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2017-11-27 21:12夏自由
科教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培养途径创新创业

夏自由

摘 要 论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入手,分析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较低的原因。提出成立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学生社团 创新创业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79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与创业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各院校都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1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如图1所示。

2 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观来看,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如下:

2.1 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不够

实现专业技术的创新,首先必须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加深专业学习的深度。

目前,大学教育的专业课程一般放置在后两年。由于专业课程较多,过于集中,每门课的学时分配较少,教学深度有限。学生短时间的学习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有限,实现创新有难度。

2.2 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不够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域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普及到大部分学科和专业。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应该涵盖所有学科领域,除了理工科需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经济、管理、营销等许多文科专业也应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2.3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实践创新项目,采用学分奖励、物质奖励的方法,鼓励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但效果不是太理想,只有少数学生树立了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没有完全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改革方向,没有从制度上建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2.4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偏弱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学习较多,实践操作较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多是模拟训练。

其次,创新平台不足,创新的方向不明确,问题导向和社会需求导向不足,与行业企业的交往少。

另外,创新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创业没有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较低。

2.5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较浅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训为主,开设几门课程,开展创新训练、创业技能训练,或者组织几个竞赛,设立几个科研项目,等等。部分院校还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或设立创新创业学院。

这些方式,没有很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互割裂,课程体系不融合,教学活动分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偏低。

2.6 创新创业的空间不足

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创业活动的实施,都需要较好的平台。目前,创新活动主要依靠创客空间、实验室、实习的公司等;创业实施主要依靠科技园。

与大学生数量相比,这些创新创业资源非常有限。空间的不足导致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局限于“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而实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需要的是全民创新创业教育。

3 基于学生社团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学生社团不以创新创业为目标,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有助于专业学习的深化。专业型学术社团,以专业为基础,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人根据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探讨专业知识技术,加深专业学习的深度,为专业技术创新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

另外,通过社团邀请专业领域知名的教授、学者、企业技术工程师等,开展讲座与培训,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动态,深化专业技能学习。

(2)有助于多学科的融合。学生社团提供一个开放互动式的创新创业学习平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合作交流,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教学实践。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有形载体。基于社团开展学科竞赛,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能强化了专业知识,通过实践提高了研究性学习水平,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4)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方面,通过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对于低年级学生,其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可以提前接触专业知识,唤醒技术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通过社团组织的科技活动,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可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有助于提升创新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的专利申请多,实施少,很多技术创新的应用价值小。根本原因是创新没有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基于社团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课堂教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灵活性较差。社团的自主学习,更多结合了社会的需求。另外,社团组织的创新实践来源于社会需求,创新成果更具有应用价值。

3.2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学生社团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在社团的组织下,学生可利用所學的专业技能,承接相关的社会业务,课外兼职。一方面,可积累工作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可提前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为以后的创业目标选择积累经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另外,社团是学生自发而成的群体,社团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都是学生自主创造,学生可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为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有利于创新与创业的结合

由创新实施创业,需要一个孵化过程。社团是创新创业的孵化器。社团可以将具有技术、管理、营销等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实施团队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4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持续性

目前,学生社团都是采用老带新的运行机制。基于这一机制,社团组织稳定,可以与行业相关企业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创新实践过程得以传承和持续,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良性循环。

4 总结

基于学生社团培养学习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的教学作用,需要学校规范社团的管理,委派稳定的指导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平台,给予一定的资助,引导社团积极成长,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2] 张佳.高校学术社团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助推作用初探[J].科教导刊,2013(6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培养途径创新创业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