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脱贫记

2017-11-28 08:58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7年21期
关键词:红蓝井冈山贫困户

王海珍

随着江西省井冈山市率先宣布脱贫摘帽,全市4000多块贫困户信息牌将成为历史,井冈山如何脱贫?

2017年2月26日,經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江西省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井冈山是如何做到的?

一、全国首创“红蓝卡”分类识别机制

为了精准再精准,井冈山在全国首创了“红蓝卡”分类识别机制,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细分为“红卡户”(特困户)和“蓝卡户”(一般贫困户),把政策、资金、项目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二、“前店后村”的电商产业模式

井冈山18个乡镇乡乡都有电商扶贫站点,“前店后村”的电商产业模式带动2446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三、推进“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井冈山通过重点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

四、推进“旅游+”,变“单一为综合、过客为常客、潜力为实力”

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开发,大打井冈旅游牌,推进整合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度假等差异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为贫困群众开启了旅游脱贫的绿色新通道。

五、推进“就业+”,实现“一户一人务工,全家不再受穷”

探索开展公益性岗位扶贫,全市开发了857个村组公益性岗位,整合生态保护扶贫涉林岗位470个;发挥井冈山景区、城区、园区资源优势,共吸纳2694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对具有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指导。

六、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队

井冈山建立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的“321”帮扶责任机制。

七、“微发力”不可缺

“微发力”就是发动贫困户“撸起袖子自己干!”在荷花乡高陇村,49岁的梁清香既要照顾截瘫的丈夫、多病的公婆、抚育年幼的儿女,还要下地种田、上山种树、养猪养牛。她花了整整12年,每隔几年积攒一点钱,终于盖了三层砖瓦楼。“不能事事都靠政府,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扛。”

八、380名返乡创业者带动贫困户致富

在广东打拼多年的甘忠明放弃百万年薪返乡创业,在井冈山市拿山乡兴建草莓基地;从深圳返乡的谢玉龙在新城镇兴建200多亩的七彩山鸡特色养殖基地,带动66户贫困户脱贫……这样的一句话道出了这群人的家国情怀:“自己富了,看不得父老乡亲再穷下去!”(参考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

责任编辑 王碧清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蓝井冈山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最爱红蓝饭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