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流水

2017-12-02 12:29周游
江河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天游峰大红袍武夷

周游

国务院已于1989年8月21日撤销崇安县建立武夷山市。而今,我要去的则是风景区武夷山。

我们跟随导游坐车前往星村,然后改乘竹筏游览九曲溪。此溪发源于三保山,经星村入武夷,盈盈一水,折为九曲,绕山而行。溪水澄澈清莹,奇丽非凡。两岸竹树,染得满溪碧透。丹崖苍壁映照水中,山水交织成一幅幅五彩画卷,一曲一佳境,曲曲备幽奇。

天下山水能互相辉映的,要数武夷山和庐山了。庐山的水在山之外,武夷的水在山之中。庐山虽屹立于浩荡的江湖之间,终究是像主客相对似的,不能完全显露出庐山的深幽隐秘。而武夷山则有一条清澈的九曲溪从山中流出,两岸的一石一木,都在左右,相映成趣。漂游九曲,犹如漫步在美丽的画廊之间,绝妙的山水佳作,一幅又一幅地扑面而来,令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下筏上岸,我们信步前往武夷宫。旧日奉祀武夷君及其他武夷山神的主要场所就是武夷宫。武夷宫至清朝中叶皆倾圮。近年为发展旅游,又在旧址重修了武夷宫。

万春园是宋代万春庵旧址,庵废后辟为茶园,如今扩成一处偌大的植物园。走过万春园,沿着石头路一直向前走就能走到止止庵。止止庵经历了两次重建,在沉寂百年之后,终于恢复原貌,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大王峰南麓。

我们下山打的回城,饭后品尝大红袍……

第二天,早餐锅边糊。

我们仍跟导游乘车前往星村,然后走进云窝。云窝有上下之分,背岩临水,响声岩、丹炉峰、晚对峰、天游峰、隐屏峰等环列于四周。峦岩之下藏有许多洞穴,冬春时节常有烟云飘逸而出,弥漫在峰石间。此外还有铁象石、伏虎岩、聚乐洞诸胜和叔圭精舍、水云寮、幼溪草庐等遗址。

叔圭精舍位于五曲云窝。精舍为武夷山北宋时私塾学堂。江贽在此讲学授徒终老。后来,江贽之侄江德修将叔圭精舍修扩为淮阳书院。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江贽裔孙江睿在书院旧址建奉先祠,祀江贽、江德修伯侄二贤。如今遗址尚存奉先祠碑和门坊。门坊为石结构,造型典雅,庄重大方。门坊额前为“叔圭精舍”四字,后为“云关”二字,两旁有联:得去难忘千里约,到来已踏万山云。

云窝之后是接笋峰。接笋峰并排列附于大隐屏,它的峰腰横向显出分为两截的形态。我们沿着它侧面的石岩隘口,攀爬上好几级石磴,远望四周,被碧绿的山峦环绕,中间部分留有一块形似手掌的空地,便是茶洞。茶洞口自西入,南面是接笋峰,北面是仙掌岩。仙掌岩东面为天游峰,天游峰的南面便是大隐屏,各座山峰的上部都十分陡峭,下部则又十分紧凑,外边没有石磴路可走,唯独在西面有一道缝隙相通连,比之天台山的明岩更显得奇巧雄健。在山峰中间攀爬,登上大隐屏,到达非常陡峭的山崖,向上的梯子是懸架着的大木头,紧紧贴着岩壁直冲云霄。木梯用三根大木头相接而起,共有八十一级。梯级穷尽,便有铁索横连在山腰上,下边凿有石坎可供游者踏脚。攀扶着铁索朝西面沿着山峰转,两边的岩壁之中有一山脊插在它的中间,仿佛下垂的尾巴,凿有石磴可以供人登高,这就是大隐屏的峰顶。峰顶有亭子、翠竹,四周全是悬崖陡壁,凭空朝下望去,仙凡两界相隔甚远。

隘口北边的石崖便是仙掌岩。沿着山崖自北面攀爬而上,到达岭上,山林秀美,溪流曲折,互相映衬,十分耐看!朝南转去,在狭窄的山谷中行走。在山谷尽头,我突然看见一座山峰的顶部,三面峭壁陡立,峰顶上建有亭子,那便是天游峰。

天游峰处在九曲溪中央,但并不濒临溪流,而九曲的溪水自三面环绕着它。向东远望是大王峰,有一曲到三曲的溪水围绕着它。向南眺望是更衣台,南部最接近的是大隐屏等各座山峰,有四曲到六曲的溪水蜿蜒而过。向西远望是三教峰,西部最靠近的是天壶峰等各座山峰,有七曲到九曲溪流环绕着。北边没有溪水,而水帘峰等各座山岭重重叠叠延伸而来。先前我所俯身鸟瞰的地方,是茶洞。自茶洞仰身远眺,但见险峻的岩壁直入云霄,泉水自侧面岩石倾泻而下。如果不亲自到九曲溪而想尽看九曲溪的绝美胜景,这山峰自然应属绝佳之地了。

