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台达,追寻科技应用之美

2017-11-27 22:02吴涛
信息化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台达绿色建筑

吴涛

与我们对于其他任何城市和区域的印象或理解绝不相同,一百三十多公里一弯浅浅海湾犹如天堑,隔开了大陆与台湾。我们通过教育和舆论来理解意识形态,架构我们的认知;我们通过人,通过我们长久以来接触到的历史、书、画、电影、歌曲,来丰满我们的猜想。

我们知道的台湾,有胡适、林语堂、于右任、梅贻琦、顾维钧、张大千、那志良、许寿裳这些文化大家;还有金庸、古龍、琼瑶,有余光中、李敖、席慕蓉、龙应台,对其著述我们往往如数家珍。

有我们深爱的邓丽君、张雨生、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齐秦、林青霞,谁的房间里没有贴过他们的海报?谁的梦中没有出现过他们的身影?

有鸿海郭台铭、台塑王永庆、台积电张忠谋这些商界大佬,也有大受欢迎的痞子蔡与《第一次亲密接触》、几米与《向左走·向右走》、九把刀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朱德庸与《涩女郎》,有李安,有赖声川,有南方朔……

有神秘,有向往,有惋惜,有愤懑,有惆怅……除了地域上的理解,更多还掺杂了属于自己的立场和民族情结于其中。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一切都倍加敏感,远道而来,很容易因为听到、看到,被拨动心弦。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真实踏足其上,面孔、肤色、语言、文字、交通……何其相似,扑面而来的,是亲切!

从桃园,到高雄,从高雄到台中,从台中到台北,搭高铁,转巴士,从清冷乡野,到繁华都市,从绿建筑,到厂房,到台北故宫,到士林官邸、“总统府”……一路聆听,一路观看,一路感受。适值“十九大”召开,这种感受又被进一步放大,窝在酒店里看台湾的新闻节目,远比出去逛街购物有吸引力。

感谢台达集团邀请,一周台湾之行,让我有机会能短暂而真切地感受台湾。同时,也通过对台达方方面面的了解,追寻科技应用之美,也让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达。

爱永续

台湾之行第一站——高雄市那玛夏区民权小学

湛蓝穹顶,绿树掩映,花果点缀,青草清香……屋檐下的蜘蛛网,独特的随地貌高低起伏的跑道,碎石与杂草垒就的步道,热情大方礼貌的孩童,风趣的教导主任,耐人寻味的历史渊源……80来个孩子的天堂,一个你看了忍不住想重新读一次小学的地方……这就是本次台湾之旅行程第一站——高雄市那玛夏区民权小学——由台达基金会在八八风灾(2009年8月台风莫拉克侵袭台湾)之后捐助,是一座中海拔的美丽绿建筑校园,在台风季时也会成为附近居民的避难中心。

这座取得了台湾绿建筑最高等级“钻石级绿建筑”认证的小学,型美而质朴,处处都透露着机巧。据该校吴校长介绍:校舍设计具有原民文化、环保、生态、教育,以及防灾、避难等多重涵义,从原住民传统的住宅型态延伸,让校舍成为一个有家的感觉的大房子。在建筑手法上,除将采光与风向条件导入设计中,以达到减少能源使用目的外,还应用太阳能电池板等节能设备,大量使用再生能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曼陀罗花朵造型的木造图书馆,更是将这些建造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使用木材本身可达到的固碳效益,直接使用台湾本土造林疏伐的柳杉,兼顾制程和运输上的较低碳排放。图书馆也主动地利用山上日照特点,结合台达的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系统,使其能完全使用再生能源,成为台湾首座达成“净零耗能 (Net-Zero) ”高标准的校园图书馆。

那玛夏民权小学仅仅是由台达所捐助实施的绿色校园的其中之一。实际上,在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2013年4月),台达集团也第一时间捐款人民币一千万元,于雅安地震灾区捐建一所抗震强度符合当地最高标准的绿建筑小学;台达还曾于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灾区四川绵阳捐建“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这是灾区第一所全校式绿建筑。

台达在对灾区的援助上固然不遗余力,而我们更加欣赏的是这其中所体现的“永续发展”的理念。

那玛夏民权小学在新校园规划之初即以“永续式净零耗能”的绿建筑精神为主要设计理念。相较于相同规模的校舍,新校舍可以达到65%的节能成效,这与同样由台达基金会捐建、2011年取得美国绿建筑LEED白金级认证的成功大学孙运璇绿建筑研究大楼,有同样杰出的节能表现。

以爱的名义,将“永续发展”注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记忆,就连圣母心的人也没办法跳出来指摘。

我还想到一个“永续”的事例。在台北台达视讯总部交流的时候,Vivitek(丽讯)大中华区暨亚太区总经理施彦名博士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在台北故宫有一个动态的富春山居图的展示项目,投影机为台达品牌,郑崇华董事长就提了两点要求:一是无偿捐助投影机,二是终身免费维护。

