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飞: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团结

2017-11-27 19:11康荦张小斐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45期
关键词:耐力赛勒芒赛车手

康荦+张小斐

勒芒24小时,是公认的最艰苦的汽车耐力赛。这场艰苦的比赛却让无数人心驰神往,2017年6月18日,两个中国面孔一起站上了拉萨特赛道的领奖台。

程飞和董荷斌所属的“耀莱成龙DC Racing”车队两辆赛车38号和37号以全场第二、第三名完赛,登上全场最高领奖台,并且包揽LMP2组冠、亚军,双双登上LMP2组领奖台。作为车队创办人及37号车组的一员,程飞第一次跃身勒芒24小时经典大赛之巅,与董荷斌所在的LMP2冠军38号车组一起庆祝。

勒芒领奖台上空第一次同时升起两面五星红旗并奏响中国国歌,程飞不仅取得了个人赛车生涯最大的成就,他亲手创建的车队也缔造了中国赛车在世界赛车史的里程碑。

5岁那年,程飞与姥姥在武汉同住。一天,在姥姥家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中,程飞看到了F1比赛转播。时至今日,他对那场比赛的细节和结果已经记不太清了,却清晰地记得观众和主持人一直在呼喊着一个名字——舒马赫。

彼时,舒马赫时代刚刚开启,就是在那一年,当时正效力于贝纳通车队的迈克尔·舒马赫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座世界冠军奖杯。“赛车”这个词从此就烙印在了程飞的心中,尽管那个时候他对于这项运动究竟是什么还不甚了了。上世纪90年代,一旦电视里播放赛车的比赛或是关于赛车的电影,少年程飞就会目不转睛,他觉得这项运动太酷了,他渴望和电视里的人一样。他从杂志里搜集各种车的海报,贴满了自己卧室的顶棚和墙壁。

舒马赫第一次夺冠17年后,程飞也捧得了自己的第一座赛车奖杯——2011年他赢得美国西海岸方程式赛车(F2000)冠军。

不吃饭也要偷着开赛车

6岁时程飞跟随父母到美国定居,11岁生日时,他央求妈妈带他去开卡丁车。没想到这次游戏给母亲留下了“赛车是一项危险运动”的印象,对她来说赛车意味着撞车甚至是死亡。身为母亲自然不会允许家中的独子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但就像“早恋”一样,越是被禁止,就越有吸引力。上初中后,程飞班上一个同学的爸爸就是非职业赛车手,年轻时候参加过卡丁车比赛,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走卡丁车的方向。于是程飞经常围着那位同学转,央求他爸爸带他们去开卡丁车。结果程飞的朋友对卡丁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程飞却着迷了。但回到家里,却必须要对自己偷着去开车的事只字不提,因为每当提起赛车,妈妈永远都是那一句话:赛车太危险,你还是上楼好好做功课吧。

虽然可以偷着开车了,但是费用问题还是得自己解决啊。“那时开卡丁车,10分钟需要20美金,对于一个13岁的小孩来说,真的是太贵了。”如今的程飞已经可以笑着回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把妈妈每天给我的午餐钱偷偷攒下来,午饭就跟同学‘拼着吃,这个同学不吃苹果,我就要过来吃,那个同学不喝牛奶,我就拿来喝。拼不到饭的日子,就只有饿肚子,直到放学回家刨壁橱、翻冰箱。”

为了开卡丁车,程飞跑到披萨店打工,16岁生日那年秋天到来年的暑假,程飞总共攒下6千美金。他想买一辆可以参加国际卡丁车大赛的室外用车。但是当时一辆崭新的卡丁车要卖1万美金,他那6千元只能买一辆二手车附带一箱卡丁车用的手提工具。这些对于一位职业赛车手来说远远不够。好在程飛的一个高中同学也玩赛车,而且家里在经济方面非常支持。“每次他比赛的时候都会备上10个新胎,每一节都会用新的”,这让程飞羡慕不已,“我就在他屁股后边捡他的旧胎,工具也会借用他的,有时候他不同意,我就偷偷摸摸拿来用,用完再偷偷还给他。”回想当初,程飞都觉得自己近乎疯狂。但因为太喜欢这项运动了,所以用尽全力他也要让自己呆在这个圈子里。

用技巧说服母亲

考上华盛顿大学那年暑假,程飞收到宝马方程式去西班牙培训的邀请。苦于没有订机票的费用,他只能硬着头皮向父母坦白……结果可想而知,得到了劈头盖脸一顿骂,也没去成西班牙。

