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晋阳5号的选育及高产配套技术

2017-12-01 06:5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31
种子 2017年10期
关键词:晋阳黑穗病父本

, , ,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太原 030031)

玉米新品种晋阳5号的选育及高产配套技术

闫彩清,李凌雨,王学雄,董民堂,孙常青,高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太原 030031)

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阳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冬以自选系N 107作母本、自育系H 240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17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全生育期≥10 ℃以上活动积温在2 100 ℃左右的区域和山西省中部麦区复播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63 000~67 500株/hm2。

玉米; 晋阳5号; 特早熟; 选育; 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化用地和城镇建设的扩大,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我们带来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使得我国耕地资源减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为了提高粮食总产,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有效利用率。山西省中部麦区有小麦播种面积6万余hm2,选育适合这一区域的复播玉米品种,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一年两作,是提高我省粮食作物产量较经济有效的办法之一。再是随着全球气温的逐渐变暖,玉米的种植区域趋于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延伸,从而特早熟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将不断扩大[1]。然而,我国全生育期≥10 ℃以上活动积温在2 100 ℃左右的玉米种质非常少[2],因此课题组把采取种质扩增、改良、种质创新为基础的育种技术,选育综合表现为高产、抗病、耐密、抗倒、早熟的玉米新品种,确定为育种目标,从而进行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

晋阳5号玉米新品种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早熟玉米课题组以自选系N 107作母本、自育系H 24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7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阳5号(晋审玉20170003)。该品种表现为稳产、优质、成熟期早、多抗等特点,适宜从出苗到成熟活动积温2 100 ℃左右的地区和山西省中部麦区复播种植。

1 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1.1 母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N 107来源于特早熟杂交组合353-1×348-1,利用系谱法经连续6个世代自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为幼苗第1叶叶鞘紫色,叶缘黄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16~17片,植株高度187 cm,穗位高度59.7 cm,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绿色,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中,一级分枝6.3个,侧枝姿态强烈下弯,最高侧位枝以上主轴长25.7 cm,筒型果穗,穗轴为红色,穗长平均14.7 cm,穗行数平均15.2,花粉量大,抗倒性强,综合抗病性好。

1.2 父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父本H 240来源于外引特早熟杂交种TZ 167,利用系谱法经连续6个世代自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为幼苗第1叶叶鞘紫色,尖端尖到圆形,叶缘黄色,株型平展,总叶片数15~16片,株高161.2 cm,穗位高45.2 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中,侧枝姿态中度下弯,一级分枝6.4个,最高侧位枝以上主轴长22.1 cm,花药黄-浅紫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绿色,果穗偏锥型,穗轴白色,穗长14.1 cm,穗行数平均15.2,行粒数31,籽粒为半马齿型、顶端淡黄色,百粒重23.3 g,出籽率85.5%,花粉量大。

2 品种选育经过

晋阳5号(试验用名太选2528)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早熟玉米课题组于2010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N 107作母本、自育系H 240作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2011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2012—2013年连续2年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玉米特早熟Ⅰ区区域试验,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2016年进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品质分析。2016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玉米专家组的田间考察,2017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玉20170003),命名为晋阳5号。

3 品种的特征特性

3.1 形态特征

幼苗第1叶叶鞘为紫色、尖端尖到圆形,叶缘黄色,株型半紧凑,总叶片数16~17片,植株高194.3 cm,穗位高60 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等,最高侧位枝以上的主轴长19.4 cm,一级分枝7~8个,侧枝姿态强烈-极强烈下弯。花药红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轴粉红色,穗长平均19.2 cm、穗粗4.1 cm、穗行数平均15.4、行粒数平均37.5粒, 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百粒重29.1 g,出籽率84.8%。

3.2 生物学特征

晋阳5号从出苗到成熟平均119 d,比对照德美亚1号早熟0.5 d,根据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抗病性鉴定结果,2014年:晋阳5号抗穗腐病(平均病情2.5级),感丝黑穗病(病株率11.1%),感大斑病(发病级别7级)。2015年:高抗穗腐病(平均病情1.5级),抗大斑病(发病级别3级),中抗粗缩病(病株率9.2%),中抗矮花叶病(病情指数37.8),感丝黑穗病(病株率15.5%)。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结果,晋阳5号的籽粒容重751 g/L,粗淀粉75.16%,粗脂肪3.85%,粗蛋白8.02%。