我们下午参观的景点是大红袍和水帘洞。大红袍扎根在九龙窠中,目前也就四株,极为名贵,可谓“四大茶王”。每年5月13日至15日,山民就会架起云梯上大红袍采茶,产量极少,只有几两而已。

面对着大红袍向左有个上坡的阶梯,一直延伸到水帘洞。这一路上两边都是茶树,路上的风光超过终点。拾级而上水帘洞,两股泉水从百米高的岩顶飞瀑喷雪,犹如双龙喷涎。在此观赏一会儿,我便感觉衣衫皆润了。

下山之后,我买了一只岚谷熏鹅,喝了一瓶竹娘酒……

第三日,我们打的直抵一线天检票口。进了一线天检票口向着光滑的阶梯走,一路上有路标,之后就到了一线天。

一线天又名灵岩,巨岩像要压倒下来,横亘百丈,三个岩洞排列,中间为风洞,风呼呼地吹来,寒气袭人。从缝隙处仰望天光,真是只有一线。身体过胖的游客定然会卡在一线天里。一线天最引人入胜的,是那浑然凝重、磐坚如城的绝巘灵岩,以及毗邻并列其麓的三座奇洞:伏羲洞、灵岩洞、风洞。这三座岩洞,各逞奇姿并列于一岩之下,似乎在向游人相互媲美、斗奇。它给人们视觉以幽奇、深邃、神秘的强烈刺激,鼓舞着游人争先临境,入洞探奇。

顺着岩前斜坡下的铁护栏拾级而上,即可进入伏羲洞,那椭圆形的巨大洞口,黝黑而深邃,远眺让人生畏,临近犹生神秘。人进入洞中,如置身仙洞。后壁如刀削耸立,西侧怪石狰狞,酷似巨大神兽,蹲伏据守在通往灵岩之顶的门户,洞顶数十米高处裂开一线,这是一线天的起点,它由此而东延一百七十多米,洞名由此而来。

由伏羲洞向东侧石级攀登,穿过一段岩峡,即至中洞——风洞。这是一座呈不规则类圆形的巨洞。一线天横贯而过,将其一线之光,投入洞中,有时金光拼射,有时弱如游丝,或明或暗,如真如幻,令人产生神秘的感觉。然而,更使人心旷神怡的是,驻洞畅沐天风!倘若你兴之所致,只要在洞中稍憩,或站或坐,片刻即能感到有一股习习和风透体,爽心沁肺,万虑消溶。

享受完风洞的天风之浴,我沿东侧石凿小径去品尝第三座灵岩洞中之泉水。灵岩洞呈长廊形布展,远眺有如建于岩下的隐士幽居,无瓦无柱,宜居宜游。踅入洞中,却是别有一番天地。洞内宽敞明亮,地形自西向东分为四级,每级石砌坡岸,台级相连,独具一格,清静幽奇。洞后壁隙中常年渗出清泉一泓,晶莹玉碧,甘甜凛冽,饮之能治多种疾病,更为奇异的是,一丁点大的水井却常年涌而不溢。

下山之后有两条路可走,向右是出口,向左是去虎啸岩。所谓的虎啸之声,来自岩上的一个巨洞,山风穿过洞口,便发出怒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上虎啸岩,要走好汉坡,坡势较陡,爬起来稍有难度。

在路途中吃晚饭后,我被导游带到下梅参观。下梅的地名源于村外的梅溪,梅溪是武夷山东部有名的溪流,因其发源于梅岭,故名梅溪。梅溪全长五十多公里,它的上游叫上梅,下梅村位于梅溪下游。

当溪穿村而过。导游介绍:“下梅被世人所知全是因为一部热播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的原型就是山西车辋的常氏,正是山西的常氏和从江西来的邹氏共同谱写了清朝晋商万里茶路的精彩故事。晋商常氏与闽北隔万水千山,商业嗅觉却异常敏感。”如今,物是人非,原来整日舟楫往来的繁忙的当溪,只有在五天一次的赶圩时才会变得热闹一些。

下梅是一座因茶叶而兴,也因茶叶而衰的古村落。那些古老而精致的民居建筑也成为今人追寻武夷岩茶辉煌历史的依据。砖雕、石雕、木雕和墙头彩绘是下梅古民居最精彩的部分,现尚存完好的民居有邹氏祠堂、邹氏大夫第、邹宅闺秀楼、西水别业、施政堂、陈氏儒学正堂、方氏参军第、程氏隐士居……这里只有这些古建筑群供游人去凭吊那已飘逝的繁华。我看下梅村民颇为悠然自得,令我感到在物质与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松真是难得,有一颗放松愉悦的心更是难得……

我在下梅转悠了一下午,眼看夕阳已被远青收容,方才赶路回归……

责任编辑:邓雯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游峰大红袍武夷
武夷岩茶
文化遗踪
小鞭炮
武夷山归来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神秘的武夷山大红袍
理解课文的小妙招:比较
美丽的小武夷
大红袍,状元的救命茶
武夷星禅茶