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龙丰优1号的选育

2017-12-01 05:30维永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种子 2017年10期
关键词:感光杂交稻制种

, , , 维永, ,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7)

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龙丰优1号的选育

周萌,邓国富,梁海福,周维永,戴高兴,陈韦韦,陈荣林,陈仁天,梁世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7)

龙丰优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成的杂交稻三系不育系龙丰A与辐恢838长粒变异株系选得到的辐恢838-1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生育期117 d,比对照博优253短2 d,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于2014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4020号)。

杂交稻; 优质; 龙丰优1号; 选育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广西年种植面积超过240万hm2。随着市场对优质稻米的大量需求,广西加快杂交稻优质化育种步伐。近10年来,先后育成了美A、百A、良丰A、龙丰A、丰田1 A等优质不育系[1-5],利用这些不育系组配育成了美优998、美优1025、百优1025、百优838、良丰优339和丰田优553等多个优质杂交稻品种[6-11]。这些优质杂交稻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缓解了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龙丰优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成的龙丰A与辐恢838长粒变异株系辐恢838-1组配育成的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强,稻米品质优,高产稳产等特点。

1 选育过程

龙丰优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成的杂交稻三系不育系龙丰A为母本,与四川原子能研究所的辐恢838长粒变异株系辐恢838-1组配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用龙丰A与辐恢838的长粒变异株系辐恢838-1配组,该杂交组合表现为弱感光型,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等。2009、2010年晚造参加本所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各农艺性状、产量及米质表现优异。2011年参加广西水稻晚造感光组预备试验,2012、2013年参加广西水稻晚造感光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4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4020号),选育过程如图1。

图1 龙丰优1号的选育

2 产量表现

龙丰优1号(区试名:62 A/R 838-1)2011—2013年参加广西晚造感光组试验。2011年筛选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7 267.5 kg/hm2,比博优253(ck)增产9.1%,增产点比例100%。2012年初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7 833.0 kg/hm2,比博优253(ck)增产7.6%,增产点比例100%。2013年续试,6个试点平均产量7 711.5 kg/hm2,比博优253(ck)增产7.1%,增产点比例10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789.5 kg/hm2,比博优253(ck)增产7.7%,增产点比例100.0%(表1、表2)。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广西2年区试平均生育期117 d,比对照博优253短2 d,有效穗240.0万/hm2,株高107.5 cm,穗长24.9 cm,每穗总粒数153.9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7.5 g。

3.2 抗性表现

经广西水稻区域试验抗性鉴定指定单位2年鉴定,2012年,稻瘟病苗瘟7级,穗瘟9级,损失率67.32%,抗性综合指数8.5;白叶枯病Ⅳ型7级,Ⅴ型9级;2013年稻瘟病苗瘟5级,穗瘟9级,损失率22.58%,抗性综合指数6.0;白叶枯病Ⅳ型9级,Ⅴ型9级。

表1 龙丰优1号区域试验产量

试点 2012年 2013年 产量(kg/hm2)比ck±(%)产量(kg/hm2)比ck±(%)南宁6934.513.77533.011.4钦州8064.06.77485.05.2玉林8287.57.77525.56.4田阳7464.03.97290.06.7贵港--8395.58.1藤县8415.07.28307.04.9平均值7833.07.67711.57.1

表2 龙丰优1号2013生产试验产量

试点产量(kg/hm2)比ck±(%)南宁五塘8029.56.8玉林仁东7762.55.2桂平7875.011.9田阳7489.56.9平均值7789.57.7

3.3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表3),龙丰优1号主要6项米质指标中,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4项达国家1级米标准,垩白度达国标2级,垩白米率国标3级。

表3 龙丰优1号稻米品质

年度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mm)直链淀粉(%)201282.273.42.8221.87414.320138061.12.9222.48014.3国标一级≥79≥56≥2.8≤10≤1.0≥7017~22国标二级≥77≥54≥2.8≤20≤3.0≥6016~23国标三级≥75≥52≥2.8≤30≤5.0≥5015~24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7月5—15日播种,秧田用种量150~180 kg/hm2,大田用种量18.0~22.5 kg/hm2,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消毒24 h左右,催芽至半粒谷长即可播种,均播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4.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抛秧3.5~4.0叶龄,移栽5.0~5.5叶龄。移栽每穴2~3粒谷苗,1.8万~2.2万穴/667 m2,抛秧2.0万~2.4万穴/667 m2,每穴1~2粒谷苗。移栽前5 d左右打1次农药防治蓟马、稻飞虱等,使秧苗带药移栽。

