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阅读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2017-11-30 09:38张晓云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书目读书小学生

张晓云

【摘要】阅读兴趣一旦激发出来了,自然会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重要作用。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是最美好不过的事情,而比这更美好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学生一、小学生阅读现状

1.课堂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阅读平台,只是让学生反复抄写、机械记忆,抹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初衷,不利于从长远的角度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容易让学生将语文学“死”。

2.阅读内容呈现出碎片化,不够集中,对某一感兴趣的主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方法指导,看到哪儿就是哪儿,不会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并且通过阅读得到的内容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体系。

3.在阅读选择上呈现不同的喜好,普遍倾向于科普类的文章,而情感体验类的文本严重缺失。这一特点存在于男生身上,虽较为普遍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追根溯源还是要激发学生本身的阅读兴趣。

4.思辨性强的阅读甚少几乎没有。教师和家长无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孩子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导致有的孩子即使有一颗热爱阅读的心,仅仅凭借着他自己也无法寻觅到最适合读的书目。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可塑性也十分强,可以说现在引导他们打下什么基础就是什么基础,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阅读兴趣一旦激发出来了,自然会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重要作用。如今,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只是具体该怎么做却值得我们共同探讨。那么,我们该如何让阅读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田呢?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策略

1.现身说法,发挥榜样的力量。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喜欢一门学科的理由都是简单粗暴的,多数只因为我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我们不妨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让自己成为语文学科最好的代言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行走的中华书库,充分发挥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产生“我想要成为像语文老师一样有知识有涵养的人”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第一,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很多教师抱怨学生不爱阅读,那么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你爱阅读吗?要求学生读的书,你自己读了吗?也许以我们的知识底蕴和业务素养推荐给学生的那些书目简直入不了你的眼,但是既然一本书要求学生去读,不管你读过多少遍,在你眼里这本书有多么幼稚,你都应该靜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重新读一遍,这样在和学生交流时才会有话可说,与学生产生共鸣。并且有的孩子会产生一种“老师和我一起读书,我也要认真读”的想法,时时处处都看着老师;第二,恰到好处地归纳整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会减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使学生乐在其中;第三,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更能够让学生想要去模仿、去亲近。关于读书的意义,学生可能理解不到多么高的高度,但是现阶段只要让他们知道正是因为读书语文老师才如此优雅有气质就足够了。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是看起来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有效、高效地阅读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学生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自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但毕竟小学生年纪小,关于读书方法,他们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指导。

首先,为学生选择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书目来读。在信息资源异常丰富的今天,阅读资源良莠不齐,八卦杂志、暴力血腥同样也是阅读,甚至比传统的经典书目更能够夺人眼球。教师不妨举一些深受其害的例子让学生明白选择健康读物的重要性,再为学生罗列一些推荐书目,使他们的阅读更加具有方向性。同时,有的家长会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横加干涉,体现出很强的功利性,要求孩子只能看作文书,其它读物一概不能看,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勤沟通多交流,使其明白课外阅读同样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是有所帮助的。

其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并不是囫囵吞枣地追求数量,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化。在面对一遍没有读懂的情况下,老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本书对于你来说读一遍没有读懂这很正常,我们多读几遍,相信你聪明的小脑瓜就会明白;最后,适当地做读书笔记,将优美的段落进行摘抄背诵,将自己的感悟随想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勤于动脑、勤于动笔,积淀会逐渐深厚,文笔也会逐渐丰盈,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益处。

3.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争取家长的配合。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要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入手。第一,学校方面,建设浓郁书香的校园文化,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横幅、标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比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可以用幽默调侃的语言更加接地气“今天读过的书就是明天你数的钱”;第二,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读书。试问一个成长在麻将桌边的孩子和一个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哪一个更有前途?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当然,家长的素质高低不同,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追根溯源地去教育家长,但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相信只要对孩子负责就都能够做到。比如,现在很多学校推行的“读书打卡”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由家长录一段孩子读书时的小视频发到班级群或朋友圈,老师会进行统计,连续天数达到一定数量回到学校会进行奖励。在这个活动中,家长虽然起到的只是监督的作用,但是也足以见其对孩子读书的重视和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4.定期举行读书活动进行成果展示,激励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完成了一定的学习任务后,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以便于学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是会赢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钦佩的,从而起到正面强化的积极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设计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读书心得进行展示,满足学生小小的成就感和虚荣心,激励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比如,在“读书打卡”活动中坚持最久没有中断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一本书,并且在扉页上写下自己对他的希冀,让同学们对他羡慕不已;又如,这学期我们共同阅读了《昆虫记》,读完我要求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读后感记录下来,以“书香迎面”为主题,文字、绘画应有尽有,并且将学生的作品粘贴到班级外走廊的墙壁上进行展示与评比,设置了相应的奖品;再如,《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其中“飞花令”这一对决环节格外精彩,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进行诗句的搜集,在班级中也举行了一次小小飞花令,一句句诗词脱口而出,可见孩子们真的用心在准备,特别是有的孩子的气场与诗词积累,俨然具有大将风范,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样一来,阅读就不再成为老师和家长逼迫学生去完成的任务,而是学生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在这个喧闹浮躁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是最美好不过的事情,而比这更美好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田,让阅读成为生命的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小凤.从阅读到“悦读”——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6,(09).

[2]德吉.从阅读到“悦读”——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少儿科学周刊,2015,(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目读书小学生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是小学生
读书为了什么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