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2017-11-27 03:48张艳飞陈其慎
中国矿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矿业走出去企业

张艳飞 ,陈其慎,刘 宁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张艳飞1,陈其慎1,刘 宁2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由于各种原因,业内缺乏近年来矿业走出去的系统统计数据,本文系统总结了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外矿业投资的项目和权益情况,分析了中国矿业“走出去”的基本形势和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①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已经打开了局面,铜、锂、钴等矿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② 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比,中国矿业公司“走出去”水平仍有较大差距;③中国矿业的未来在海外,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矿业公司提供了机遇;④中国矿业公司将在存量竞争中直面国际矿业巨头,因此要警惕扎堆投资和成为“接盘侠”的风险。

矿业;走出去;存量竞争;权益量

0 引 言

2012年以来,全球矿业形势发生逆转,供过于求,价格下行,行业内专家纷纷呼吁中国矿业公司把握机遇加速“走出去”,国内矿业公司也确实更加活跃,各类项目和并购新闻不绝于耳。然而自2014年以后,中国矿业联合会不再具备商务部委托的中国“走出去”矿业企业备案职能[1],此后业内鲜有权威的有关矿业“走出去”的统计数据,中国矿业“走出去”水平目前到底如何?也没有人进行系统的评估。另一方面,众多学者认可“一带一路”倡仪背景之于中国矿业是重大机遇[2-4],尽管已有学者指出所谓中国矿业“走出去”失败率高等说法并不客观[5],但却对中国矿业“走出去”可能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论述较少。基于此,本文系统统计了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海外矿业投资项目与权益资源占有情况,一方面明确中国矿业“走出去”的基本形势,另一方面提出中国矿业“走出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并指出矿业“走出去”投资中重点注意的问题。

1 中国矿业“走出去”局面已经打开

1.1中国“走出去”矿业企业遍布全球,重要矿种均有涉及

据SNL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在境外投资矿山项目总计345个,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洋洲、非洲、中南美洲、东北亚(俄罗斯、蒙古)、东南亚及中亚地区(图1),控股矿山项目数分别为140个、65个、34个、30个、29个、24个和17个,合计超过项目总数的98%。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蒙古、赞比亚、吉尔吉斯斯坦、秘鲁、俄罗斯、南非、智利、刚果(金)和印度尼西亚等(图2)。投资的矿种从煤炭、金属矿产到非金属矿产都有分布,其中以铁矿石、铜、金、煤炭和铀为主,另外还有镍矿、铅锌矿、锂矿和钾盐等(图3)。

图1 中国海外投资矿业项目区域分布(数据来源:文献[6])

图2 中国海外投资矿业项目国别分布(数据来源:文献[6])

图3 中国海外投资矿业项目矿种分布(数据来源:文献[6])

图4 中国海外投资矿业企业类型(数据来源:据文献[6]整理)

1.2“走出去”企业类型呈现多元化态势,部分民营企业表现亮眼

上述345个投资项目涉及投资企业总计120家企业,其中国有矿业公司49家,民营矿业公司28家,非矿企业43家(图4)。需要说明的是,投资铁矿石的主要钢铁公司列为国有矿山企业,紫金矿业、吉林吉恩镍业等实际上国有成分较低的国有混合制企业也列入了国有企业,国有地勘单位(转企)也归入了国有企业。非矿企业有以下几类:①金融类企业,即各类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包括中信集团、中投投资、中非发展基金等;②基础设施类企业,如中国铁路工程公司、中国铁矿建筑公司、四川路桥矿业投资发展公司、河北冀东建筑集团;③其他实业或贸易类企业,以民营为主,如顺德日新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祥龙实业有限公司、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福星小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铁矿石投资以国有大型钢铁集团为主,铀矿投资以中核集团及其子公司和中国通用核动力公司为主,煤炭投资以中国神华和兖州煤业为主,铜矿投资以紫金矿业、铜陵有色、中色集团为主。项目数量较多的企业主要有紫金矿业、中色集团、铜陵有色、吉林吉恩镍业、中国神华、兖州煤业、中钢集团、山西东辉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罕王控股等。总体来说,民营矿业公司“走出去”项目数量和成功率都较高,在全球矿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少数民营企业果断出手,获得了一些优质资产,为中国不断加快的矿业“走出去”奠定了重要基础。

