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刁民想害朕

2017-11-29 12:31石佳琪
十几岁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云帆济众山遭遇

文/石佳琪

总有刁民想害朕

文/石佳琪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这句话可谓是绝妙。尤其是在处处是坑的生活中,天天都有剧情不同的苦情戏上演,而戏中的主角们大多都会仰天大吸鼻涕曰:“天要亡我,古人诚不我欺。”

而你呢?没有主角光环,这个世界对你简直险恶:当你考试冲上前五十,你自然豪情万丈,马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然而下一次你可能就跌出前两百,是不是顿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吃饭时嚼到石头,公交车上踩到脚,隔壁美女无缘无故的白眼,走路莫名其妙的平地摔……这些是否在你身上轮番上演?可你有什么办法?更别提那比股票指数还变幻莫测的考试成绩,老师笑眯眯表情后的“做得不好,重做一遍”,以及同桌不怀好意的笑容。当你不小心坐到放屁坐垫发出长长的“噗——”,逗得满教室哄堂大笑的时候,你其实在心里哀叹:“我明明就知道她不是个好家伙的!”

这个时候,你能怎么办?尴尬、丢脸、郁闷、哭笑不得。然而,你还不是也只能长叹一声:“总有刁民想害朕?”也幸好,在被整到麻木或是崩溃的中间,我们还可以选择面对着烦恼,开玩笑地说一句:“总有刁民想害朕!”

“总有刁民想害朕”这句话不仅仅是个玩笑,至少它不是个简单的玩笑,它更多代表了一种释然的心态,更是一种淡泊的情怀。若你在遭遇了无妄之灾后仍能轻轻地说一句“总有刁民想害朕”,这便表现你已认可了你的遭遇,并且准备坦然接受这种苦难。这就是一种“放下”。当代常有专家学者,大声呼吁着人们“学会放下”,可当你简简单单地说出一句“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时候,你已拥有了这种大度的情怀。

有人评价说,这句话短小精干,其言果然不假。一个“朕”字将自己置于紫禁城之巅,登高望远,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架势。当“站得高”时,就会“望得远”,反而自己现在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显然无足轻重了。你的思想会暗示你是“九五之尊”,试想一下有哪个皇帝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刁民,不是不敢,而是不屑。如果你将自己置于上位者的概念里,一些细枝末节你就不会放在眼中了。这不就与亿万富翁永远不会去碰掉在地上的一毛钱是一个道理嘛!所以啊,皇上,就不要计较小人们的过错啦!

而“刁民”它并非一个贬义的概念,至少别人在听到你用“刁民”形容他时并不会生气。正常人第一反应应该是“好笑”:我就是刁,你拿我怎么办吧!第二反应那肯定就会鄙视你的“自恋”,偶尔自恋一下也可当作生活的调剂品,如果是因为“自恋”而被人鄙视,我想你最多脑门上掉几根黑线。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你巧妙地化解了一场与人相处的尴尬,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

无论是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你只要半哀叹半揶揄地来一句“总有刁民想害朕”,笼罩在空气中的“悲凉因子”就将悄然散去,盘桓在你心头的厚重的哀怨之气也会挥之一去,仅留下一室氤氲的雾气与天际斑斓的彩虹。

下次当你不小心又倒了霉 ,请记得无所谓地抖抖肩,抚额叹一句“总有刁民想害朕”。

写作缘由

“总有刁民想害朕”是一个网络热词。它之所以火起来大概是因为表达了一种自我解嘲的豁达心态吧。而句意中那“不可一世”的自恋,又是一种自黑式的玩笑。在人与人关系紧张的今天,我们真的很需要这种“自黑”,来让我们和自己,和他人握手言和。

猜你喜欢
云帆济众山遭遇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古代诗歌的准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古代诗歌的准备
预防遭遇拐骗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迟到城”里的遭遇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记中海工业(上海长兴)有限公司
逐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电工程新能源公司江苏滨海风电场建设纪实
My Opinion on Exercise
我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