4.3 科学水肥管理

龙丰优1号有早生快发,前期长势旺,生育期较短,高产稳产等特点,在水肥管理上应施足大田底肥,前期早施攻蘖肥,保低位分蘖,中期适当施孕穗肥。底肥与追肥比例为7∶3左右。 底肥可施厩肥15 t/hm2或施氮、磷、钾含量45%以上的复合肥800 kg/hm2。移栽5~7 d,施120~150 kg/hm2尿素、120~150 kg/hm2钾肥。晒田回水后,孕穗初期,视苗情适当施75 kg/hm2尿素、75 kg/hm2钾肥作攻穗肥。返青和分蘖期,保持大田水深3~5 cm,分蘖盛期晒田,晒田至龟裂状回水,后期保持大田干湿交替。

4.4 病虫害防治

秧苗期做好蓟马、稻飞虱防治。本田期做好病虫害调查,结合当地病虫害预报,及时喷药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同时注意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适宜的制种地点

制种地点一般选择大面积连片,灌溉条件较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隔离条件好的田块。龙丰优1号经过2年多时间在各地方布点制种,实践表明,在海南三亚冬制、广西桂北地区夏制及广西百色高海拔地区夏制,制种产量高且较稳定。

5.2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期

母本龙丰A南宁早季主茎叶9~10张叶,父本辐恢838-1主茎叶13~14张叶,父母本叶龄差为4.5左右。选择不同的制种地点和季节,叶龄差变化不大。

5.3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数

父母本行比2∶10较为适宜,母本每穴3~4粒谷苗,插27万~30万穴/hm2。父本分2期播种,第Ⅰ期父本与第Ⅱ期父本播种时间差为5~7 d,父本每穴插5~6粒谷苗。

5.4 科学喷施“920”

母本龙丰A对“920”较敏感,见穗60%左右喷施“920”120~150 g/hm2,分3次按2∶3∶3或2∶4∶4比例连续喷施3 d,父本单独再喷15~30 g。

5.5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为害。

[1]梁世荣,周萌,邓国富,等.水稻优质不育系美A的选育及主要性状[J].广西农业科学,2001(6):289-291.

[2]梁海福,莫海玲,秦钢,等.小粒软米型籼稻不育系百A的选育及应用[J].杂交水稻,2008,23(5):7-9.

[3]梁曼玲,陈彩虹,蔡涛,等.软米型优质籼稻不育系良丰A的选育[J].杂交水稻,2011,26(3):13-14.

[4]周萌,邓国富,梁海福,等.优质软米型籼稻不育系龙丰A的选育[J].杂交水稻,2014,29(4):15-17.

[5]张宗琼,梁曼玲,阎勇,等.小粒软米型籼稻不育系丰田1A的选育[J].杂交水稻,2013,28(4):13-14.

[6]卢宏琼,黄运川,邓国富.优质杂交稻晚籼组合美优998在海南高产制种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3):220-222.

[7]邓国富,梁世荣,周萌,等.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美优1025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种业,2004(5):32-34.

[8]秦钢,莫海玲,梁曼玲,等.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百优1025[J].杂交水稻,2009,24(2):84-85.

[9]陈彩虹,粟学俊,梁曼玲,等.一级优质米杂交稻新组合百优838的选育及应用[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33-35.

[10]阎勇,梁曼玲,陈彩虹,等.软米型杂交稻早籼稻新组合良丰优339[J].杂交水稻,2012,27(2):90-91.

[11]庞国群,梁曼玲,阎勇,等.杂交晚稻新组合丰田优553[J].杂交水稻,2013,28(6):90,94.

Breeding of New Weak Photo-sensitiv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ongfengyou No.1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ZHOUMeng,DENGGuofu,LIANGHaifu,ZHOUWeiyong,DAIGaoxing,CHENWeiwei,CHENRonglin,CHENRentian,LIANGShirong

2017-04-22

广西八桂学者专项经费资助;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及一年双超栽培模式研究”(桂科合14125008-2-4);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CARS-01-72)。

周 萌(1966—),女,广西陆川人;副研究员,主要从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E-mail:zhoumeng@gxaas.net。

邓国富(1965—),男,广西灌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水稻遗传学等研究;E-mail:dengguofu@gxaas.net。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10.116

S 511

A

1001-4705(2017)10-116-03

猜你喜欢
感光杂交稻制种
感光食物,吃了会变黑?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感光器件尺寸:同样重要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