文件统一各地区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目标。

2.2 加大对教育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及督促落实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其学生数量也在全国学生总数中占据多数,因此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教育的扶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加大对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体育教学所必备的场地、体育器材,这是改变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重要环节。要尤其注重对中小学体育硬件设施进行完善,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意味着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学生比重最大。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形成需要从小培养,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体育专业人才到基层任教,弥补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不足。目前我国存在人口往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扎堆的现象,导致占学生人口大多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对匮乏,尤其是科班出身的体育教师。要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

强化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体育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建立地方体育教学质量监督、反馈机制,各级体育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和体育制度的落实力度,建立各级各地的体育课程咨询、督导力度,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程的关注力度[5]。

3 结语

大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涵盖了学生时代各个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最终要实现终身锻炼体育的目的。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树立整体化的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颁布统一的法规文件,让各地方体育教育、管理门有法可依。其次,要统一全国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最后,要严格督促落实,只有落实到位,才有可能实现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衔接,让学生从学校体育中真正受益,改变“一滚到底”的现象。

[1]李跃,申培红,申培新.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4.

[2]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657.

[3]戴高明.中学与大学体育课程衔接问题探讨[J].内蒙古颠大学刊,2014(4):112.

[4]张波,毛晓荣,李继军.“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资源优化建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2):90.

[5]王建.新课改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中小学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1):111.

G807.04

A

2095-2813(2017)06(b)-01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46

段运朋(1991—),男,汉,山东东明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栏目设置一览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