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新政策对内需结构和就业压力的变化影响研究

2017-11-27 10:35孙岩王宇
商情 2017年39期
关键词:人口结构内需就业

孙岩 王宇

[摘要]人口是一国内需满足的主体,有效扩大内需必须关注人口增长下降、人口老龄化、人口城市化等趋势蕴含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人口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中外经验,对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迁对内需结构和就业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人口增长不会破坏扩大内需。实现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允许人口适度增长的转变,应成为扩大内需和减轻就业压力重大战略。

[关键词]人口增长 人口结构 内需 就业

一、引言

从中国的发展历程看,人口过快增长曾经为国民经济带来许多困难,人口增长的下降也带来了人民福利的显著增加。这是否意味着延续人口增长的下降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是个福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中国政府出台了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揽子措施,遏制了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那么,内需永久、持续增长的动力是什么?人口因素及其变化蕴含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十几年以来中国已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内需,下一步还有什么选项?本研究对寻找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可能路径和持久动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政策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找出缓解就业压力的新途径。

从理论意义上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二元结构”理论以后,劳动力无限供给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经典的、几乎不受质疑的假定,然而这个假定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2004年以后出现的“用工荒”,在时间和空间上迅速蔓延,大学生就业也由90年代以前的抢手变为近年来的烫手,“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交叠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独特风景。由此,基于人口增长、结构变迁的视角分析中国的内需和长期经济发展问题,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因素影响内需的理论回顾

人口因素对内需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论述。魁奈、马尔萨斯论述了人口增长和消费资料的关系。马尔萨斯把人口则使资本积累和摆脱低水平陷阱变得更加困难。马尔萨斯还强调只消费不生产的集团必须保持足够大的规模,才能保证社会总产品被全部销售,以此避免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者把人口增长看作有效需求增加的原因,认为人口增长能够扩大消费,为企业家提供乐观预期,打开投资通路,人口增长的下降则关闭了投资通路。

三、就业相关概念解释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法定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者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是通过就业市场实现的。就业市场,也被称为劳动力市场,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劳动力资源配置和调节的一种机制,是劳动力交换关系和交换场所的总和。就业市场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一是就业市场的主体,即劳动力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二是劳动力商品本身,即凝聚在人体中的简单与复杂的劳动能力,是就业市场供求的对象;三是就业市场信息,劳动力商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同于其他物质商品,它的性质、数量、等级乃至供求关系,均要靠市场手段来反映和实现;四是就业市场的价格,即工资;五是劳动力的中介结构;六是就业市场的相关条件,这包括政府的调控政策、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法制保障等。劳动力这个概念是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它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涵义。

劳动力的概念通常有以下三种涵义:第一,指人的劳动能力;第二,指拥有劳动能力,并且在从事劳动活动的人;第三,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全部的劳动者。劳动力的这三种涵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无论什么人,无论是劳动者个人还是劳动者总体,都是只有他们具有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才称之为劳动力,因此,第一种涵义是后两者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关于劳动力的定义是:“我们把劳动力或者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是一个科学完整的定义,对劳动力的概念作出了比较精确的界定。现代劳动力经济学中对劳动力的解释为:在一定的年龄范围之内,拥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需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从业者和失业者。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有一些和劳动力联系十分紧密的概念,其中主要有: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等。

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状况,是制定劳动力分配和使用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通常规定劳动年龄人口为15到65岁的所有人口,不论其是否参与了经济活动。劳动力供给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中特定的劳动年龄人口,正在工作或者没有工作而在找工作的人口的总量。

劳动力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总规模,一般用社会实际就业人口统计数来衡量。

四、劳动力需求现状分析

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二是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替代劳动力,使得制造业提供的就业机会逐步减少;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包括向城镇的流动或者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四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还有些欠缺。包括劳动力市场监督力度存在不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力转移的户籍制度、随迁子女教育、医疗关系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五是劳动力供求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低素质劳动力逐渐过剩,而高素质劳动力又相对不足。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最终反映在就业量上。

五、实施以人为本的扩大内需战略,缓解就业压力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要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并动员群众参与人口的管理,实施国家、地区、家庭的三级管理互相结合。传播和倡导新的生育文化,让计划生育观念成为自觉的生育意识。特别是要加快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推动计划生育由行政管制机制向利益导向机制的倾斜,更好的为人口结构的转变服务,进而缓解就业压力。

(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政府应在政策引导上发挥积极作用,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科技研发的投入,给企业和大专院校科技研发以优厚的政策鼓励,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

建立城乡平等劳动力市场制度,也就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在搞好城乡就业和再就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城镇劳动力向涉农产业转移,引导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

(四)把握人口增长、结构变迁内涵的发展机遇,

引领扩大内需方向。人口增长下降、少子老龄化、人口城市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等趋势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动向。积极培育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消费热点和新兴产业,围绕汽车、家用电器、家政服务、社区服务、体育保健来培育消费热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服务,把需求引导供给和供给创造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对孩子或年轻消费者市场萎缩的趋势要制定预案,有序转型,防止资源闲置和浪费。随着人口增长、人口城市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要进一步增加城市的住房投资、特别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同时加强宏观调控,遏制投机,努力化解房地产市场不可持续的风险。

(五)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充分挖掘人口红利

“十三五”期间,中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人口比重及规模仍在高位运行。另一方面,“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仍将在时空上继续蔓延,由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课题。树立就业优先原则,不仅关乎民生,也关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推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一切有利于就业的政策环境下,加快调整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适合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增长点,采取切實措施缓解民工荒,同时通过教育结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和就业观念,解决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供非所需”和“需非所供”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口结构内需就业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需拉动效应研究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人口结构对房价的影响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