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法探析①

2017-11-27 17:29苗子蕊吉丽娜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大学

苗子蕊 吉丽娜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0)

大学体育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法探析①

苗子蕊 吉丽娜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0)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综合素质就成为竞争的主要方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大学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就包含着公共体育教育,且体育教育是服务于综合素质教育之中的一个必备元素,它和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穿综合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体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最应该致力研究的问题。

大学体育 综合素质 最大限度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经不同于以往仅仅局限于学历或者某一方面的优势,而是越来越全面。因此,作为学生通往社会的主要通道——大学教育,其目的和任务就相应要变得更加具体和切合实际。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特殊的上课方式和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及不可替代的优势。

1 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大学体育教学课时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全国大部分高校每学期设置18周的教学时间,大学体育也相应的为18周。因大学体育考核评价的特殊性,会在每学期的第17、18周安排随堂考试,故至少有16周的学习时间。但仍然有一部分学校出于其他整体考虑将体育课课时减至8周,以笔者任教的遵义师范学院为例,除去因下雨不能上课的情况,再减去考试占用的一周课时,可能实际的教学时数只有5周左右,结合公共体育学生的体育基础较差的实际,这个教学时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实际需求,不出意外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因此大打折扣。

1.2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大学体育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表现在大学二年级的体育选项课上学生个人、班级之间不同学习专业,不同体育水平的频繁沟通与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与社交才能的提高。结合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行业的密集交流,使人们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才能显得更加重要且不可被替代。目前采用的主要是大学一年级固定教学内容,大部分是段位长拳与段位太极拳,二年级时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学校师资条件开设羽毛球、篮球、武术、瑜伽等选项课程。

2.3 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及评价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上课结构是以准备部分10 min左右,然后是课的基本部分传授新内容,最后以五分钟的放松操作为结束部分,通常是沿操场慢跑两周接徒手操,基本部分在30 min左右然后就是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教学结构并没有从学生个人实际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实际需要,也无暇顾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各层面的诉求,这样设置的教学结构无需质疑是肯定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体育教学评价方面,仍然采用技术考核结合平时考勤得出综合成绩,没有把学生上课的综合表现纳入其中,就存在着学生机械地打完整套长拳或者太极拳的情景,考试过后就抛诸脑后,没有达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效果。

3 大学体育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3.1 在教学周数允许的情况下,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教学课时

因大学体育面向的是没有体育基础的其他专业学生,不管是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还是他们的练习时间,都没有体育学院学生接受程度高。故教学时数一定要保证足够,才能将一项体育运动学透学精进而喜欢上这门运动,浅尝辄止的后果就是随着课程结束,学生的运动生涯也随之结束。且应充分考虑地域天气特点,对于南方梅雨季节较长的情况下,更加要保证教学时数不能减少,至少应设置在16周左右。

3.2 结合地域特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地方特色和师资力量开发课程资源是提升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亦是实现通过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路径。高校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第一,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高校体育学院要根据现有师资专业配备,优先招录紧缺专业的体育教师,以期横向扩大可开设课程的范围,对一些专项老师已趋于饱和的方向则暂缓招录;第二,从体育设施资源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应带领学生发挥想象,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参与乐趣,还应学会发明制作比较简易的教学活动用器材,合理布局和妥善使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再次,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来看,体育教师既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体育项目进行改造,也可紧密结合时代特色将新兴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以贵州这个多民族聚居地为例,甚至还可以引进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大力传承;第四,从自然地理特点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利用学校自然地理特色对体育课程进行开发利用,同样以贵州省为例,山地户外资源丰富,可以利用山地进行定向运动、攀岩等课程资源的开设。

3.3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改革教学方式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对人的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拥有健康的机体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抗压能力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等心理素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适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目的,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目标,在重视体育文化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尤其更重视学生的体育心理教育。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得知,高校体育教育如运用得当,既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以应对进入社会后的繁忙工作,又可以塑造学生的个性品德,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压力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这些性格特质都是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所必备的能力,倘若欠缺,则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会是很大的短板。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不固定安排体育见习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如课堂常规、口令练习、领徒手操、组织游戏等,还可以利用每节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组织简单的体育竞赛等,为锻炼学生的组织才能提供合适的机会。

3.4 扬弃以往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的结合学生学习实际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所掌握知识的多少优良的重要手段,大学体育也是如此。通常在每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随堂测验,测试方式多是检查学生是否单独、熟练完成本学期所学技能。个人认为这样的评价体系没有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太过单一,因此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这样的考核方式而机械地在考前突击学完整套动作,而对其中的文化底蕴并不甚了解。应多方面多元素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结合平时上课表现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于与其他同学互帮互助,以及可以引用一些诸如跑步软件等手机APP来鼓励学生走出寝室,享受跑步带来的身心愉悦,并尝试将学生运动的内容及强度计入平时成绩。

4 结语

大学体育是一个目标、功能都相对复杂的系统,且面对的是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地发挥大学体育的社会功能,各方面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迎接新阶段人才竞争的挑战。通过大学期间体育课的学习,使某一项体育运动成为我们工作直至退休后善度余暇生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以后,面对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时可以应对自如,能够把体育运动作为调整心理、适应新生活节奏的重要辅助手段。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更要深入教学实际,不断总结研究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善于发现体育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水平。

[1]孔祥.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92-94.

[2]姜志明,王涛.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5):67-69.

[3]连洋.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82-84.

G807

A

2095-2813(2017)06(b)-019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97

苗子蕊(1987,3—),女,汉,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大学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留白”是个大学问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