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17-11-30 08:24于成景
绿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问题对策

于成景

摘要:指出了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朝着生产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乡风更加文明、村容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建设原则、找准建设方向、注重特色创新、加大环境整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美丽乡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1003903

1引言

美丽乡村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因此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設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树立了千千万万个典型,较好地探索了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方向,为改善广大农村面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象值得探讨和研究,现列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看法,以兹与广大关心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者们共同探讨,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与建设初衷不完全一致,希望能引起广大建设者们重视。

2.1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旅游景点建设

在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先征收农民的土地和房屋,让农民搬迁,使整个村庄成为空巢村,再对房屋进行改造,对环境进行整治。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旅游景点建设,环境是美了,但是缺少人气,并不能称之为美丽乡村建设。

2.2美丽乡村建设忽视了群众的发动和参与

有的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参与度低,建设中群众不知情。热心的村民常打听这是干什么?这个地方要建什么样的设施?例如规划在某户农家建农家乐小景点,需要拆除旧院墙门楼,改建特色门楼,老百姓不理解,担心产权等问题不予配合,最终这个小景点建设只能作罢。

2.3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混为一谈

美丽乡村和扶贫开发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两个层面。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与过去的乡村建设相比,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美丽乡村建设要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完善的基础上,对村容村貌、乡村文化品位、村民文明素养和精神生活进行不断提升、增强和丰富。美丽乡村是典型、示范和榜样,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打造出引领农村发展方向的先进典型,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而扶贫开发是兜底,通过政策扶持、经济援助,让落后的乡村改变面貌,跟上农村社会发展的脚步,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谈论两者关系时,常常听到一些把两者混为一谈的言论,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明晰两者的区别。

2.4美丽乡村建设中乡俗乡情特色挖掘不够

民俗民风是几百上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不同地域特色的重要特征。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乡音乡情、人文轶事。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蕴含着刚毅朴实、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这些宝贵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是这些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往往被忽视,未被充分开发和展现出来。

3解决对策

3.1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功能定位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非常丰富,没有一套固定的格式,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大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美丽乡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美丽乡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3.2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坚持的原则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建设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3.2.1生态保护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保护乡土物种、天然林木及原生植被,对森林植被更新、利用应更加规范和严格管理。

3.2.2经济性原则

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统筹安排、资源整合。分期分批分阶段付诸实施,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

3.2.3参与性原则

建设过程要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使每个人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在建设内容上要多建设一些游客或参观者亲身体验、自娱自乐的项目,使美丽乡村充盈着“参与感”和“体验感”,吸引观光者参与乡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次体验农村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3.2.4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美丽乡村的魅力所在和生命力的体现,打造特色、塑造精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特色是不可替代的个性特征,犹如万里长城、西安兵马俑、埃及金字塔一样绝无仅有。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在新、特、奇上求突破,突出乡村特色,彰显个性品牌。endprint

3.2.5多样性原则

植物多样性、建筑风格多样性、休闲项目多样性、游憩线路多样性、消费方式多样性、消费水平多样性等等,以满足观光者在休闲娱乐中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3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典型和标杆

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凝练概括和形象表达。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针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强调要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这些重要论述,饱含了对农村和农民的深情,为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

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树典型、立标桿,示范引导、传帮带动,让更多的乡村投入到“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的建设活动中来,使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发展,惠及更多的农民,以快速改变农村的面貌,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建设成效的标志,是建设美丽家园、共筑美丽中国的旗帜。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扎实推进美丽乡村这一惠民工程建设,让美丽乡村入画来、神州大地换新颜。

3.4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创新结合起来

美丽乡村是在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优势、公共基础设施优势、地域风情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建设起来,是典型的再拔尖、优势的再强化、特色的再塑造,是个性化的彰显、异性化的放大,必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防止出现一个模式、一个样板、千篇一律的状况,从而削弱美丽乡村的前瞻性、示范性、时代性。美丽乡村建设要引领时代风尚,依托建成的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把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既让城里人有休闲娱乐的去处,又让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渠道。使环境更加美丽、生活更加富足、精神更加愉悦。

3.5美丽乡村建设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

打造整洁宜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美丽宜居的环境能让人得到熏陶、获得享受,使人自觉主动地向上向善,生活变得更加宁静、舒心和愉悦。要在房前屋后、沟渠路旁、村庄周围大力开展种树植绿活动,绿化美化村庄大环境,还农村田园风光、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让村民居家乐业,令游人留连忘返。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为老人留些“故园”念想,为后辈留些“根”的记忆。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改变污水乱排、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等现象。开展“厕所革命”,逐步把旱厕改造为无害化、无异味的卫生厕所,建设一些标准化公厕,逐步净化、亮化农民的家庭小环境。

3.6美丽乡村建设要强调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美丽乡村不仅要硬件美,要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硬件的支撑;而且要精神美,要有文明素质和现代意识的全面增强,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地域风格和人文特色,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不建高楼大厦,不搞整齐划一。要规划建设一些文化娱乐、观赏游憩设施,尽可能多的保留一些传统古村落、古民居,以传承乡村文化积淀。要教育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潮流,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激发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内在愿望和自觉行动,以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

4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然而在建设过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思潮和美中不足的做法,前进才会遇到阻力,探索才能发现问题,当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不断总结和讨论,真理越辩越明,思路愈理愈清,本文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观点只代表个人的见解,有待实践检验,也诚恳希望广大建设者各舒已见、共同研究,为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骆敏,李伟娟,沈琴.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1~12.

[2]邹志平.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研究模式[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2005(9):45~47.

[4]陈莹,王旭东,王鹏飞.关于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297~300.

[5]谢花林,刘黎明,赵英伟.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2):95~98.

[6]欧阳勇锋,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2012(12):105~108.

[7]刘之浩,金其铭.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4):120~123.

[8]王浩,唐晓岚,孙新旺.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9]韩林.农家乐旅游村景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6.

[10]郭文萍.潍坊新农村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11]陈佩弦,张金明.南京市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路径与推进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10059~10062.

[12]欧阳坚.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美丽乡村建设[N].经济日报,2016-10-1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