1.3铜、钴、锂等战略性矿产权益份额较高

本文对345个项目涉及的20种矿产进行了系统统计,根据公司所占股权计算权益资源储量和权益产量,从计算结果来看能够反映当前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总体水平。其中,铜、钴和锂三种矿产的权益产量较为可观。铜矿权益产量为108万t,相当于全球产量的6%和中国产量的64%,其中中国五矿控股的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权益产量达到20.6万t;钴矿权益产量为1.8万t,占全球产量近10%,其中50%以上来自于洛阳钼业控股的刚果金tenke Fungurum铜钴矿(8 990t);锂矿权益份额主要来自天齐锂业控股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旗下格林布什锂辉石矿,该矿供应全球60%以上的锂辉石精矿,天齐锂业占股51%。铁矿石权益产量为9 000万t左右(中国矿业联合会数据[1],非本文统计),占全球总产量的5%左右。

除上述三种矿产外,金、银、锌权益产量分别为23.2 t、343.2 t和20.1万t,尽管金、银产量不足全球的1%,锌产量不足全球的2%,但由于上述产量集中于紫金矿业、中国五矿集团等少数公司手里,对于公司而言,仍是数量客观的资产。其余矿产如煤炭、钾盐、镍、钼等资源储量数据大,但产量较少,其中镍矿产量数据较低的原因是中国罕王集团印度尼西亚镍矿项目的停产(停产前年产量达150万t镍矿)。

总体来说,我国海外权益项目相较于过去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而铜、钴和锂等战略性矿产市场份额的提升是我国近年来矿业“走出去”的重要成就。表1为中国海外投资项目权益份额情况。

1.4中国矿业“走出去”成效体现在矿业公司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近来年,中国矿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主要体现在获取项目质量的提升和矿业公司整体实力的上升。如表2、表3所示,尽管单从涉案总金额上看并无明显增加,但近年来矿业公司取得的项目质量却大有提升。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五矿主导的“五矿联合体”以70.05亿美元的对价并购嘉能可拉斯邦巴斯(Las Bambas)铜矿,此次收购直接导致中国五矿资源(MMG,跨国矿业公司,香港上市)成为全球第13大铜生产商和产量第一的中国铜矿公司,公司矿业产值排名由2013年的第68位上升至现在的第54位;2014~2016年,紫金矿业收购巴里克黄金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和艾芬豪刚果金项目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铜、金和锌生产商;2016年洛阳钼业收购自由港刚果金项目和英美资源巴西项目,使其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天齐锂业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跻身为全球第四大锂资源生产商。2014年以来,中国矿业公司主导了全球矿业的并购市场,矿业公司实力有效提升。

表1 中国海外投资项目权益份额

注:a为中国矿业联合会2014年估计数据;b为铝土矿数据为山东魏桥在几内亚产量,估计数据。

数据来源:据文献[1]、文献[6]整理。

表2 2013~2015年固体矿产“走出去”情况

表3 全球产值排名靠前的中国矿业公司

数据来源:文献[6]。

综上,我国海外矿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矿种、绿地-股权投资产业链健全,投资地域覆盖全球,企业实力大幅增强,部分矿种获得有力市场份额,中国海外矿业投资局面已经打开。

2 中国矿业“走出去”仍存在一定问题

1) 中国海外投资项目中,在产项目数量较少。与SNL全球数据库的3万多个矿业项目相比,中国海外投资的345个项目数量本身就不多,远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海外项目数,而这345个项目中,目前正在生产的项目少之又少,仅有68个;换言之,中国走出去的大批企业将项目变成效益的能力较差,而在未来“走出去”投资中,这一局面势必将会改变。

2) 中国矿业公司在项目投资方式上仍较为单一。从统计的345个项目的中国矿业公司股东占比来看,中国矿业企业明显倾向于控股矿山,100%控股或者控股超过50%以上的项目占到绝大多数,而作为第二至第五股东的项目数量极少,这一点与日本企业大量以低股份参与大型矿企经营的特点大为不同,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中国矿业公司的投资风险。

3) 相较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矿业公司“走出去”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尽管中国五矿、紫金矿业与洛阳钼业等矿业公司目前实力已经大幅提升,但与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美国自由港公司、嘉能可公司甚至南非、俄罗斯以及日本的三菱、三井等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至今还未有能称得上跨国矿业巨头的公司出现;全球产值前100家矿业公司中,中国矿业公司的平均生产价值仍低于全球平均价值;而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矿产资源总产量和消费量世界第一的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和矿业的国际地位相比,中国矿业的“走出去”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3 新机遇与新挑战

