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市进化史

2017-11-28 09:58王越
看历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京华百货公司商场

王越

国内严格意义上的超市.出现于1981年,它设在广州友谊商店的地下营业厅内,当时被称作“超级商场”。这个超市的特色就是无人售货,顾客可自己随意在货架上挑选商品。

如今,各种各样的“无人超市”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相比需要排隊结账的传统超市,无人超市没有服务员,没有收银员,买东西全靠“刷脸”,看一眼自动扣款,即买即走。谁都没想到,新时代的超市竟能进化得这么完美。

一张来自明朝的提货单

在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古代,现代意义上的超市没有生存的土壤。农村居民只有粮没有钱,“以粮易物”就够了。城市居民倒是有钱,但也不需要像超市这么大的商店,需要什么就去专门的商店买。在城市经济发达的宋代,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杭州城内外十万户口,处处设有茶坊、酒肆、绒线、香蜡等铺。店铺虽多,都是各卖各的,经营范围没有重叠。

商品卖得比较杂的,就是南北货店。这里不卖日常用品,只卖各地的土特产。这里有时也称南货店。南货特指江南特产,如丝绸、鱼米、时令水果等,但不包括广东特产。后来,南货变为粮、油等主食之外所有副食品的统称。如今的稻香村、三阳南货店,当年都是以南味食品闻名。

说起美食,资格最老的当属苏州的孙春阳南货铺。好几位清代的美食家都提到过这家著名的老字号。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样记述“玉兰片”:“以冬笋烘片,微加蜜焉。苏州孙春阳家有盐、甜二种,以盐者为佳。”金安清的《水窗春呓》记载:“火腿以金华为最,而苏州孙春阳茶腿尤胜之。”

孙春阳南货铺从明朝万历年间一直开到晚清,毁于战乱,历经240多年,口碑一直不错,靠的不仅仅是这些美食。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孙春阳南货铺其实不限于南货,它已经具备现代超市的雏形。

孙春阳的南货铺,铺中货物分为六房陈列,即南货房、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蜜饯房、蜡烛房,如同现在的超市,就是货物没有那么齐全。到这里买东西,先去各房看货,看中哪款商品后记下来,到柜台统一交款,由收款员发给一张小票(提货单),凭票便可以到各房提货了。

清朝初年,苏州有户人家从祖传的物件中发现了一张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南货铺填发的一张提货单。按理说,过了那么久,都改朝换代了,孙春阳南货铺完全可以不认这张提货单的,但他们还是照单发了货,其信誉可见一斑。

民国上海滩的四大百货公司

世界上第一家超市诞生于1916年,一个名叫Piggly Wiggly的百货商店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开业。跟以往的百货公司不同,这家商店没有售货员,只有开放式的货架,消费者自行在货架上挑选商品,最后去收银台一次性结账。这就是超市的雏形了。超市很快风靡了全球,不过,要进入中国还要等好几十年。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占据零售业统治地位的是百货公司。早在1847年,上海开埠初期,英国商人霍尔就在南京路四川路东北转角开了家生产西式食品兼营日用百货的商店,这便是后来的“福利公司”。后来英国人又在南京路上创办了惠罗公司、泰兴公司(如今的连卡佛)和汇司公司。加上福利公司,这便是“老四大”。

有老四大,也就有“新四大”。新四大都是本土百货公司,分别是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先施公司于1917年10月开业,开张那天,南京路为之堵塞。先施公司的大楼是一座7层的巴洛克式建筑,商场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内部装饰豪华,上下有电梯,还附设有先施乐园、东亚旅馆、先施浴德池、先施理发厅,可谓是吃喝玩乐俱全,堪比现在的购物中心。

先施公司打出“不二价”的口号,实行明码标价的“现代”交易机制。他们还推出了“一元商品柜台”和自有商品。这些都是现在的商场和超市惯用的手段了。

为了方便女顾客,先施公司决定招聘女售货员。奈何当时的社会风气还很保守,招聘启事贴出一个多月没人应征,先施的老板娘霍庆棠干脆自己做起了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带着两个小姑娘一起售货。一时间“三个女人同台站”的佳话传遍上海滩。女售货员这个职业也为人所接受。后来,在先施公司的对面创办的永安公司,更是让年轻漂亮的女售货员当“花瓶”组成时装模特队招徕生意。这些女售货员不仅端庄秀丽,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至于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一个率先装起了空调和广播电台,一个率先装上了自动扶梯。这些新奇的玩意,吸引了很多“游客”——在1935年出版的《上海游览指南》上提供了三天、七天、十天游上海的行程,无论哪一种行程,南京路上的百货公司总是第一天的游览重点。

为控制人流,大新公司甚至卖起了门票。门票也可以当抵用券用,所以大新公司的生意后来居上,成为南京路上赫赫有名的百货龙头。

自选商场还是自拿商场?

更严格意义上的超市,出现于1981年。它设在广州友谊商店的地下营业厅内,当时被称作“超级商场”。这个超市的特色就是无人售货,顾客可自己随意在货架上挑选商品。出口处有三台电子收款机,能很快完成计价、收款手续。

1983年,位于海淀区的海淀自选商场开业,这便是北京第一家超市了。现在看来,当时这个超市有点小,只有200平方米,只卖蔬菜和肉食,还比不远处的菜市场贵了不少。但这里一开业,还是吸引了不少北京人过来看热闹。

在海淀自选商场之后,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很快在全北京复制,其中最为知名也是规模最大的是1984年开业的京华自选商场。京华自选商场规格很高,商场的设备全都是进口的,有关人员还前往日本考察学习。装修也十分豪华,进门以后全是收款台。商场里有旋转楼梯,还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水池,水池里有假山有金鱼,水底还有7盏彩灯。

在京华自选商场,顾客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挑选,不必看售货员的脸色,就像拿自己家里的东西一样,所以有人干脆就戏称这里是“自拿商场”。京华自选商场人气之火爆,让商场的购物袋也成了时髦物件儿,在公交车上经常可以看到手提着“京华自选商场”字样购物袋的乘客。根据估算,北京当时带标志的塑料袋中,有三成来自京华自选商场。当时的北京人都知道,“西城有个自选商场,里面的东西可以自己随便拿。”

猜你喜欢
京华百货公司商场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圣诞季”提前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超长牛仔裤
张京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