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鲜食糯玉米丰产稳产性分析及评价

2017-12-02 02:58遵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遵义000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阳000兴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兴义00德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德江00福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福泉000红花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红花岗000
种子 2017年5期
关键词:推广站稳产糯玉米

, , , , , , (.遵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遵义 000; .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阳 000;.兴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兴义 00; .德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德江 00;.福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福泉 000; .红花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红花岗 000)

贵州山区鲜食糯玉米丰产稳产性分析及评价

袁雨晴1,邹军2,李士敏1,李林江3,梅江华4,汪丹会5,杨杰6
(1.遵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遵义 563000; 2.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阳 550001;3.兴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兴义 562400; 4.德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德江 565200;5.福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福泉 550500; 6.红花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红花岗 563000)

为摸索鲜食糯玉米在贵州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选择贵州省代表不同生态条件的6个区域,对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筑甜糯1328等12个鲜食糯玉米组合进行田间种植试验。试验结果经“DPS数据处理系统(V 15)”统计分析,得出鲜食糯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穗行数gt;行粒数gt;穗长gt;穗粗gt;生育期gt;鲜百粒重gt;株高gt;穗位高gt;鲜出籽率gt;秃尖长;12个参试组合与对照黔糯868比较,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蒸煮品质等方面综合考察,筑甜糯1328、筑甜糯2 M 1313、筑糯13 A 1具有产量高,品质佳,适口性好等特点,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贵州; 糯玉米; 产量

为推进鲜食糯玉米的生产,选择贵州省代表不同生态条件的6个区域,对12个鲜食糯玉米组合进行田间种植试验,综合评判鲜食糯玉米组合在贵州省不同海拔、气候条件下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为筛选出适合贵州省生态气候的优质、高产鲜食糯玉米组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设6个试验点,分别在贵州省不同生态条件的贵阳乌当区、遵义红花岗区、铜仁德江、黔西南兴义、黔南龙里县和福泉县(表1)。

1.2 试验材料

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等12个组合来源详见表2。

表1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县(市、区)试验地点海拔(m)土壤质地前作播种时间(月/日)贵阳乌当区下坝乡谷坝村1050壤土冬闲04/01福泉陆坪镇罗坳村916粘土冬闲04/03龙里洗马镇二箐村1306砂土冬闲04/16德江复兴镇堰盆村710壤土冬闲04/03兴义桔山街道办事处民航村1100壤土冬闲04/24红花岗区金鼎镇银江村850壤土冬闲03/30

表2 试验材料及来源

序号组合名称类型供种单位1苏科花糯2008花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苏科糯3号甜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3筑甜糯1328甜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4筑甜糯2M1313甜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5筑糯13A1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6筑糯168Al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7筑糯Y7208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8筑糯JKA1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9京糯208糯北京四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10京科糯2000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11黔糯768糯重庆市作物研究所12黔糯868(ck)糯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2个处理,每处理80株/16 m2,2次重复。试验地水源、交通方便,平坦向阳,前作一致,肥力中上水平,地块肥力均匀。

表3 鲜食糯玉米产量及农艺、经济性状

组合生育期(d)株高(cm)穗位高(cm)穗长(cm)穗粗(cm)秃尖(cm)穗行数(行)行粒数(粒)鲜百粒重(g)鲜出籽率(%)产量(kg/667m2)比对照增减(%)位次苏科花糯2008103.83180.876.2217.774.670.8814.134.1833.9271.56731.75-4.9011苏科糯3号105.33198.380.6218.264.651.7114.2432.2832.7271.15702.38-8.6712筑甜糯1328106.5221.3290.8519.025.122.7612.8332.7344.6864.3865.8812.571筑甜糯2M1313107224.8789.8820.234.912.7812.6340.3735.9469.15833.968.342筑糯13A110923295.2721.124.732.6512.739.4533.7765.7802.074.233筑糯168A1106.83213.5776.5818.824.843.1513.7332.9734.2463.6767.43-0.2210筑糯Y7208106221.2292.8318.434.731.9413.1336.6730.2164.61771.870.327筑糯JKA1107.17218.2592.2319.064.771.9112.939.1336.0769.99801.324.554京糯208107.33226.8388.9718.274.781.3312.4337.734.1968.97770.470.118京科糯2000108230.9398.3218.354.781.8712.738.9832.0266.44779.621.416黔糯768109.67243.68109.6519.34.630.818.435.1728.1368.44791.782.935黔糯868(ck)108.83223.0893.6518.974.611.5914.538.1232.5667.69769.429