未来5年,仍旧是中国矿业“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期。首先中国矿业普遍面临下行态势[6],中国矿业的未来在也只能在海外;其次,由于2012年以来的矿业不景气,嘉能可、自由港等矿业巨头手中的部分优质资产的出售,为我国矿业企业提供了较多的机会;第三,全球新能源新技术革命制造了新需求,也掀起了锂、钴、萤石、石墨等战略性矿产的投资热潮;最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我国“走出去”带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与矿业发展息息相关,为矿业的“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

当然,新的机遇里也蕴藏着新的挑战。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矿业企业“走出去”更加绿色、公开、透明,中国企业要在全球树立中国形象;矿业与基础设施企业联合走出去,投资方式更加复杂多样,这些都对矿业企业的全球化管理经营、资本运作、风险管理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经过过去10多年的矿业繁荣,全球矿产资源开发水平大幅提升,非洲、东南亚、中亚、南太平洋等许多曾经的处女地都已经得到了开发和利用,未来矿业资产将会面临激烈的存量竞争。

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大型矿业公司在多年的运作中已将优质资产瓜分殆尽,中国矿业企业未来的并购投资将会更有机会直面全球矿业巨头,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对于矿业公司的要求都将更高。

4 结 论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已经打开了局面,部分矿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比,中国矿业公司“走出去”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面对国内矿业的下行,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矿业公司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矿业公司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第一,中国矿业公司要警惕成为“接盘侠”。中国铝业收购力拓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看似是多年来难得的胜利,可是西芒杜属于力拓剥离的不良资产;类似地,力拓出售旗下最大的动力煤公司联合煤炭公司看似是兖煤澳洲翻身的重大机会,然而这一资产是力拓退出全球煤炭市场的战略选择,这其中隐含的预期是对煤炭市场整体的不看好,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加速传统能源的替代,而这一点中国矿业公司应该引起警惕。

第二,中国矿业公司要注意避免陷入投资过热的局面之中。据笔者统计,2017年前10个月中国海外并购的12个项目中竟然有5个项目是与锂矿相关,金额虽然不大,但是热度却要引起重视。全球锂市场呈现于铁矿石市场、钾盐市场类似的寡头垄断格局,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中小型项目的盈利能力可能会被高估。

[1] 常兴国.中国矿业走出去—历程 现状 总结 启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2] 王永光.关于新一轮矿业“走出去”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6,25(7):1-4.

[3] 谢艳.“一带一路”时期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经营战略的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6,18(3):11-15.

[4] 黄健柏,刘京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金属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 7) :1-7.

[5] 陈丽萍,杨杰,赵晓宇,等.客观认识中国矿业“走出去”的现状与未来[J].国土资源情报,2016(9):59-66.

[6] SNL[EB/OL].http:∥www2.snl.com/.

[7] 陈其慎,于汶加,张艳飞,等.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J].资源科学,2015,37(5):891-899.

DiscussiononthenewsituationandchallengeofChina’sminingindustry“goingout”

ZHANG Yanfei1,CHEN Qishen1,LIU Ning2

(1.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Assessment,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Due to various reasons,the industry lacks the system statistics of mining “going out”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projects andattribute interests of China’s overseas mining investment by the end of2016,and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mining industry.According to the study:① after years of efforts,China’s mining enterprises have opened up the situation in the world;copper,lithium,cobalt and other mineral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② however,Compared with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the Chinese mining companies still have a big gap in the level of “going out”;③ the future of China’s mining industry is overseas.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Belt and Road” concep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hinese mining companies; ④ among the stock competition,China’s mining companies will have to keep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mining giants,therefore we advise our companies to be vigilant to the “investment overheating” of lithium and to become the “take-overer” risk.

mining industry;“going out”;the stock competition;attribute interest

F407.1

A

1004-4051(2017)11-0023-04

2017-10-10责任编辑宋菲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二级项目“‘一带一路’64国矿产资源供需格局与产能合作选区分析”资助(编号:121201103000150007);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矿产资源强国战略研究”资助(编号:2015-XZ-35);国家开发银行项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资助

张艳飞(1989-),女,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战略,E-mail:zhyf1014@163.com。

陈其慎(1979-),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战略,E-mail:chenqishen@126.com。

猜你喜欢
矿业走出去企业
企业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企业
企业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