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与渠道的几点思考

2017-11-27 02:57程彤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程彤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客观需要。当前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渠道等面临诸多实践层面的困境。结合教学经验,从教育自身规律出发,探索教学方法,拓展教育渠道,创新马克恩主义信仰教育,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06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动权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客观需要[1]。然而,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渠道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需要,因此,不断探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和深入拓展教育的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

信仰教育方法是实现信仰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发挥信仰教育的激励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在传承优秀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须进一步探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法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

(一)探讨式教法

由于学生个体知识构成、身处立场、成长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知和观点就可能有很大差异。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采取探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辨别问题的能力。而要有效地实施探讨式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性。也就是说,问题本身要能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二是问题设置的吸引力。课堂问题设置,一定要紧密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便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三是课堂氛围的宽松度。在讨论发言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鼓励每名学生热情参与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案例式教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法,在教学中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激励者。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辩证深入分析,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案例教学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也不是单纯的原理加实例。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对材料进行罗列堆积,而要选取真实可靠的典型案例,使整个案例式教学形成课前准备、小组讨论、总结阶段、完善阶段、形成方案的完整链条。相对于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对目标更加聚焦,更加注重团队配合,更注重从可操作层面解决问题。

(三)体验式教法

体验式教法是教师创设实际情境或模拟情境,在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的环境中,获得感悟与经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认知提升、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的学习就不再仅属于认知和理性的范畴,而是已经拓展到情感和人格层面。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更是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四)情感感染法

情境感染法就是教师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育内容和目标,通过设置特定的事件与情境,来熏陶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如临其境,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信仰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外在的教育要求变成为学生主体的自觉行为。情境感染法关键是情境设置,核心是以情感人。而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教学是以理服人,稳健的教风才会为人称道,其实不善于情感表达,恰恰是信仰教育者的能力短板,这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五)实践感知法

传统的理论讲授法主要局限于课堂,实践感知法的特点在于社会性和应用性,它通过实践感知使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得到内化。马克思主义能不能进入学生内心,思想中的信仰观念能不能坚定,绝不只是靠课堂上的理论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去体会和领悟[2]。2016年暑假期间,我校组织学生到平山县下槐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7天,大学生们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培养了自己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朴素情感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渠道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渠道的选择应该与他们选择信仰的渠道相融合,他们形成信仰的渠道就是我们进行信仰教育要通过的渠道,在他们形成信仰的每一条可能的渠道上我们都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指示牌和养成机制。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渠道。与其它教育渠道相比,课堂教学的鲜明特点在于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稳定性、集中性、深刻性,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课堂的作用,在某些程度上还会影响了它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课堂教学教育发挥最大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课堂教学重视程度。目前部分高校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认识不足,仅仅将其设为公共必修课的问题。部分高校担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程的教授重视课题忽视教学,课程让讲师、助教来上,有的导师甚至让自己的研究生上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应建立教授亲自上课的机制,做到从师资上保证教学效果。二是提炼课堂教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性制约着大学生对其的全面认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8学时掌握如此博大精深的内容,对每名授课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因此要在提炼精华上下工夫,讲枯燥的理论生活化,做到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才能被学生乐于接受。三是改进课堂教学的考试考查方式和内容。目前,考试考查方式单一,一般由平时表现得分和期末考试得分组成。同时试题内容设计单一,尤其是考研试题尤为明显,一些学生靠死记硬背辅导班的知识得高分,因此探索改革考试考查方式和内容势在必行。endprint

(二)校园生活教育

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不仅源于各種课堂教学,更源于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正是处在信仰的选择和形成阶段,他们在校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因此校园生活教育对其非常关键,这是颇具生命力的一条信仰教育渠道。结合我近些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开展校园生活信仰教育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建立兴趣小组、学习社团。目前高校中都有大量的学生社团,其构成都是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特点是参与热情高,不足是对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对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研习社团,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要经常进行指导,借助这一平台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生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立场、观念和行为等方面的要求,能使高校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实精神生活,提升道德境界,树立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大学生把志愿服务重心下移,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利用自身所学和特长,帮助农村开展文化传播、科技咨询、医疗救助等实践服务活动。参与者通过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在服务奉献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同时培养了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组织生活教育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学生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经常性的组织生活教育,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更是直接联系学生、引导学生的最有效的力量。上好党课,推荐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是从大学生党建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抓手。

(四)社会宣传教育

人具有社会属性,任何一种理论的传播都离不开宣传。积极的社会舆论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方面,社会主流新闻媒体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过程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办好校园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加强校园贴论坛管理,增大宣传覆盖面,增强教育时效性,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3]。

参考文献:

[1] 张溱臻.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J].才智,2012(3):134-135.

[2] 张霞,邓淑华.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四个维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4):152-155.

[3] 林雪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的当代境遇与出路[J].广东社会科学,2015(2):79-83.

[ 责任编辑 杜建立]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