在台南担子面高雄店用晚膳,本以为只是一碗面,却上来满满一桌子硬菜。直至吃完,还未见据说上过陈水扁“国宴”的担子面。

是夜。宿高雄最高楼85大楼君鸿国际酒店,新闻很精彩,不愿睡去。

绿筑迹 绿见科技

第二站——“绿筑迹 - 台达绿色建筑展”

而2017第三届生态交通全球盛典中最大的环境教育展“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也正是以读剧搭配趣插画投影演绎的《那玛夏的图书馆》亲子绘本的绿色建筑故事拉开序幕。

展览以“低碳住行、转动城市”为题,首度将全球巡展的绿色建筑内容结合低碳交通,通过全球首见超高26,000流明、超高画质8K投影等创新手法让民众对气候变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并向大众分享台达在建筑、交通及能源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以及在低碳城市的具体实践。endprint

台达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先生在开幕式上表示:“建筑与运输分占全球与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9%及23%,耗能成长幅度也未见停歇,是实现《巴黎协议》控制全球升温在2℃内的两大关键。台达研发的楼宇自动化、电动车充电、智能照明、储能等诸多创新技术,即是针对此一趋势下的有效解决方案,更是协助全球城市实践低碳转型的基础。”

本次展会策展人、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郭珊珊女士表示:“绿色建筑的意涵,起初由耗费最少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进而关注生态、健康等面向,现在更扩展至小区、城市层面。因此我们在高雄展览中,加入了低碳交通及能源管理,为民众勾勒低碳城市的蓝图。同时台达也较过去的巡展加入了更多的多媒体应用,以强化亲子互动。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通过台达全球最先进的高流明8K投影机,放映与NHK Enterprise合作的首部8K超高画质环境教育纪录片,以极细致的画面呈现台湾山水之美,期望大众能更珍惜水资源。”

绿筑迹展通过许多创新互动及投影技术,让民众从贴近生活且生动的展示中,体会建筑与交通节能的益处。台达还通过旗下投影品牌Vivitek丽讯的Qumi投影机以融合拼接投影结合互动,营造亲子互动的环境,动态介绍今年七月达成单月“净零耗能”的台达美洲总部各式节能科技;2009年曾缔造全球最大规模“建筑整合太阳能(BIVP)”记录的高雄世运主场馆,更通过台达激光超短焦投影机光雕呈现日光粼粼的太阳能系统;展览更以导电油墨结合动态投影,以轻松的手绘风格让孩子们也能理解未来电网的样貌。

高雄绿筑迹展由建筑扩展至交通,将台达全球领先的电动车充电方案、LED智能照明及交通管理等低碳交通方案融入城市街景,以文创设计阐述节能科技;此外,在部署的“高雄港口”城市意象下,策展团队更特别剪接《奇迹高雄》短片,搭配台达机器手臂现场演绎智能制造科技,今昔对比,呼吁协助缔造台湾奇迹的低碳市民们,一起为城市谱写下一部绿色传奇;展览也将减碳达人阿干最新的居家减碳秘方带到现场,让民众能轻易实践减碳的生活理念,带动社会对绿色生活的关注。

在台中咕噜咕噜原住民音乐餐厅,感受不一样的特色音乐,不得不说,少数民族,往往具有更高的音乐天分;夜宿台中日光温泉会馆,聽说室外裸汤最是不容错过,但看看身材,还是就在房间里泡泡好了。

就关心政治来说,大陆人不及台湾人之十一。十九大选举尚未开始,台湾方面已经将人选确定下来,拭目以待吧!

责 环保节能爱地球 人人有责

第三站——银泰科技工厂

的确如此!

环保绿色绝不仅仅只是一句高高在上的口号,它也是接地气的。至少,我们在参观“绿筑迹 - 台达绿色建筑展”之后,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台达,让爱地球也变得更简单,更多元。

据透露,台达的绿色建筑之旅,源自2004-2005年间郑崇华先生与台达经营团队走访德国、泰国等国家的多栋绿色建筑。2006年,台达在台湾台南科学园区打造了全台第一座通过台湾绿色建筑九项指标的黄金级企业厂办——台南厂(2009 年升为钻石级),自此,台达就承诺未来所有新建厂办都必须落实绿色建筑设计与理念。

除了绿色建筑本身,和台达合作,引入台达能源管理系统、部署智能电表的厂家更是不胜枚举。其中,专注传动组件领域的银泰科技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家。

本次台湾之行第三站:参观银泰工厂。

如果说参观那玛夏小学,我们感受到的是惠风和畅、鸟语花香和心旷神怡,在银泰科技,看到的全是仪表、开关、数据,感受到的就是在数字和流程上的精益求精。如果那玛夏小学的“绿”体现在窗角廊檐,体现在孩子们和老师的欢笑中,那银泰科技的“绿”,更多的就是数据至上、利益驱动了。