1.3.2 栽培管理

试验于4月开始播种。不同试验点,播种时间不同(详见表1)。各试验点均于出苗后15~20 d间苗定苗,并用尿素加清粪水淋窝促苗壮,同时用农药防地老虎。分别在小喇叭口时期、大喇叭口时期和抽雄期进行施肥及除草管理,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喷药防玉米螟虫及粘虫。收获时每小区取中间 2 行(面积8 m2),试验以鲜果穗重计产量。

1.3.3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 15)分析,对糯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并对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农艺、经济性状

2.1.1 产 量

从表3可看出,12个糯玉米组合的平均产量变幅为865.88~702.38 kg/667 m2。参试组合中比对照(黔糯868,下同)产量高的有8个,比对照低的有3个,产量排第1的是筑甜糯1328,产量865.8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2.57%,最低的是苏科糯3号,产量702.38 kg/667 m2,比对照减产8.67%。

2.1.2 农艺、经济性状

从表3得知,12个组合生育期为103~108 d;株高变幅为180~240 cm,黔糯768最高(243.68 cm);苏科花糯2008最矮,比对照矮42.28 cm,其余几个组合的株高与对照相差10 cm;穗位高最高的是黔糯768,达109.65 cm,最低的是苏科花糯2008,为76.22 cm,比对照低17.43 cm;穗长变幅为17.77~21.12 cm,筑糯13 A 1最长,为21.12 cm,较对照长 2.15 cm,最短是苏科花糯2008,比对照短1.2 cm;穗粗变幅为4.6~5.12 cm,均比对照粗;秃尖在0.8~3.2 cm之间,黔糯768秃尖最短,只有0.8 cm,比对照短0.79 cm;穗行数除黔糯768比对照多3.9行/穗外,其余组合都比对照少0.26~2行/穗,京糯208最少,穗行数为12.43行/穗,比对照少2.07行/穗;行粒数筑甜糯2 M 1313、筑糯13 A 1、筑糯JKA 1和京科糯2000四个组合分别比对照多2.25,1.33,1.01,0.86粒/行,其余组合比照少1.45~5.83粒/行;鲜百粒重除黔糯768、筑糯Y 7208、京科糯2000分别比对照少4.43 g、2.35 g、0.54 g以外,其余组合均比对照重,最重的是筑甜糯1328,比对照重12.12 g,其余几组合比对照重1.2~3.5 g;鲜出籽率为63.6%~72%,最高的苏科花糯2008比对照高3.87%,最低的筑糯168 A 1比对照少4.09%。

2.1.3 产量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组合主效F值=9.16gt;F0.01=3.597达极显著,地点主效F值=185.3gt;F0.01=5.81达极显著,组合×地点互作效应F值=3.95gt;F0.01=2.71达极显著,表明试验中不同组合产量水平差异极显著。各组合增减产程度随地点而有差异。

从表5得出:筑甜糯1328与筑甜糯2 M 1313,筑糯JKA 1,筑糯13 A 1差异不显著,与其它组合达显著水平(5%),与筑糯168 A 1,黔糯868(ck),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达极显著差异。

筑甜糯2 M 1313,筑糯JKA 1,筑糯13 A 1间差异不显著,三者与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达极显著差异,而与筑糯168 A 1,黔糯868(ck)达10%显著水平。

表7 产量和其它因子的关联度

因子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生育期鲜百粒重株高穗位高鲜出籽率秃尖关联系数0.7360.7030.6990.6200.6190.5910.5770.5650.4260.341

