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背奏乐谱”能力形成的原理

2017-11-30 22:42汪漪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大脑记忆

汪漪

摘要:完美的“背奏乐谱”的能力,不仅仅是声乐、器乐等艺术学习的一个必备硬件,不仅仅是为了表演、考试、考级或者自娱自乐,而是人类强大记忆力的其中一个功能体现。本文就这个功能体现,通过近20年教学的心得体会,针对“如何有效的背谱”,从人类生理结构、记忆活动的原理到背谱能力的形成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因本人水平所限肯定会有以偏概全、管中窥豹之处,但希望让本文的读者能初步理解背谱能力形成的原理,在碰到与“背谱”有关的疑问时,多少能从本文中找到部分答案,这就是写作本文所渴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记忆 背奏乐谱(背谱) 大脑 能力形成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60-03

自从19世纪伟大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Franz Liszt)率先在他的独奏音乐会上背谱演奏之后,渐渐延伸到比赛、考试、考级、展示等各种场合,公开场合的钢琴表演必须背谱演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保留下来。世界上所有的音乐大师都具有超人的记忆力,比如伟大的智利钢琴大师阿劳(Anrau Claudio)1935年在柏林连续举行十二次独奏音乐会背奏了巴赫的全部钢琴作品;奥地利钢琴大师古尔达(Friedrich Guida)曾多次公演背奏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和五首钢琴协奏曲;奥地利音乐家车尔尼(Carl Czerny)能背奏贝多芬全部的音乐作品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人传说“海C之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utti)不认识五线谱,所有的独唱曲目和歌剧都是有人一点点唱给他听,他全靠记忆背下来再进行表演的,笔者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不过假设这传说是真,则显示出这位歌唱家的记忆力是何等强大。在笔者看来,音乐家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圣人”。由上可見,“背奏乐谱”对于完美演绎音乐作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一、神奇的大脑

人类大异于其他物种而成为自然界的唯一主宰,其特有的优势和能力在七个方面得以充分体现:1.能制造和使用工具;2.能不断学习和创新;3.大脑能存储以兆记的各种类别和构造的不同信息;4.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特征;5.具有其他物种不具备的各种丰富的情感体验;6.能进行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7.遗传基因(DNA)具有高级优化组合的特质。

上述七点,又以前三点看作人类和其他物种的最本质区别。人类从初次体会到“学习”这个概念开始,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记忆、创造、分析、总结和改进,人类的大脑完全能够适应这些高级智能活动,它所具有的非凡记忆容量能存储、记忆以兆记的各种不同类别的信息,成为从事高级智能活动的可靠的保障。这颗重量仅1400克、外观柔软如豆腐、但又是无比神奇的大脑使人类具有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背奏乐谱”无疑是持续的、高强度的智能活动,本文仅针对这个能力的形成做一些初步的研究。

人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科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脑的确是越用越灵的,越不使用,脑细胞死亡越多)。每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所以人一生使用的资源不到大脑总存储量的百分之三十。大脑由左右两半球、脑垂体、丘脑、小脑组成,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智能活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左、右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的各部分通过一组名叫胼胝体的神经组织相连接,并负责协调左、右半脑工作,使记忆和学习得以实现。左半脑和右半脑尽管长得很对称,但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完全不同,工作起来非常配合协调。左、右半脑的顶部都有运动原皮层分布,运动原皮层下面是感觉区,同样两边对称,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信息,这一区域也可以称为触觉区,左半脑控制身体的右侧,而右半脑则控制身体的左侧。大脑每天的智能活动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在本文中,笔者个人把人类的记忆概括为精确记忆、模糊记忆、情感记忆、抽象记忆和逻辑记忆五类。精确记忆,是针对固有信息的准确记忆,例如背诵文章、电话号码、乐谱、数学物理公式等;模糊记忆,不是指没有记忆清晰的信息,而是指带有变化因素的信息(例如,时隔几十年,尽管面容苍老,身高体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能辨认出幼儿园或小学时期的同学,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不通过扫描眼球或指纹也无法做到。又例如几乎没有人能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出某个人(甚至包括自己)的清晰模样,但在路上碰到却能毫无困难的认出来);情感记忆是指能够对例如高兴、愤怒、悲哀、绝望等各种情感产生记忆;抽象记忆是指对音响、气味、颜色、触觉、疼痛、温度、空间方位等不具体的事物产生的记忆;逻辑记忆则是指对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记忆,比如装配、驾驶、维修、各种生产流程等。上述五种记忆在人类的生活和学习中相辅相承,各司其职,但没有绝对分割使用的情况,例如,精确记忆的时候,有逻辑记忆的帮助,模糊记忆时也会有情感记忆的介入。本文谈到的“背奏乐谱”属于典型的精确记忆。

大脑的请打能力使人类具有六大途径感知世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知觉,器乐演奏学习中就同时使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知觉四种,属于典型的高智能活动。

视觉:尽管左右半脑都能接收来自双眼的信息,但左眼发送信息更倾向给右半脑,右眼则发送信息更倾向给左半脑,来自左、右眼睛的视觉景象最终被发射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听觉:双耳听到的音响信息被同时传递到左、右半脑,有趣的是,和运动区域、视觉区域一样,右耳接收的信息首先被发送到左半脑,然后才是右半脑;左耳接收的信息首先被发送到右半脑,然后才是左半脑。

触觉:通过手指或是身体各部分丰富的神经末梢,将接触事物的大小、长短、温度等信息迅速传达到大脑进行分析处理,而且通过长期训练,触觉的精确度绝不亚于视觉。例如我国盲人钢琴家孙岩,现攻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学位;英国盲人钢琴家德里克·帕拉维奇尼7岁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日本全盲钢琴家Nobuyuki Tsujii,在第十三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中夺冠。