一年之后,程飞又被邀请参加方程

式2000比赛(与雷诺方程式同级),但是需要几千美金报名费。这一次,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主修经济学的程飞给父母拿出了一份自己拟定的“合同”。“我当时对我妈说,赛车是我想做的,去年有一个F1的邀请没有去成,今年又有这种小型方程式的邀请,给我两年的时间,一边学习,一边赛车。请给我一个尝试的机会,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不读大学了,赖在家里,我一生想做的事情,没有机会体验,还不如躺在家里。”结果妈妈以高中毕业礼物的名义同意他参赛。这次比赛前三名有参赛奖金,程飞获得了第三名。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年的比赛过程中,妈妈全程陪同。她发现赛车并不是《速度与激情》电影中那样的黑帮“飙车”,而是一项非常职业的运动,是不会学坏的,于是从最初非常反对转变为非常支持。

在此之后,程飞的职业赛车生涯便一发不可收拾。2006年至2008年期间,程飞参加了全美各级卡丁车及多项初级方程式汽车大赛,逐渐在这些比赛中展露他的赛车天赋。2010年起,程飞加入美国著名的PRI汽车俱乐部车队,开始作为职业选手参加多次国际汽车大赛。程飞开始在各类世界级的职业赛车大赛中展露锋芒,连续赢得2011年美国西海岸方程式赛车(F2000)冠军等诸多奖项。2013年,24岁的程飞在世界车坛三大最高级别赛事之一的勒芒赛美国勒芒耐力赛中获得冠军,这是华裔青年赛车手获得的第一个世界级冠军。此后他又在2013年勒芒亚洲系列赛中获得雪邦站冠军和LMP2年度总冠军。2014年程飞完赛具有91年历史的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并在2014亚洲勒芒系列赛中相继获得韩国首站冠军、日本次站冠军。在鲜有华人面孔出现的世界顶级赛车赛事中,这一系列出色的战绩,让程飞迅速引起国内外赛车界和车迷的巨大关注。

这个北京出生美国长大的小伙子坚持追梦的故事,感染和鼓励了无数和他一样心怀梦想的年轻人。

与成龙大哥结缘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三大赛车赛事之一的F1方程式在美国很难拉到赞助,举步维艰,反倒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系列赛事经费更加充裕。程飞那时所在的美国车队有意培养他参加这种比赛。2011年,程飞第一次参加全美勒芒耐力赛,获得了季军,2013年他开始参加美国全赛季,第一场比赛是美国最大的一场比赛——赛百灵12小时,结果出于意外地获得冠军,整个赛车圈的聚光灯开始聚焦在他的身上。

2013年也是亚洲第一届勒芒锦标赛,勒芒比赛中的最强车队邀请他参加比赛,那次比赛中程飞开始和自己的榜样——比他大7岁的华裔赛车手董荷斌搭档——结果获得了总冠军。他们又被邀请参加勒芒24小时,程飞与董荷斌、方俊宇(除了董荷斌,另外两人都是第一次参赛勒芒24小时)组成了一支全华裔车手的车队,最后获得全场第12名、LMP2组第七。作为一名新人和一个全新的车组,这已经是出色的成绩。2014年再次参赛勒芒24小时,程飞他们遇到了临时变换车队、车有问题等诸多困难。这让他无比渴望能拥有一支自己的车队。没想到机会很快降临了。

2015年在武汉参加活动时,程飞被安排去机场接成龙大哥。坐上了车,成龙旁边的一个朋友对成龙介绍程飞是一名赛车手。成龙一听就来了精神,一路讲起自己1995年的电影《霹雳火》,在那部电影中,成龙饰演的汽车修理工实现了当赛车手的梦想。没过几天,程飞又被安排给成龙送机。结果就那么巧——飞机延误了,几个人只能坐在休息厅聊天。成龙讲到了他喜欢的电影《车神》。程飞马上接道:“大哥,那个电影里面的勒芒24耐力赛,我也有参加。”2015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程飞他们的车队在困难重重又缺少赞助的情况下,由最初56名追到了第9名。成龙大哥在比赛结束后给程飞发来了祝贺短信,并问他“如果想夺冠,我可以帮助你们哪些?”当时比赛完不到4个小时,程飞半开玩笑地跟成龙说,还是自己组建一个车队比较好。当年8月底,在成龙的支持下,程飞的车队成立了。

2016年10月,車队正式更名为“耀莱成龙DC Racing”。2017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耀莱成龙DC Racing”的两辆赛车38号和37号以全场第二、第四名完赛,并且双双登上LMP2组领奖台。作为车队的创办人,程飞第一次站上了勒芒的最高领奖台,与董荷斌所在的LMP2冠军38号车组一起庆祝。勒芒领奖台上空第一次升起两面五星红旗。“这其中还有一个很好笑的插曲,当我们队车手准备上领奖台的时候,那些主持人手忙脚乱的,我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没有中国国歌啊,因为这里从来没有中国赛车手夺冠。”程飞笑着说。更大的惊喜在第二天。经过赛会仲裁仔细审查证据,获得全场第三名的LMP2组13号赛车被判定技术违规,被取消成绩。于是乎,37号赛车顺势被提升到总成绩第三名、LMP2组第二。