4 品种产量表现

晋阳5号参加试验年份、类别、每667 m2产量及比对照增减产情况如表1。

表1 晋阳5号参加各级试验的产量

年份试验类别平均单产(kg/667m2)比ck(±%)增产点率(%)2011所内鉴定试验658.211.91002012多点品比试验658.212.11002013省特早熟Ⅰ区预试625.46.41002014省特早熟Ⅰ区区域595.412.21002015省特早熟Ⅰ区区域563.212.71002016省生产试验553.610.1100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前准备

5.1.1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秋季深耕10~25 cm并结合秸秆还田秋施肥技术,科学施肥量以测土配方确定。一般情况下施农家肥45 t/hm2,复合肥750 kg/hm2。秸秆还田秋施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旱地春季保墒捉苗的矛盾,以及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3]。因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冷凉区,多为旱地栽培。

5.1.2进行种子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及地下虫害。

5.2 适宜播期

晋阳5号春播的适宜播期在5月上旬至中旬,土壤表层5~10 cm温度稳定在12 ℃ 3 d即可播种。若麦田复播时,收获小麦后及时播种,即在6月底到7月初播种。适宜种植密度为63 000~67 500株/hm2。

5.3 水肥管理

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并结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大喇叭口期是玉米水肥临界期,要根据玉米长势结合灌水或雨前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同时注意玉米生育期间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收获晾晒。

5.4 制、繁技术要点

种子质量是玉米品种高产的保证,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同一个玉米品种,由于种子质量的差异可造成产量的差异达到25%~30%[4]。为确保生产出超高质量的种子,要求制种隔离区安全距离,杂交种不少于300 m,亲本不少于500 m且亲本繁殖田不允许重茬栽培[5],保证播种质量;父母本行比1∶4或1∶5;父母本分期播种,父本迟播,第1期父本比母本推迟5~6 d播种,第2期父本比母本推迟8~9 d播种;在苗期、抽雄散粉期严格去杂去劣;母本摸苞带1~2片叶去雄,去雄要彻底、干净;注意及时收获,收获和脱粒时严格选穗,并防止机械混杂[2]。其他田间栽培管理同大田玉米。

6 适宜地区

晋阳5号属特早熟玉米品种,适宜在全生育期≥10 ℃以上活动积温在2 100 ℃左右的地区种植。山西省在北部特早熟玉米生态Ⅰ区和山西省中部冬麦区复播种植,省外种植时要先进行引种试验。

7 品种缺陷、风险及预防措施

晋阳5号玉米感丝黑穗病,预防措施:

1) 化学防治:使用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种子包衣可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丝黑穗病的发生[6]。

2) 栽培管理: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适当迟播,采用地膜覆盖,苗期及时拔出病株,减少土壤带菌。

[1]董民堂,李凌雨,王学雄.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阳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杂志,2012(4):122-123.

[2]段运平,田清震,刘守渠,等.特早熟玉米种质改良与耐低温高产杂交种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6):42-46.

[3]周怀平,杨治平,李红梅.秸秆还田和秋施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水肥效应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 231-1 235.

[4]周广成,郭衍龙,王世才,等.抗病玉米新品种湖广123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种业,2016(10):55-57.

[5]潘显政,支巨振,梁志杰,等.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263-266.

[6]董民堂,王学雄,李凌雨.药剂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63-764,767.

Breeding and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arly-maturing Corn Variety jinyang No.5

YANCaiqing,LILingyu,WANGXuexiong,DONGMintang,SUNChangqing,GAOWei

2017-05-20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2015-113);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玉米耐密植、抗矮花叶病玉米新品种选育”(2017.01-2019.12);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晋中地区复播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20150311002-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17 yzgc 083)。

闫彩清(1964—),女,山西省盂县人;本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及推广工作。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10.114

S 513

A

1001-4705(2017)10-114-03

猜你喜欢
晋阳黑穗病父本
晋阳胜景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蝶”变晋阳里振翅而来
非遗“三展”走进晋阳里
古晋阳之歌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培养技术进展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