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大外刈技术分析与实战运用研究①

2017-11-27 17:29杨秀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后场林丹柔道

杨秀丽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柔道大外刈技术分析与实战运用研究①

杨秀丽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柔道运动不仅是奥运会上的常规竞技项目,也是人们强身健体的良好选择,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参与。随着柔道运动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柔道运动员,他们对柔道技术的运用各有特点。大外刈技术作为传统足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即使在当下舍身技和手技的冲击下,仍占据主流地位,在各种比赛中被经常使用,而且也是最容易得分的柔道技术之一。该文将对大外刈技术进行分析,主要从生物力学角度和运动解剖学角度对大外刈技术进行解析,并探讨大外刈技术在柔道比赛中的实战应用。

柔道 大外刈技术 分析 实战运用

柔道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投技和寝技两大类,投技是竞技双方在站立状态下是使用的技术,寝技则是竞技双方采取仰卧或俯卧姿势进行较量的技术。大外刈技术属于投技中足技的一种,是一种传统而且实用的柔道技术。其具体是指当对手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时,施技者利用双手控制对方重心,紧贴对方身体出脚,放在对方重心所在的腿后面,然后向正后方刈对方腿部的技术。如果对方处于防守状体,也可以用双手破坏对方重心,制造使用大外刈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非常实用,在比赛中容易得分,该文将首先从生物力学角度和运动解剖学角度对大外刈技术进行分析。

1 生物力学角度的解析

在利用生物力学对大外刈技术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大外刈技术的动作要领进行分析。以右自然体为例,施展大外刈技术时,首先左脚上前,落在对方右脚外侧,用左手侧拉对方,右手抓对方左前领,并上提。这时双方的身体是紧贴着的,施技者将重心放在左脚上,右腿迅速前摆,放在对手的右腿处,脚尖斜向下。接下来,施技者右腿迅猛切入对方右腿,身体前压,双手配合腿部动作,向前用力,促使对手向后仰倒[1]。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大外刈技术动作主要是通过骨杠杆原理实现的,利用骨杠杆的平衡性、速度性和省力性完成要领动作。重心对人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重心高度的变化和中心角度的变化都会影响身体平衡,柔道运动的特征是通过人体的局部稳定达到整体稳定。重心的降低和基底面积的增加可以增加人体稳定性,因此,柔道大外刈技术的要领就是缩小对方的基底面积、提高对手重心高度,从而破坏对方的身体平衡,再通过局部用力,使对方摔倒。

因此,改变对手身体平衡的动作要领是脚下的限制动作和手上的上提动作,两者的配合可以使对手的身体平衡性大大降低,这时再向对手施加迅猛的推绊,对手就比较容易摔倒。当对手的重心落在承重脚的外侧并且重心点相对较高时,就是施展大外刈技术的最佳时机[2]。

2 运动解剖学角度的解析

从运动解剖学角度,分别分析施展大外刈技术时身体左侧躯干肌群和右侧躯干肌群的作用特点。还是对手的右护体为例,在施展大外刈技术时,左侧躯干主要发挥作用的肌群有中股直肌、臀大肌、腹直肌和三角肌后束。其次肱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施技者在上步阶段,要配合手部动作,拉拽对手右袖,使双方身体贴近,在这一过程中,伸肩幅度大于屈肘幅度,主要发挥三角肌后束的作用,肱二头肌也起到一定作用。右腿后刈阶段,身体重心放在左腿上,股直肌收缩完成伸膝动作,臀大肌收缩完成伸髋动作,由于左脚跟没有离地,左踝跎屈不明显,所以腓肠肌出力不大。向后推对手时,腹直肌收缩用力[3]。

右侧躯干参与动作的肌群主要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二头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和臀大肌,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部、股直肌和尺侧腕屈肌也发挥一定作用。右腿后刈是大外刈技术的核心动作,是导致对方摔倒的主要原因,在右腿后刈过程中,右腿的伸髋、屈膝、屈踝的肌群用力较大,还涉及到躯干的前屈、扭转动作。其中施技者用右腿屈膝勾住对方右小腿是技术实施的关键。整体来说,在大外刈技术的施展过程中,需要多组身体肌群的协调配合,这些肌群是大外刈动作的力量提供部位,对大外刈技术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4]。

3 大外刈技术的实战运用分析

3.1 小袖大领大外刈技术

小袖大领大外刈技术的动作要领是把位、拉手、上步和切割。以右架站立为例,施技者的站姿是右脚前、左脚后。施展第一步把位是用左手抓对手道服的小袖部位,位置以肘部以下、袖口以上为佳。用右手去抓对手道服颈后大领。第二步拉手是指左右手同时向前方提拉,角度为45°,目的是破坏对手的身体平衡。第三步上步紧跟着第二步进行,左脚上前,与对方脚的站位平行,并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上右腿,然后出右腿后刈。最后一步切割,上身发力向对手压下,双手配合发力,同时完成右腿的后刈动作,将对方摔下。从实际比赛的统计数据来看,大级别组使用小袖大领大外刈技术的次数和成功率较高,比较适合身材高大的选手使用。一般双方实力差距较大时,成功率较高[5]。

住机会,进行正手杀球和正手吊球,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这也体现了该场比赛林丹头顶区技战术使用上的合理性不足。

2.5 得失分对比分析

得失分能最直接明显地看出运动员某场比赛成绩的好坏,是衡量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统计可知,二人总得分相差较大,石宇奇比赛结束时总得分比林丹高出整整12分,而林丹在本赛中第二局才仅仅拿到11分。具体分析可知,林丹本赛中主动得分15分,失分20分;石宇奇主动得分25分,失分18分。说明石宇奇失误较少,能主动把握机会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使自己取得胜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二人均使用反手发球技术,以发1、2号位为主,林丹以发9号位变换节奏,石宇奇以发3号位组织进攻。接发球二人均以控制对方的后场为主,林丹以推后场和挑后场为主,而石宇奇以挑后场为主。

(2)在前场技战术使用情况中,二人以挑后场球为主,退后场和放网技术使用特点相比较明显,其他技术相比不明显。

(3)林丹接杀挡网和接杀挑后场使用较多,其他相差不大。

(4)后场技术使用特点相比较明显,林丹下压进攻技战术使用较少,缺乏积极的进攻手段。

3.2 建议

(1)运动员根据自身的技战术特点做好每一回合最基础的发球技战术准备和最关键的接发球技战术。

(2)在比赛和训练中要合理使用前场、中场和后场技战术,充分发挥各技术和各种技术组合战术的最佳效应,为自己获取最大化的技战术效果。

(3)在比赛中做好积极的竞技竞争准备,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充分调动全身各种动能去与对手博弈,并取得最佳博弈结果。

[1]李哲.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最后两拍技战术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

[2]林洋.林丹与李宗伟的技战术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何昊然.国际优秀男子羽毛球选手单打技、战术发展方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G886.4

A

2095-2813(2017)06(b)-02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254

杨秀丽(1983,9—),女,汉,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柔道高级教练,研究方向:柔道技术。

猜你喜欢
后场林丹柔道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林丹 承认出轨
林丹 最后的战役
现在好多了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