据银泰科技负责人透露,因为台湾限电,而且电费不菲,所以在与台达方面多次沟通协商之后,开始部署台达的能源管理系统,铺设台达的智能电表等设备。自2015年开始运行这一套系统以来,已经累计实现用电量下降13%,电费减少21%,单位能耗成本降低10%。在这其中,台达的系统将工厂内单一或区域内设备的能耗形成了量化的数据指标,为厂办的节能提供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一个非常值得拿出来说明的情况就是,当模糊的能耗变成了可量化的数据,企业员工就会开始在数据的“美好表现”上斤斤计较起来。可以说,能耗降低的成果,既来自于实际层面的节能优化,也有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流程优化,还有每一个员工潜移默化的节能意识形成。

银泰科技负责人表示:做节能就是做公益,在每一个细节上去抠,已经成为了习惯。

“气候变迁是全球的事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环保事业,不但是商机,也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人类共同的问题。”郭珊珊执行长指出,“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要让大家有动力去做节能降耗,做环保,首先还需要这种环保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利他性。”

她分析说:如果三年内能够回收成本(如电梯能源回收,这在银泰科技工厂,在台达总部大楼,已经是标配),就会有部署的意愿。台达需要做的,就是在经济效益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绿色的设计,也不是配置设备,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有节能、环保的习惯。

无论是绿建筑,还是配备了能源管理系统的工厂,就是一颗颗绿色的种子,在地壳上,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逐渐迸发出“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巨大能量来。endprint

从景美女中,到辅仁大学,台达集团的黎烈芳小姐是学新闻出身,在导游车上,她对台湾,尤其是台北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跟大家分享她当年的高中全部24个班级名称: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温、良、恭、俭、让、礼、智、诚、勇、廉、真、善、美、乐、勤、朴。

六合夜市,喝了有各路“大佬”签名的“郑老奶茶”,吃了担子面、肉圆、割包……很享受!

从今天开始,洗完手不再用纸巾擦干了,在裤子上或衣襟上蹭,非常方便!

得 善意的回馈

第四站——台达台北总部

台达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先生曾强调: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为台达企业文化的基因,同时为公司运营与业务发展的重要项目。

“现在不做,将来会后悔!为地球全人类好的事情,越多人参与越好”,郑崇华先生这样的信念,不仅落实在台达的业务经营上,也具体展现在台达作为国际企业公民的实际作为上。

台达积极落实“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以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持续开發更具环保效益的产品及服务。2016年,厂办节能总投资超过新台币一亿五千万元、产品节能35亿度电、11栋获认证厂办与5栋捐建绿色建筑共节能1,520万度电。过去数年来,高效节能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协助客户节省208亿度电,减少约1,107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无论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心,还是商业行为,在如此惊人的数据面前,相信没有人会对此再有质疑。而且因为大力投入环保产业,已经开始得到了善意的回馈。

郭珊珊女士指出:“起初,(台达)绿色建筑只是减少资源耗费和废弃物数量,渐渐开始关注生态、健康等领域,现在绿色建筑的范围已经扩展至小区、城市建设层面。”这无疑为台达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泛的市场机遇,也打开了思路。

另一方面,藉由长期持续在环境教育推广的努力,台达亦备受国际评比机构肯定与青睐。于2017年道琼斯可持续指数(DJSI)评比中,台达从全球37家标杆电子设备、仪器及零组件企业中脱颖而出,连续七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指数“世界指数”(DJSI World),与国际领导企业并列前茅;并连续五年入选“新兴市场指数 (DJSI-Emerging Markets)”,在“产品管理”、“企业公民与公益”、“劳工指标”与“重大性议题”等项目获得全球电子设备产业最高分。这无疑会成为全球投资人投资永续经营企业的重要参考指标。

日前,台达亦荣获台湾《远见》杂志第13届“企业社会责任奖”三项大奖,包括年度大调查电子科技组首奖、“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推广方案”与“Delta MOOCx-让好老师的影响无远弗届方案”分别获得环境友善组与教育推广组楷模奖。台达为历届评比中同时获得首奖与楷模奖最多企业,且自2005年《远见杂志》企业社会责任奖评比举办以来,累计共获得14座首奖与3座楷模奖。

《远见》杂志“企业社会责任奖”评审表示,台达在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长期持续投入,已累积可观成果,不仅为同业标杆,也值得跨产业学习;“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推广方案”则以善用多元角度亲民手法,提倡绿色建筑重要性,同步关注专业者需求,布局未来,扩散多方面影响力,获得肯定。

而一周的台湾之旅,怀抱着一种干燥的海绵吸收来自方方面面东西的心态而去;回来,有一种行囊空空的遗憾。台湾太复杂,太多面,三言两语都没法说得清楚。就像一块吸了水的海绵,总能挤出一些什么,但是,更多的是默默体会。

当然,对于台达集团的多方面了解,还是收获满满的。有一点,从台湾回来,我在机场洗手,不再用擦手纸了,作为一个一贯自律的人,却未曾想会“抠唆”到这样的地步。面对国民党在台湾目前的极度窘迫的境遇,有时候我甚至不怀好意地想,民进党是不是就是占了“绿营”的概念之便,才会在短短十几年,把国民党挤兑得几乎无容身之所。

但“绿”是大势,不但是商机,也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达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台达
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
——“绿筑迹 ——台达绿色建筑展”台达记者会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台达中型PLC AH500系列在12轴圆网印花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