知觉:(仅就器乐演奏和背谱而言,属笔者个人狭义的解释)就是大脑通过长期分析相似的外界信息而逐渐产生的某种特殊的感觉(例如长期学习肖邦的钢琴作品,那么一接触到他的作品,脑海中自然就会产生相应的演奏感觉,音色、气质、风格等,最后由手指“触觉”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大脑功能并不完全对称。许多特殊的的功能性中枢主要集中在大脑的左半球或者右半球,但其实两个脑半球是一直相互协调合作的运转,比世界上最精密的计算机还要复杂。

二、记忆的过程

人类通过自身的“镜头”——眼睛,从清早洗脸发现脸上新长了一颗小豆豆、午餐有一个菜味道特别好、晚上好朋友过生日、入睡前有意无意的回忆总结一天最有意义的一些事情……大脑在不断地记录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信息,整个过程就好比一直开着一台摄像机,事无巨细的统统都记录下来。但令科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人类的大脑具有自动存储、自动识别、自动过滤的功能,重要的事情总是会优先被记住(例如自己的学习内容、工作项目等),而长期存在却又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就会逐渐依次被大脑删除(比如每天买菜,每天和许多陌生人在路上行走等)。记忆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触摸等感知事物,刺激相关的神经元采集基本信息,接着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选择,最后转到特定的区域存储,在需要的时候将记忆的信息进行回放——这就是背谱能力最明显的表现。(据研究,一次深刻的记忆体验会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个褶皱),这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脑完成起来竟然是如此轻松快速。

可以看出,人类的記忆力实实在在存在,但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摄影机、录像带、U盘、硬盘等电子存储设备已经把人类记忆力变成比较具体的外部存在形式了,学习是如何进行的?记忆是如何组织、储存的?记忆信息的解读、储存、回放和遗忘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问题一直是脑科学研究的难解之谜,以笔者自身的水平更无法深入下去,本文所探讨的的“背奏乐谱”只是上述记忆过程的一种体现。

三、背谱能力的形成

经过前面对大脑功能的简述,可以看出,学习器乐演奏和背奏乐谱是合二为一的同一件事,良好的背谱能力是学好一件器乐的重要保障,而学好一件器乐反过来又是背谱能力的检验,不学习某种器乐仅仅只是强行背乐谱,差不多就是白费力气。多数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并未真正学习过某种器乐而只是单纯的学习和记忆乐谱,所以付出许多努力却仍然很难辨识孩子的弹奏是否正确。在本文中,学习器乐演奏和背奏乐谱是完全联系在一起论述的。

背谱能力的形成有几个必备的大条件:第一,因材施教。这一点看是老生常谈世人皆知,却不得不说。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的基础上给予最合适难度的任务,给与最适合个体的具体指导。

第二,选择学生喜欢、难度适当的作品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有背奏乐谱成功的美好体验。

第三,坚持原则。即在器乐演奏启蒙初期,教师就一直坚持不懈的要求学生必须在看谱弹奏的基础上最终做到背谱弹奏。一个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能够长期坚持执行上述几个条件,那么他的背谱能力就能逐渐形成习惯,形成优势;但如果要达到一种“本能背谱”的高级层次,就必须加上“长期、勤奋的练习”这一条件。

众所周知,人类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具有条件和非条件两种反射,条件反射是经过特定的经历、体验或训练之后产生的反射,例如望梅止渴、杯弓蛇影,驾驶汽车、演奏器乐等;非条件反射则是不需要任何经历、体验或训练与生俱来的反射,比如咀嚼吞咽、眨眼、触电缩手等(即人们常说的“本能”)。②可见,器乐演奏和背奏乐谱属于条件反射,是需要长期、专门、艰苦的训练才能形成的一种职业化能力。

学生学习器乐启蒙之初,就如同一张白纸,这个阶段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程序(包括识谱、练习、背谱、演奏、学习新曲的程序、进入演奏状态的程序等等),然后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进而形成强大的自学能力。所以学习器乐演奏和背谱是一种长期的、有目地的、艰苦的,反复的、极度专注的训练。随着学习年限增加,曲目积累数量增多,演奏能力提高,背谱不再是等待大脑发出指令时才开始进行,而是基本学完一首曲子的时候,大部分已经能背奏,达到这个水平,本属于“条件反射”的器乐演奏和背谱已经变得像是“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了。当我们在倾听那些大师表演的时候,能感受到他们脑海中的乐谱飞速的通过演唱或演奏再现出来,就像未经思考,那么自然纯净,如同流水天籁一般,似乎没有经过学习磨练,天生就会的本领。另一个例子就是坐上出租车,乘客可以悠闲自如的打电话发短信,内心非常放松,完全不会担心发生熄火、追尾或是什么意外(这些驾驶员们也会戏称:“挂一根骨头在前面狗都能开”),可是坐上一个刚拿到驾照的朋友情况就完全不同,高度紧张,本能的帮他看路、看信号灯,不断提醒慢点慢点、再慢点,下车紧张得一身汗。这个例子笔者想表达的是“勤奋练习、量变质变”。一个出租车司机平均每天在路上行驶200公里左右,相当于私家车驾驶员20多天的行驶里程——如果在学习器乐演奏和背谱的时候,能达到这个程度的勤奋练习,所有的困难几乎都会迎刃而解。

注释:

①洪士珪:《外国著名钢琴家辞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

②章志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大脑记忆
夏天的记忆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端午记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最强大脑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