“太疯狂了!我们原先已经很自豪了。要是赛前说我们会站上总领奖台,我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或许因为同时身为车队管理者,程飞更看重勒芒作为一场分站对全年世界耐力锦标赛(WEC)年度冠军争夺的意义。这是耀莱成龙DC Racing第一次参加完整赛季,程飞不仅取得了个人赛车生涯最大的成就,他亲手创建的车队也缔造了中国赛车在世界舞台的最佳成绩,“24小时勒芒比赛背后需要很多人,比如计时、换胎、加油,是很庞大的团队,单是工程团队我们有50多人,在50多人背后还有其他人的支持、比如招商、宣传、媒体,加上这些差不多有200人。我们很感激大哥的帮助,有大哥的支持,有这么优秀的团队,我们才能够这么快达到目标。”

赛车手里流传着这么一句玩笑:身为一个车手,有两件东西不能和人分享,一个是赛车,一个是女孩。但是“在耐力赛里,我们恰恰是需要共同分享一辆车。我们是一个team,要输一起输,要赢一起赢。”程飞是车手,也是车队的管理者,多年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经历,让他更加懂得团队的意义:“在耐力赛当中,我们需要分享赛车,我们需要相互协作,这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只有团结的车队才会有好的成绩。我们车队最大的优势就是团结。”

Q=《北京青年》周刊A=程飞

Q:除了开车,平时会有体能或者耐力的训练吗?

A:当然,赛车是一项特别的体育,区别于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赛车并不是每天可以操练的。我们现在资源较多,工厂中有一个大车底盘的模拟器,移动架子上有180度的大屏幕,可以一直保持车感。

有的参赛地区比较热,比如每年8月份在德州的比赛,8月份的德州室外温度高达42摄氏度,再加上防火服,车里没有空调,只有两个排气孔,引擎在座椅背后,车内温度有将近60摄氏度。在这个环境中一口气开两个小时,环境非常恶劣。比赛前我们就会在桑拿房训练。另外拐弯中的压力很大,拐弯中所受压力是你体重的4到5倍,抗压训练是有必要的。

赛车比赛就如同在跑步机上一边缝纫,一边在读书。脑袋和体能配合,彼此有一点偏差,就会影响彼此反应。如果你身体感觉累,你的脑筋就会想累,而不是想下个转弯该怎么转。我每天1个半小时至3个小时在健身房,自行车会骑行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特别休闲的时候每天骑行30或50公里。

另外自己也需要学习汽车原理,方便我们与工程师沟通,调整赛车的性能。现在回想,当时上大学没学习机械工程也是对的,因为可能学到的知识,在业余时间里我都学过了。作为车手也需要多元化,毕竟赛车是更加偏向商业化的运动,它背后需要大量的赞助和厂商,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机会。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Q:你说话慢条斯理,感觉性格很安静,作为一个车手需要什么样的性格呢?

A:每个车手都有自己的style,每个车手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车队里有比较健谈的,他开车的性格就是比较冲、猛、火爆的。像这种有冲劲的,最后放上新胎,让他最后冲位置——前期一个轮胎需要跑两三节,所以我们跑的过程需要保护轮胎。整个24小时的耐力赛是需要策略的,像跑马拉松一样。车手与车手的搭配组合也需要根据性格优势合理搭配。我一方面是赛车手,另一方面是管理者,我自己本身就比较平和,常需静下来处理事情。但有时候还是需要严厉一些,每个车手在车队里都有自己的personality。

Q:刚刚跑完墨西哥6小时赛,参加过的这些比赛中你更喜欢哪一个?

A:每场比赛都有自己的挑战。很多人都问我哪一场是容易的,我觉得没有一场是容易的,当你感觉容易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大动力投入做一件事,我认为每一场比赛都要去尽全力,如果没有发挥好,就需要叩问自己是否尽全力了?比如德州、墨西哥比赛之前,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桑拿房训练身体抗温。去年的比赛后我的身体减掉了7公斤水分。勒芒的赛道、节奏不同,24小时有夜晚、白天、有时候下雨,每一种情况我们都需要准备。勒芒的车道更多的是在封闭的街道上举办,危险性很大。到上海,赛道就很熟悉,但跟国际赛车手比,也是不可小觑。同时我们参加商业活动、粉丝互动,可能会干扰自己的注意力,这也是一种挑战,每一次比赛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

Q:比赛中遇到过事故吗?

