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愈师生观的当代启示

2017-11-27 10:57王晓旭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韩愈师生关系

王晓旭

【摘 要】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贯主张尊师重道,积极投身“诲人”活动,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在《师说》中韩愈对教师的职责、择师标准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的师生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尊师爱生观念,解决当代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继承并发扬“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有重要的现代启示作用。

【Abstract】Han Yu was a famous litterateur, thinker and educator in Tang dynasty. He has always advocated respecting the teacher and his teaching,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to the teaching work,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In “On the Teacher”, Han Yu has detailedly analyzed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standard of teacher selection,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others, in them,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view has a enlightenment for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loving students, sol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in modern education, and for creating a harmonious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though of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also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role.

【关键词】韩愈;师生观;师生关系

【Keywords】Han Yu; view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79-03

1 引言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的《师说》一文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當大胆的。

2 当代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也处在一个改革的时期,师生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努力改善和解决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加有利于建立平等、真诚、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当下时代和教学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出现的种种矛盾主要表现为:

第一,师生地位的失衡与博弈。师生地位的失衡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重师轻生。有些教师打骂体罚学生;有些教师对学生实行“冷暴力”;有些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甚至还有教师上课敷衍,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二是重生轻师。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尊师重道观念淡薄,师生地位的失衡造成双方良好品行的丧失[1]。近年来师生关系恶化的极端事件屡见不鲜,败坏了师生形象、污染了教育净土,学生的纯真、教师的操守也随着道德的滑坡而沦丧。师生地位的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把学生看成是“有欠缺的”,必须经过教师的管理约束才能成人成才,在教学活动中奉行知识自上而下的灌输与规训。另一方面又在师生关系中偏向儿童,形成师生关系中的学生优势文化和鼓励儿童的反成人文化[2]。

第二,师生关系的功利与冷漠。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加剧了师生关系的异化。师生失去对“至善”的追求,教育窄化为满足个体的自然欲求,师生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形成功利、暂时的契约关系。师生各取所需、无意关照对方的需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待加工的物品”,教师沦为了众多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学生也并非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热爱教师,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不得不向教师汲取知识,功用而非情感成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并由此造成师生情感冷漠。教师关心学习成绩远远多于对学生个人需求的关照,这多是由于教师的奖金、职称、荣誉光环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同样学生对教师恭敬谦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学生需要利用教师的知识来为自己铺路。表面看来师生之间实现了地位的平等,但实质上师生之间却是以追求个人的私欲为目的,这贬低了教育的价值,也使师生关系充满矛盾和冲突。

第三,师生对话的障碍与隔阂。师生对话的障碍和隔阂首先表现为缺乏沟通。沟通应是师生之间灵魂的交谈、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而师生在课堂之外很少甚至没有可交谈的话题或机会,不了解彼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造成师生间的疏离,双方把彼此简单化为符号而不是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师生对话障碍还表现为师生沟通方式的隔阂[3]。教师习惯以权威自居,常命令斥责学生而非耐心听取孩子的合理诉求,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和学生所用的话语体系不同,教师习惯于成人思维的交谈方式,而学生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教师的表达未必被学生理解。教师以为浅显的道理,学生可能觉得深奥并渴求教师进一步阐明,而教师常意识不到学生的困惑觉得学生应该理解并接受,由于沟通上出现了问题,导致经常出现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自认为辛苦敬业尽职尽责,学生却觉得老师刻板冷漠,不为学生着想,因为不理解而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endprint

3 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民主平等师生观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对师生关系的探究局限于师生地位的高低。纵观师生关系的历史发展,总是在“以师为主”还是“以生为主”上争论不休、此消彼长。尽管师生关系在时代的发展下向多元化发展,但其理想样态始终是基于尊师爱生。