表4 鲜食糯玉米组合试验方差分析表

表5 鲜食糯玉米组合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

组合均值10%显著水平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筑甜糯132812.02aaA筑甜糯2M131311.71ababAB筑糯JKA111.37bcbcABC筑糯13A111.28bcdbcABC京科糯200011.08cdcBCD黔糯76811.05cdcBCD筑糯Y720811.02cdcBCD京糯20810.96cdcBCD筑糯168A110.82dcdCD黔糯868(ck)10.80dcdCD苏科花糯200810.27edeDE苏科糯3号9.81feE

京科糯2000,黔糯768,筑糯Y 7208,筑糯168 A 1,京糯208,黔糯868(ck)间差异不显著,与苏科花糯2008达10%的显著水平,与苏科糯3号达极显著水平。

各个组合差异显著性多重比较见表6。从表6可看出,各试验地点间的差异明显。贵阳市乌当区与龙里两试验地点间无差异。试验中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谷坝村、龙里洗马镇二箐村两者海拔相差250 m,同组合相比较龙里试点糯玉米各组合的成熟期晚20多天,海拔高,气温低各组合生育期明显增长,对糯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表6 各个试验地点间差异显著性多重比较

处理均值10%显著水平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兴义19.538aaA德江11.413bbB福泉10.342ccC乌当区9.259ddD龙里8.986ddD红花岗6.551eeE

2.2 产量与农艺、经济性状的灰度关联分析

从表7看出,糯玉米产量和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及排序:穗行数gt;行粒数gt;穗长gt;穗粗gt;生育期gt;鲜百粒重gt;株高gt;穗位高gt;鲜出籽率gt;秃尖长。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原则,穗行数(r=0.736)与糯玉米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行粒数(r=0.703)对产量的影响大,再次是穗粗(r=0.699)。鲜出籽率和秃尖与产量的关联度最小,说明鲜出籽率和秃尖与产量的关系远,相对其它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2.3 丰产性分析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 15)一年多点组合区试的分析法,对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详见表8)。

组合主效应值的大小反映了组合在试验中的增减产效应。从表8看出,筑甜糯1328 在参试12个组合中效应值最大,为1,试验平均产量为865.8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 12.54%,居参试组合第 1 位,丰产性最好;其下依次为筑甜糯2 M 1313,效应值为0.62;筑糯JKA 1,效应值为0.26;筑糯13 A 1,效应值为0.23;黔糯768,效应值为0.11,较对照黔糯868均表现为丰产。京科糯2000,筑糯Y 7208,京糯208,筑糯168 A 1,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效应值分别为-0.035,-0.13,-0.14,-0.18,-0.61,-0.96,较对照黔糯868均表现为不丰产。

2.4 稳定性分析

组合与地区的互作方差和变异度是反映组合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互作方差和变异度小,组合具有较广的适应性,稳定性好。各组合的稳定性参数见表8,供试组合中稳定性排序居前3的是黔糯768、筑甜糯2 M 1313、黔糯868,稳产性最好;筑糯13 A 1、苏科花糯2008、筑糯Y7208、京糯208稳产性好;筑糯168 A 1、筑甜糯1328、苏科糯3号的互作方差和变异度分别为0.65,0.85; 8.78,9.57稳定性较好,京科糯2000、筑糯JKA 1互作方差和变异度最大,分别为0.91,1.95和10.2,14.47,稳定性差。

表9 鲜食糯玉米蒸煮品质评分

组合名称 丰产性参数 稳定性参数 适应地区及评价 产量效应方差变异度回归系数各地适应情况(供参考)筑甜糯132810.3910.858.881.31E1~E6,很好筑甜糯2M1313100.620.295.330.93E1~E6,好筑糯JKA19.650.261.9514.474.00E1~E6,一般筑糯13A19.620.240.346.051.24E1~E6,较好黔糯7689.50.110.245.120.96E1~E6,较好京科糯20009.35-0.040.9110.21.06E1~E6,较好筑糯Y72089.26-0.130.487.510.86E1~E6,较好京糯2089.24-0.140.578.191.35E1~E6,较好黔糯868(ck)9.23-0.160.255.440.95E1~E6,较好筑糯168A19.2-0.180.658.781.10E1~E6,一般苏科花糯20088.76-0.610.356.740.67E1~E6,一般苏科糯3号8.42-0.960.659.570.76E1~E6,较差