A:如果没有出现过撞车,那你可能没有把自己推到极限。幸运的是我没有出现过大的事故,但我们车队里每个人都有过撞车。比赛的时候我们不会思考这个,会分心。比赛时要非常静,需要稳定的心情,专注思考下一秒弯怎么转,即使你前晚跟女友吵架、父母发生争执,到了赛车上,你就应该人车融合,一个弯一个弯去想、去面对,有点像佛教的meditation(冥想),只专注现在。

Q:现在你的成绩已经非常优秀了,对未来有什么预期吗?

A:我想跟这支车队一起发展。我希望通过比赛带领中国车队达到一个更高的成绩。在我小时候,中国是没有赛车文化的,不到15年时间,赛车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普及程度,但相比欧美、日本还是差距很大。他们的汽车工业发展很快,赛车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在国内,我们开会还会探讨未来汽车的发展 ,汽车未来是否会智能化?作為一个车队如何跟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将车队发挥出应有的行业价值?很多这种问题,我们每天都在问自己。我有一个偶像,他就是先成立车队,参加勒芒后跟福特公司签约来发展福特的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行业相比国外成熟企业,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赛车竞争刺激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

赛车手也需要生存,比如说我的队友Alex,嘴快,退役后可能回去做赛车解说,我自己则可能更想做行业的培植。目前汽车行业面临很多大变化,比如电动化,在变化的期间是给落后超越前者的一个机会,我们如果利用这个机会,可能会是一个转折性的成功。现在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赛车得奖,而是想为社会、为国产汽车行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Q:对于喜欢赛车的年轻人来说,赛车的门槛是不是很高呢?

A:相对于传统的运动,赛车的门槛可能会高一些。不过目前国内赛车的游戏已经很完善了,这种模拟器也已经更具有真实性,我跟董荷斌也参加过这种类型的赛车游戏,游戏玩家跟我们同台竞技,丝毫不输给我们。对小朋友来说可以通过现有的方式接触赛车。回想过去,如果没有之前的坚持,现在是不可以想象的。以前有人跟我说这个行业成功的只有百万分之一,我当时就想,那为什么这个百万分之一不能是我?所以我觉得,一直努力可能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你不去尝试,那真的是不能成功的。

Q:除了赛车还有别的兴趣爱好吗?

A:4岁时爸妈送我去学钢琴,我对音乐是一直感兴趣的,家里还有排练房,音乐我是用来放松、开心的。我还喜欢很多运动,比如滑雪、跳伞。可能是在美国待的时间多,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尝试。

tips何为勒芒24小时

在世界车坛上,有三大最高级别赛事,分别是F1方程式、WRC拉力赛和勒芒24小时耐力赛。其中勒芒24小时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但因为长达24小时的比赛时长和赛事中华人面孔的匮乏,勒芒24小时在国内的普及度并不高。

从1923年起至今,勒芒已经成为职业赛车手们梦想挑战的高地。很多著名的赛车手对勒芒大赛刮目相看,其中四次获得勒芒大赛冠军的法国车手波斯卡科洛就曾经说:“如果不打算参加勒芒车赛,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赛车手,趁早去找个别的行当,像种地什么的去干吧”。可见勒芒赛事在专业赛车手心中的神圣地位。

与F1不同,在整整24个小时不间断的勒芒耐力大赛中,不仅要看车手的技术和赛车的性能,更是对车手本身体能和意志的极限挑战。按照规定,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整个比赛是60辆车,每个车有3个车手轮番驾驶,每人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主车手总驾驶时间不超过14小时。大的车队会用两辆车参赛,小的车队则会用一辆。比赛分组别同时进行,每个组别分别跑自己的冠军,其中LMP1是厂商的车队,LMP2是私人车队,耀莱成龙DC Racing就属LMP2。

勒芒环行跑道全长13.5公里,其中绝大部分是封闭式的公用高速公路,赛车在其2/3的路段上时速达370km/h左右,在跑道上有一段约6km的直路,赛车在这段路上飞速驶过,速度达到390km/ h,基本每45分钟加一次油,每2个半小时换一次轮胎,其中加油16秒,换胎19秒,这个过程中可以更换车手。三个车手轮流开,一般两个半小时换一次,直到开完24小时。

如此高速的比赛对赛车的各种性能要求自然更高,只有那些制造最精良、稳定性最高、走在时代最前端的车型和汽车产品,才有资格和车手一起参加勒芒赛事。所以勒芒赛不但是全球最优秀的赛车手们的竞技场,更是一个先进车型和汽车产品的大秀场。

猜你喜欢
耐力赛勒芒赛车手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耐力赛圆满收官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耐力赛开赛!
火星赛车手
宾利品牌于勒芒24小时耐力赛庆祝百年华诞
888号车拿下SIC888首场冠军 首届上赛888公里耐力赛圆满落幕
赛车手星星狐
After 24h:除了耐力之外,适当的放松亦很重要
经典勒芒
F1赛车手
期待乐:大学生分期购物的耐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