尊师首先体现为学生诚心求教,教师涵泳品行。中国古代流传下许多学生求教的感人佳话,如《后汉书·李固传》记载,李固“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万里”;还有脍炙人口的“程门立雪”:“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尊师既需要学生有“程门立雪”的韧性和执着,也需要教师涵泳古代教育大家的风骨,德才兼备,以高尚的德行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尊师意味着师生情感的共通。历史上孔门师生同甘共苦的事例最令人感动。孔子一生奔波,子路一路追随,孔子曾慨叹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阳货》)尊师强调的是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而知识上虽然教师“闻道在先”占据主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不知,尊师不是对教师唯唯诺诺、唯师是从,而要具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魄力。当教师有所不知时,学生有权利也有责任向教师提出,这既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也体现了师生踏实的求学态度和对真理的尊重[4]。

爱生首先体现为设身处地的关爱,真正把学生当作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给予学生品德和生活上的全面关心。理想的师生关系需要突破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的束缚,从知识和人格两个角度思考。在知识上,韩愈提出“闻道有先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闻道在先”,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依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学生要尊重爱戴教师,互相学习和进步。然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在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互相关爱。对师生关系的正确理解是实践的前提,这既需要教育理论者的努力,也需要师生共同去体悟。

4 韩愈针对师生关系的主要教育思想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详细表达了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是文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师说》对于教师的任务、择师标准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首先,《师说》在开篇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教师的第一个任务是“传道”,这个“道”不仅指道德,更应该是指德才兼备的人,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之曾讲道:“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可见“传道”的重要性[5];教师的第二个任务是“授业”,顾名思义,授业就是向学生传输知识和技术,古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要求教师授之以鱼,同时也要授之以渔;教师的第三个任务是“解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既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更要注重技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韩愈提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圣人无常师”的择师观。这种择师观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不再有门第、阶级的差别,只要有“道”,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才学,德才兼备都可以为人师,都可以向他学习。这种择师观点的提出鼓励人们积极求学,开阔视野,促进了知识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取消了传统的择师标准,作为学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只要对方有优于自己的地方,都可以拜师请教,师生间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关系,双方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最后,韩愈在文中提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韩愈这种择师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十分引人注意的,这与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观点相近。韩愈认为知识的掌握有先有后,每个人也都有各自擅长,闻道在先的人可作为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师生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不断学习,也可能掌握了一些知识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这是很正常的情况,老师和学生可以互为师长,共同学习,无需被老师或学生的地位所羁绊,只要心中有所不知有所疑虑,都应该虚心向人请教向人学习。

另外,虽然韩愈在《师说》中主张尊师重道的思想,但可贵的是他在强调尊师重道的同时也看到了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重要性,看到了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辩证地提出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关系,这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也是极有价值的。

5 韩愈的师生观对当代师生关系建构的启示

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生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的观点对当今教育的师生关系问题也十分具有借鉴的作用。《师说》一文中不仅肯定了教师的作用,也充分认识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对我们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所启发。

第一,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构建,营造良好健康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的评价,决定着师生关系能否融洽和谐。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名富含人文关怀的教师, 爱学生、包容他们的不完美、理解学生内心的痛楚迷茫、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

第二,构建共通的生活世界。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要摆脱课堂教学的局限,沟通师生的生活世界。如果仅站在教学的角度构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便成为静止的、表象式的师生关系;师生若只把对方视为知识的“传递者”和“接收者”,他们便忽视了情感的关照而将对方物化了。对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而言,于师于生都应尽力去了解对方,走进对方的生活,关怀对方的内心。

第三,提倡“教学相长”。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只要是“ 能”者就可以为师,老师和学生都可能有优于对方的地方,可以互相为师共同学习。所以,我们现在提倡“教学相长”, 就是鼓励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第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相比较知识的储备,师德对师生关系影响更深,师德是教师的根本,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真正为学生着想。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要富含人文关怀。一个有人文关怀的教师会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能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能包容孩子的缺点,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环境。一个有崇高师德的教师不因清苦的生活而厌倦,反而乐在其中;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厌烦,真正认可自己的职业,将自己的职业视为一件乐事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如此,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当代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韩愈.卫绍生,杨波注译.唐宋名家文集——韩愈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潘石瑛.韩愈的教育思想研究[J].家教世界,2014(4):225.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石贤.韩愈教育思想初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81.

【5】彭梅. 《师说》中的师生观及其现代启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03):1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韩愈师生关系
论韩愈奇文《毛颖传》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两个”韩愈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