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2017-11-29 07:20徐金姬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职教效应

徐金姬

【摘 要】职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大赛充分展示,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将大赛“效应”纳入课堂教学体系的举措,促进赛教融合良性互动,旨在提升教学和大赛质量。

【关键词】大赛效应;赛教融合;课堂教学;职教;措施

一、职校大赛和教学的现状

通过走访和调研兄弟学校发现,目前各校非常重视技能大赛,重奖牌、重精英、赛教“两重天”、赛教异化等侧面反映出技能大赛与日常课堂教学分离严重,导致大赛“效应”没有积极放大到日常教学中,对教学教改方面的影响力不够,大多数学校停留在为赛而教的层面,出现赛教严重脱节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数学校为在大赛中得好名次,扩大知名度,采取“權宜之计”。赛前培训变得突击性、临时性、功利性倾向严重,把精力和希望寄托在极个别学生身上,实行“精英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参赛学生倾斜,忽略了对大部分学生的教育。把大赛培训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与日常教学脱节,与国家开展技能大赛的初衷背道而驰。

2.多数学校只注重比赛过程、结果和成绩,却忽视整个专业教学和学生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参赛选手一旦确定, 参赛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全身心进入备赛状态,学生便长期脱离班级,以机械状态进入集中强化训练;同时学校给予参赛学生大开绿灯提供各科免修、免考、保送等政策;教师对常规教学出现应付或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请免除基本教学任务,对正常课业学习和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3.技能大赛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提升。因此,多数学校为了能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注重技能培训,将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放到了教学的首位,在课程设置上大幅度偏向于技能训练模块,随着大赛结束,技能模块的课程也随之取消,技能大赛没有纳入课堂教学的常态化。

4.多数学校只重视个别专业的比赛,忽视了其他专业的发展。对于重点专业的教师,经常外派去学习、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及技能水平;而其他专业教师则很少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因此专业技能水平也就很难得到提升,知识信息老化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5.纵观历届技能大赛的作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只掌握了专业知识的皮毛,知识狭隘,作品缺乏创新、知识迁移能力极弱。学校组织选手备赛,教学为培训让路,参赛学生便不再学习其它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技能大赛未放大到教学中去,而是独立于教学之外,这是导致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之一。

二、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目标明晰化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通过技能大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加大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教学应借鉴技能大赛的评比标准以及相关职业标准与技能规范,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专业技能目标,这样才可能使教学跟培训大赛选手一样“有的放矢”。

(二)课堂教学理念

技能大赛不仅是选拔几个技术能手的大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技能大赛针对实际需要,以赛项为引领,以国家全新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命题,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课堂教学可以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将技能大赛的规范融入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大赛项目融合。

技能大赛是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手段,是对技能培养和实践成效的客观检验,通过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及时总结比赛中的得失,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在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做到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

(三)考核评价标准

职业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科学和相对客观公平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制定评分标准。课堂教学可借鉴技能大赛的评比考核标准来规范专业技能,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测试为重点的考评体系,使考核评价得到全新的升级。

(四)课堂教学竞赛全覆盖模式

目前多数职校为了夺金,为参赛的少数学生配备专业优秀教师和最好的技能设备,这样大部分学生则不能拥有技能提高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大赛“效应”的力度,可将教学的内容与大赛项目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把历届竞赛题目作为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技能竞赛中,这样,既能实现学生人人想参赛的愿望,也为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优化参赛选手的质量。

此外,开展市区技能大赛,每个学校的学生就在本校参加比赛,裁判由参赛学校教师交叉担任,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监督,这样既是技能大赛的选拔过程也是职业技能鉴定的过程,同时还可以提供兄弟院校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五)“双师型”队伍建设

目前职校合格“双师型”教师数量太少,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拥有理论知识,而且要熟练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熟悉与岗位相关联的标准和要求。为了将大赛“效应”放大到教学中,要定期举办各级各类竞赛,组织教师和学生参赛,使教师全面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多渠道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如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来校现场授课,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或到企业挂职,这样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养与水平。

(六)办学模式

技能大赛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对接、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企业的标准为准,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为了能将技能大赛与教学更好地衔接,必须以企业标准来建立实训基地。技能大赛的题目是针对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来制定,因此,在建立实训基地时,必须做到赛场设备标准。这样不仅改善学校实训条件,而且也与企业生产一致,满足技能大赛和教学需要的同时,又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七)小班化教学

技能大赛选手培训是从专业中挑选出几名相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可以使选手的专业技能水平快速提高。由于专业技能教学场地以及指导教师等因素,专业技能也必须实施小班化教学,形成工作室规模,推广分层教学或特长生教学,让学生人人参与各类竞赛,从竞赛活动中获得专业学分。

三、结束语

大赛“效应”在职业教育中像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的使用它才能让职业教育健康的发展。如果只为大赛急功近利,重视精英,就会阻碍职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从职业教育发展全局出发,鼓励全校对办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会推动职业教学质量提高。

大赛“效应”不能只是一阵风,应该在教学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教学过程就应该像培养参赛选手一样,让大赛“效应”常态化,把其中一些可以较好提高学生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放大到教学中,并建立起以大赛为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综合改革,采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长期有效的机制,在赛教融合发展道路中,构建起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最终实现举办技能大赛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史文生.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2]马英.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职教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经管类统计学课程“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