组合名称感官品质 蒸煮品质(分) 27~3022~26气味色泽风味糯性(甜度)柔嫩性皮的薄厚蒸煮品质总分18~214~74~77~1010~187~1010~1842~70组合总评分苏科花糯200825.65.969.613.28.212.855.781.3苏科糯3号24.86.35.71014.68.414.259.284筑甜糯132823.25.85.61015.28.61560.283.4筑甜糯2M131325.46.4610.414914.860.686筑糯13A122.65.669.4128.213.654.877.4筑糯168A122.25.85.8912.67.8155678.2筑糯Y720822.25.65.68.612.67.81555.277.4筑糯JKA122.65.668.8148.213.856.479京糯20824.865.88.413.2814.856.281京科糯200024.85.46.2913.68.615.25882.8黔糯76824.65.669.2148.815.45983.6黔糯868(ck)25.25.45.68.413.88.415.256.882

表8 参试鲜食糯玉米组合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注:E 1~E 6表示试验各地点,分别是贵阳,福泉,龙里,德江,兴义,红花岗。

2.5 适应性分析

从表9可知,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筑糯Y 7208、筑甜糯2 M 1313、黔糯768和对照黔糯868的回归系数blt;1,说明这 6 个组合对环境差异反应迟钝,表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变化不大,适应性很好。京科糯2000、筑糯168 A 1的回归系数b值分别为1.06和1.1,较筑糯13 A 1(b=1.24),京糯208(b=1.34)、筑甜糯1328(b=1.31),筑糯JKA 1(b=4)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增大。筑糯JKA 1回归系数b=4,适应性差,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2.6 蒸煮品评

对各试点的外官比对观察及蒸煮后品尝进行综合评分(表9),可看出,综合评分比较高的前4位是筑甜糯2 M 1313、筑甜糯1328、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感官品质以苏科花糯2008表现最好,筑甜糯2 M 1312,黔糯868(ck)第3位,蒸煮品质筑甜糯2 M 1313居第1位,筑甜糯1328第2位,苏科糯3号居第3位。

3 结果与讨论

3.1糯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穗行数gt;行粒数gt;穗长gt;穗粗gt;生育期gt;鲜百粒重gt;株高gt;穗位高gt;鲜出籽率gt;秃尖长。因此,糯玉米的组合选择中应对穗行数、穗粗及穗长的选择加以重视,并综合考虑其它农艺、经济性状。

3.2试验组合中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综合排序是筑甜糯2 M 1313,筑甜糯1328,筑糯13 A 1均好,蒸煮品质综合评分筑甜糯1328gt;筑甜糯2 M 1313gt;筑糯13 A 1。从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蒸煮品质等综合考察,上述3个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佳,适口性好等特点,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3.3苏科糯3号、苏科花糯2008、京科糯2000、蒸煮品质综合评分居中,在所试区域丰产性、稳产性较差;筑糯Y 7208、黔糯768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变化不大,虽然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但蒸煮品质综合评分较低,是否与采收期有关需进一步的试验鉴定。

[1]蒋晓芳,王秀全,何丹,等.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6(1):13-14.

[2]税红霞,何丹,王秀全,等.鲜食甜玉米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1 656-1 659.

[3]蔡成雄,陈荣丽,周彦民,等.糯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4-218.

[4]刘建华,胡建广,李余良,等.广东糯玉米科研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34-138.

[5]华劲松,蔡光泽,夏明忠,等.小豆新品系“XH 99-5”多点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J].杂粮作物,2006(3):223-224.

[6]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唐启义:实验设计.统计分析主数据挖掘(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Yield 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Waxy Corn at Mountain Areas of Guizhou

YUANYuqing1,ZOUJun2,LIShimin1,LILinjiang3,MEIJianghua4,WANGDanhui5,YANGJie6

2016-12-29

贵州省粮食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袁雨晴(1974—),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邹 军(1982—),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5.074

S 513

A

1001-4705(2017)05-0074-05

猜你喜欢
推广站稳产糯玉米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鉴定站)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经典诵读集中交流学习活动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基层农技推广站O2O模式的探索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2个项目3名个人荣获省农业技术推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